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门
- A~G
- H~L
- M~T
- U~Z
取保候审需要满足哪些具体条件?
取保候审需要满足哪些具体条件?
取保候审适用于以下几种情况:当犯罪嫌疑人可能被判处管制、拘役或仅附加刑罚时;如果预期判决为有期徒刑及以上,但采取取保候审措施不会对社会造成威胁的情况下;对于患有严重疾病、生活无法自理者,或是怀孕及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女性,在确保不致于产生社会风险的前提下也可适用;此外,若羁押期满而案件尚未结束,需要继续调查处理时,也可以考虑采取取保候审的方式。值得注意的是,对于某些特定类型的犯罪行为(例如累犯),除非存在特殊理由,否则通常不予批准取保候审。在决定是否同意申请人的取保候审请求时,还需综合考量其个人的社会危害程度以及是否有稳定居住地等因素。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七条:“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一)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二)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三)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四)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取保候审的。”
被取保候审人有哪些行为限制?
被取保候审是指在刑事案件处理过程中,考虑到案件顺利推进的需求以及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的特殊状况(比如健康问题、家庭情况等因素),由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人民法院作出决定,不对嫌疑人或被告人实施羁押,而是要求其提供保证人或者缴纳一定数额的保证金,并且遵守特定的行为准则。这种措施允许相关人员暂时获得人身自由,但同时也会对其施加一定的限制条件,目的是确保他们不会干扰到司法程序的正常运行。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一条 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应当遵守以下规定:
(一)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离开所居住的市、县;
(二)住址、工作单位和联系方式发生变动的,在二十四小时以内向执行机关报告;
(三)在传讯的时候及时到案;
(四)不得以任何形式干扰证人作证;
(五)不得毁灭、伪造证据或者串供。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可以根据案件情况,责令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遵守一项或者多项下列规定:
(一)不得进入特定的场所;
(二)不得与特定的人员会见或者通信;
(三)不得从事特定的活动;
(四)将护照等出入境证件、驾驶证件交执行机关保存。
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违反前两款规定的,已交纳保证金的,没收部分或者全部保证金,并且区别情形,责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具结悔过,重新交纳保证金、提出保证人,或者监视居住、予以逮捕。
对违反取保候审规定,需要予以逮捕的,可以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先行拘留。
申请取保候审被拒绝后怎么办?
当取保候审的申请遭到拒绝时,申请人或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可以根据相关法律采取以下步骤来争取权益:有权向作出该决定的机关提交复议请求;如果对复议的结果仍感到不满,那么可以进一步向上一级公安机关提出复核申请。除此之外,在特定情况下,通过聘请专业律师介入也是一种有效方式,这样不仅可以为嫌疑人提供更加专业的法律支持,还可能有助于在案件审查过程中争取到更为有利的结果。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九十七条: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或者辩护人有权申请变更强制措施。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收到申请后,应当在三日以内作出决定;不同意变更强制措施的,应当告知申请人,并说明不同意的理由。
取保候审作为一种较为灵活的非监禁性强制措施,在符合条件的情况下可以有效保障嫌疑人或被告人的合法权益,同时保证司法程序顺利进行。但其适用范围及条件均受到严格限制,并需由相关机关依法作出决定。
温馨提示:以上是关于“取保候审需要满足哪些具体条件”的解答,希望能为您提供一些指导。如果您需要进一步的法律咨询,请登录法头条进行在线咨询,我们的专业律师将为您提供个性化的解决方案和建议。祝您一切顺利!
-
健身教练为避让逆行外卖电动车摔成高位截瘫,法院二审判决涉事公司赔偿153万余元。然而,该公司不仅拒绝履行赔偿义务,还通过更换法定代表人、注册地,甚至异地成立同名公司“换马甲”继续经营,引发社会对法律执行效力的广泛质疑。下面小编将从法律层面解析涉事公司拒赔行为的违法性,并系统梳理强制执行程序的关键环节,为...时间:2025.07.17
-
近期,一则“男婴医院离世家长获赔88万,律师拿走55万代理费”的新闻引发社会广泛关注。事件中,家长韦先生因文化水平有限,在维权过程中与律师签订协议,最终赔偿款中超六成被律师收取,引发对律师收费合规性的质疑。相对的,律师风险代理收费标准问题也再次成为公众讨论焦点。下面小编为您带来更多细节方面的分析解读。...时间:2025.07.17
-
公安部等六部门联合推出的“国家网络身份认证”服务自7月15日起正式施行,通过“网号+网证”模式为互联网场景下的身份核验提供新选择。下面小编将围绕“新身份证申领”与“身份信息被盗用处理”两大核心问题,结合最新政策与司法实践,为公众提供权威、实用的法律指南。...时间:2025.07.16
-
近日,网传山东航空SC4884航班,一名16岁孕妇在机上分娩,随后机场医务室工作人员证实了此事件,对于网传旅客携带传染病等情况,因涉及个人隐私不便透露。此事件发生后,网友对于因分娩携带传染病的问题广泛讨论,若携带传染病是否构成危害公共安全罪?下面本文详细为大家解读。...时间:2025.07.16
-
一名16岁孕妇独自登机后突发分娩,机组人员与地面急救人员紧急协作完成接生,母女平安送医。事件引发公众对“临产孕妇登机责任归属”与“航空公司孕妇乘机规定”的广泛讨论。下面小编将结合行业规范,解析机场方与航空公司的责任边界,并梳理孕妇乘机规定。...时间:2025.07.16
-
近期,某明星遭遇私生粉硬闯头等舱事件引发全民热议。视频中,多名粉丝在飞机滑行阶段强行闯入公务舱,甚至开启直播售卖行程视频,导致机舱秩序混乱、乘客恐慌。此类行为已突破追星边界,将个人欲望凌驾于公共安全之上。下面小编将从法律视角深度解析私生饭行为的罪名认定与处罚依据,揭示其背后的法律责任与行业治理路径。...时间:2025.07.16
-
在新闻监督于社会治理中愈发凸显重要性的当下,记者采访权作为公众知情权的关键延伸,被法律赋予了坚实保障。个别主体出于逃避舆论监督的目的,公然采取暴力手段阻挠记者正常采访,甚至恶意毁坏采访设备。此类行径,不仅是对记者人身权与财产权的公然侵犯,更严重破坏了社会监督秩序,损害了公众的知情权益。...时间:2025.07.16
-
近日,“坐后备箱男孩曾因证件被扣押辍学”的热搜话题引发社会广泛关注。事件中,男孩因家庭矛盾被安排坐在车辆后备箱、证件被扣押导致辍学等情节,触动了公众对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的敏感神经。从法律视角审视,此类行为是否构成《刑法》中的虐待罪?...时间:2025.07.16
-
近发生一起企业负责人砸毁记者摄像机事件,涉事男子因涉嫌故意毁坏财物罪被刑拘。该事件引发公众对“故意毁坏财物罪”立案标准与量刑规则的关注。下面小编将结合最新司法实践与法律条文,从立案金额以及量刑依据等维度展开分析,揭示法律对财产权保护的刚性边界,为公众理解此类案件提供权威参考。...时间:2025.07.16
-
一女子强行亲吻1岁男童致其确诊水痘的事件引发社会对“亲密接触边界”与“传染病传播责任”的激烈讨论。男童当晚高烧、全身长满红包,家长报警后警方介入调查,涉事女子是否构成犯罪成为争议焦点。下面小编为您详细介绍相关细节。...时间:2025.07.15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