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门
- A~G
- H~L
- M~T
- U~Z
2024年哪些群体犯罪属于特殊群体犯罪?
2024年特殊群体犯罪的对象都有哪些?
在2024年,特殊群体犯罪主要指的是那些由于年龄、生理状况、社会地位等特定因素,在犯罪时可能受到特别法律考虑或保护的群体所实施的犯罪。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特殊群体犯罪及其相关的详细法律条款:
一、未成年人犯罪
定义:未成年人犯罪指的是未满18周岁的人实施的犯罪行为。
法律条款: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七条明确规定了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处理原则,包括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对特定严重犯罪负刑事责任,以及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四周岁的人犯特定严重犯罪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应当负刑事责任等。
同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也设有专章规定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强调了对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的特殊保护。
二、精神病人犯罪
定义:精神病人犯罪指的是在不能辨认或控制自己行为时实施犯罪的精神病人。
法律条款: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八条规定了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控制自己行为时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但应责令其家属或监护人严加看管和医疗,必要时由政府强制医疗。间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时犯罪应负刑事责任,而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
三、又聋又哑的人或盲人犯罪
定义:这类犯罪指的是又聋又哑的人或盲人实施的犯罪行为。
法律条款: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九条规定,又聋又哑的人或盲人犯罪,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四、老年人犯罪
定义:老年人犯罪通常指的是达到一定年龄(如75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实施的犯罪行为。
法律条款: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新增了对老年人犯罪从宽处罚的规定,如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故意犯罪的,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过失犯罪的,应当从轻或减轻处罚。同时,审判时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不适用死刑,但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死亡的除外。
五、妇女、孕妇等特殊生理状况人群犯罪
定义:这类犯罪指的是妇女、孕妇等因特殊生理状况可能在犯罪时受到特别考虑的群体所实施的犯罪。
法律条款:
虽然《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没有直接针对妇女、孕妇等特殊生理状况人群犯罪设定专门的从宽处罚条款,但在司法实践中,通常会考虑其特殊生理状况,如审判时怀孕的妇女不适用死刑等。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七条
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八条
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责令他的家属或者监护人严加看管和医疗;在必要的时候,由政府强制医疗。间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九条
又聋又哑的人或盲人犯罪,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特殊群体犯罪一般会怎么处罚?
特殊群体犯罪的处罚方式及相关的详细法律条款因犯罪行为的性质、犯罪人的年龄、精神状态等因素而异。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特殊群体犯罪的处罚方式及其相关的法律条款:
一、未成年人犯罪
处罚原则:我国对未成年人犯罪秉持着“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和“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
法律条款: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七条规定:“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八十五条明确,对于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应由少年法庭审理,并采取适合未成年人生理、心理特点的方式进行。
二、精神病人犯罪
处罚原则:精神病人犯罪的处罚需根据其犯罪时的精神状态来判断。
法律条款: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八条规定:“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责令他的家属或者监护人严加看管和医疗;在必要的时候,由政府强制医疗。间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三、又聋又哑的人或盲人犯罪
处罚原则:又聋又哑的人或盲人犯罪,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法律条款: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九条规定:“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四、其他特殊群体
对于其他特殊群体,如孕妇、老年人、残疾人等,其犯罪的处罚方式也需根据具体情况和法律规定来判断。一般来说,法律在量刑时会考虑犯罪人的年龄、身体状况、犯罪情节等因素,以体现人文关怀和法律的公正性。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七条
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八条
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责令他的家属或者监护人严加看管和医疗;在必要的时候,由政府强制医疗。间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九条
又聋又哑的人或盲人犯罪,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以上则是关于“特殊群体犯罪”的详细内容,法头条小编已经在上文中进行了讲解,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对您有所帮助。要是您在这方面还有疑问的话,可以直接来电咨询我们法头条的在线律师。
-
推动特殊群体犯罪心理干预与矫治的立法发展,旨在通过科学的法律手段,预防和减少特殊群体(如青少年、精神障碍患者等)的犯罪行为,保护其合法权益和社会公共安全。这需要结合心理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知识,建立一套完善的法制体系。...时间:2024.03.31
-
特殊群体犯罪心理干预涉及到对犯罪者或潜在犯罪者的心理矫治和预防工作,但在此过程中,必须尊重并保护其个人隐私权。法律边界主要在于如何在确保公共安全和个体权益之间找到平衡,防止过度干预或侵犯隐私。...时间:2024.03.31
-
特殊群体犯罪的心理干预措施在实施过程中受到一系列法律限制,这些限制主要涉及到对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的权利保护,以及对心理干预的专业性和合法性要求。...时间:2024.03.29
-
在处理特殊群体犯罪问题时,是否应纳入心理干预范畴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议题。特殊群体,如未成年人、精神疾病患者、吸毒人员等,在实施犯罪行为时往往受到其特定背景和心理状态的影响。本文将从法律角度分析此问题,并依据相关法律法规提出观点。...时间:2024.03.15
-
法律体系对于特殊群体犯罪心理矫治效果的评估,主要通过司法鉴定、矫正机构的专业评估以及法院、检察院等司法机关的监督审查等方式进行。这些机制旨在确保矫治措施的有效性和公正性,同时关注特殊群体的心理康复和社会回归。...时间:2024.03.14
-
本文将探讨心理干预在特殊群体犯罪减刑中的作用,通过对现行刑法及相关司法解释的解读,分析心理干预在量刑考量中的可能性与限制,并结合相关法律法规,对这一问题进行全面解答。...时间:2024.03.12
-
特殊群体犯罪证据的合法收集,是指在涉及未成年人、精神病患者、聋哑人等特殊群体的刑事案件中,司法机关依法获取、固定、保全和运用证据的过程。这一过程必须严格遵守法定程序,充分保障特殊群体的合法权益,确保证据的真实性和合法性。...时间:2024.03.10
-
特殊群体犯罪是指由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孕妇等特殊群体实施的违法犯罪行为。这类犯罪在法律定性与处理上,需结合其特殊身份及相应的刑事责任能力进行综合考量和界定,体现法律的人道主义精神和公正公平原则。...时间:2024.03.07
-
社会救助政策在法律体系中对特殊群体犯罪的覆盖范围,主要体现在对犯罪行为发生后,罪犯在特定条件下的生活保障、教育矫治、就业援助等方面。这种救助并不免除其应承担的法律责任,而是旨在通过社会关怀和帮助,减少重新犯罪的可能性,促进其回归社会。...时间:2024.03.05
-
在特殊群体犯罪预防中,政府、家庭和社会三者均承担着重要的责任。政府需要制定和执行相关法规政策,提供教育矫治服务;家庭是首要的教育场所,应强化对特殊群体成员的关爱与引导;社会则需创造良好的环境,消除歧视并提供支持网络。三方合力,共同构建起立体化的犯罪预防体系。...时间:2024.02.26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