- 热门
- A~G
- H~L
- M~T
- U~Z
工伤导致死亡赔偿金应向谁索赔?
工伤导致死亡赔偿金应向谁索赔?
当员工在工作期间遭遇意外事故不幸身亡,并且该事故被正式认定为工伤的情况下,根据现行法律法规,遇难员工的直系亲属有权获得相应的经济补偿。这些补偿通常涵盖但不限于一次性工亡补助金、供养亲属的生活抚恤金以及丧葬费用等项目。如果涉事单位已经按照法律规定参加了工伤保险计划,那么上述提到的各项费用将由工伤保险基金来承担;反之,若单位未参加工伤保险,则所有相关费用均需由该单位自行负责支付。
【相关法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三十八条:“职工因工死亡或者因职业病死亡的,其直系亲属可以领取丧葬补助金和一次性工亡补助金。”
《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九条:“职工因工死亡,其近亲属按照下列规定从工伤保险基金领取丧葬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和一次性工亡补助金:
(一)丧葬补助金为6个月的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
(二)供养亲属抚恤金按照职工本人工资的一定比例发给由因工死亡职工生前提供主要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的亲属。标准为:配偶每月40%,其他亲属每人每月30%;孤寡老人或者孤儿每人每月在上述标准的基础上增加10%。核定的各供养亲属的抚恤金之和不应高于因工死亡职工生前的工资。供养亲属的具体范围由国务院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规定;
(三)一次性工亡补助金标准为上一年度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倍。”
未签订劳动合同情况下死亡能否获赔?
在现行法律框架下,即使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没有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只要能够证实双方存在事实劳动关系,并且满足特定条件,当劳动者因工或非因工死亡时,其近亲属仍有权获得相应的赔偿。这表明,关键在于是否可以证明实际存在的劳动关系及导致死亡的具体原因,而不是单纯依赖于是否有正式的劳动合同文本。
【相关法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七条
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即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用人单位应当建立职工名册备查。
《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
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工伤:
(一)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
(二)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的;
(三)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的;
(四)患职业病的;
(五)因工外出期间,由于工作原因受到伤害或者发生事故下落不明的;
(六)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轮渡、火车事故伤害的;
(七)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认定为工伤的其他情形。
《社会保险法》第三十八条
因工伤发生的下列费用,按照国家规定从工伤保险基金中支付:
(一)治疗工伤的医疗费用和康复费用;
(二)住院伙食补助费;
(三)到统筹地区以外就医的交通食宿费;
(四)安装配置伤残辅助器具所需费用;
(五)生活不能自理的,经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的生活护理费;
(六)一次性伤残补助金和一至四级伤残职工按月领取的伤残津贴;
(七)终止或者解除劳动合同时,应当享受的一次性医疗补助金;
(八)因工死亡的,其遗属领取的丧葬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和因工死亡补助金;
(九)劳动能力鉴定费。
以上法律规定表明,在特定条件下,即便没有正式的书面劳动合同,劳动者及其家属仍有可能依法获得相应补偿。但具体情况需要结合实际案例中的证据材料来判断是否存在事实劳动关系及是否满足其他法定要求。
如何计算死亡赔偿金额度?
