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门
- A~G
- H~L
- M~T
- U~Z
拆迁过程中遭遇强拆怎么办?
拆迁过程中遭遇强拆怎么办?
在拆迁过程中遭遇强拆,首先应明确的是,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必须严格遵守法律法规进行征收、拆迁活动。根据《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和《土地管理法》等相关法律规定,政府或相关部门在实施拆迁前,应当依法作出征收决定,并给予被征收人合理、公正的补偿,在未达成补偿协议且未经司法程序的情况下,不得强制拆除。
如果遭遇强拆,即在没有合法手续或者补偿不到位的情况下,强行对公民的房屋或其他财产进行拆除,这种行为明显违反了上述法律规定,侵犯了公民的财产权益,被强拆者有权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具体应对措施包括但不限于:
1. 立即报警,请求公安机关出警制止违法行为并调查处理。
2. 保全证据,如拍摄现场照片、录像,收集相关证人证言等。
3. 就此向当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上级主管部门投诉举报。
4. 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请求确认强拆行为违法,并要求恢复原状或赔偿损失。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十三条
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第二十七条
实施房屋征收应当先补偿、后搬迁。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采取暴力、威胁或者违反规定中断供水、供热、供气、供电和道路通行等非法方式迫使被征收人搬迁。禁止建设单位参与搬迁活动。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四十八条
对责令交出土地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决定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期满不起诉又不履行的,由作出决定的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遇到强拆情况时,作为被拆迁人,一定要冷静理智,及时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权益,寻求法律救济。同时,国家也鼓励通过调解、协商等方式解决争议,促进和谐拆迁。
拆迁安置房的交付时间应在遵循国家法律法规的基础上,由拆迁人与被拆迁人在拆迁补偿协议中明确约定。如遇延期交付等情况,被拆迁人有权依照协议及法律规定维护自身权益。建议在涉及拆迁安置房交付时间的问题上,被拆迁人应积极寻求专业律师的帮助,确保自身权益得到充分保障。
安置房的交付时间法律规定是怎样的?
根据法律规定,拆迁人在与被拆迁人签订拆迁补偿协议时,应当明确约定安置房的交付时间。该交付时间必须遵守诚实信用原则,不得无故拖延或提前。若因特殊原因导致无法按期交付的,拆迁人应及时通知被拆迁人,并依法承担违约责任。
《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第25条规定,房屋征收部门与被征收人应当按照本条例的规定,就补偿方式、补偿金额和支付期限、用于产权调换房屋的地点和面积、搬迁费、临时安置费或者周转用房、停产停业损失、搬迁期限、过渡方式和过渡期限等事项,订立补偿协议。
另外,《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已废止,但在处理历史遗留问题时仍可参考)中也有关于拆迁人应当按照拆迁补偿协议向被拆迁人提供安置用房,并保证其质量符合国家规定的建筑工程质量标准的规定。
引用法条
1. 《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第二十五条
2. 已废止的《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相关规定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相关问题回答,欢迎阅读了解。如果还有其他的疑问可以在法头条在线咨询,我们会在第一时间给予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