死亡赔偿金的计算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等相关法律法规。该赔偿金旨在为因他人侵权行为导致受害人死亡而给其近亲属带来的精神痛苦及经济损失提供补偿。根据现行法律规定,确定死亡赔偿金的具体数额时通常会考虑多个因素,比如死者生前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或农村居民的人均纯收入水平、死者的年龄等。值得注意的是,不同地区的具体实施办法可能存在差异。
【相关法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十六条:“侵害他人造成人身损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等为治疗和康复支出的合理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造成残疾的,还应当赔偿残疾生活辅助具费和残疾赔偿金。造成死亡的,还应当赔偿丧葬费和死亡赔偿金。”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十九条:“死亡赔偿金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或者受害人住所地的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标准,按二十年计算。但六十周岁以上的,年龄每增加一岁减少一年;七十五周岁以上的,按五年计算。”
在处理因工死亡案件时,受害者家属应首先确认所在单位是否已为其缴纳了工伤保险费。若已缴纳,则可通过申请工伤认定程序后向当地社保机构提出理赔请求;反之,则直接向用人单位追偿。在整个过程中,建议咨询专业律师以确保权益得到妥善维护。
温馨提示:需要专业律师的建议?法头条是您的最佳选择!我们拥有高效专业的律师团队,随时在线为您解答疑惑,让您省时省心。
-
2025年7月2日,甘肃天水市28岁女子白女士因取环手术致子宫穿孔、构成十级伤残的案件引发社会关注。据披露,白女士在甘肃天水市第四人民医院接受取环手术时,因进修医生操作失误导致子宫穿孔,术后出现失血性休克、阔韧带血肿等严重并发症,经司法鉴定构成十级伤残。院方承认手术存在“操作不审慎、欠规范”问题,但双方就赔偿...时间:2025.07.03
-
医疗人工智能,又称“医疗AI”、“AI+医疗”或“医疗人工智能”,泛指人工智能技术在医疗行业中的广泛应用。它涵盖了从医疗影像分析、辅助诊断、药物研发到健康管理、疾病预测、医院管理等多个领域。随着医疗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相关的法律和伦理规范也在不断完善。为了确保医疗人工智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需要制定严格的审...时间:2025.07.03
-
医疗人工智能,又称“医疗AI”、“AI+医疗”或“医疗人工智能”,泛指人工智能技术在医疗行业中的广泛应用。它涵盖了从医疗影像分析、辅助诊断、药物研发到健康管理、疾病预测、医院管理等多个领域。关于“医疗人工智能在临床应用中造成损害法律责任应如何划分?”的相关情况,接下来就让大律师网法务带您了解一点相关知识吧...时间:2025.07.03
-
一女子因注射头孢引发过敏症状,在转院运送途中因没有必要急救导致去世。该女子家属多次告知医生有头孢类药物过敏病史的情况下,医生仍为其注射头孢吡肟。而在注射后,刘丽丽病情加重,院方并未及时救治。此次事件医院应当承担什么法律责任?下面本文从多个角度为大家详细解读。...时间:2025.07.02
-
救护车作为紧急医疗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责任是确保患者能够及时、安全地得到救治。具体来说,救护车在接到急救任务后,应迅速出车,并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尽快将患者转运至医疗机构进行救治。在转运过程中,救护车人员应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并给予必要的紧急医疗处理。关于“救护车停车吃饭耽误半小时导致患者车...时间:2025.07.02
-
近年来,因输液过敏引发的医疗纠纷频发,部分患者因未充分评估过敏风险或急救措施缺失导致严重后果。此类事件中,诊所的责任认定需结合诊疗规范、急救流程及法律条款综合判断。同时,医疗事故罪的立案标准涉及行为性质、损害后果及因果关系等核心要素。...时间:2025.06.18
-
患者在医院注射药物过敏身亡属于严重医疗损害事件,即使家属与医疗机构达成和解,责任追究仍需根据具体情形判断。和解主要解决民事赔偿问题,但若医疗机构或医务人员存在未履行诊疗义务、未进行必要皮试等过错,可能面临行政处罚或刑事追责。医疗事故责任认定需结合专业鉴定,若存在故意或重大过失,即使和解后仍可能被追究责...时间:2025.06.06
-
视力矫正手术作为现代医学技术,虽能有效改善视力,但术后可能伴随并发症或副作用。当患者出现斜视、视力下降等异常情况时,医院是否需承担责任需结合具体情形判断。我国法律明确规定,医疗机构在诊疗活动中存在过错并导致患者损害的,需承担赔偿责任。判定责任的关键在于医院是否存在术前告知不充分、手术操作失误或术后护理...时间:2025.06.06
-
医疗质量管理是保障患者安全、提升医疗服务水平的核心环节。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医疗环境的日益复杂,医疗质量管理办法的更新和完善成为必然趋势。最新医疗质量管理办法的出台,旨在进一步规范医疗质量管理行为,明确各参与主体的责任与义务,以适应新时代医疗发展的需求。...时间:2025.05.24
-
医生手术中途离场不仅是技术违规,更是对职业伦理的严重践踏。从法律层面看,此类行为可能触发行政处罚、民事赔偿甚至刑事责任;从行业层面看,其暴露的手术室权力结构失衡、管理松散等问题,需通过制度重构予以解决。法头条小编整理了相关资料,将在下文中告诉大家“医生手术规定”的相关问题。...时间:2025.05.21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