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门
- A~G
- H~L
- M~T
- U~Z
2024年互殴与正当防卫的区别?
2024年互殴与正当防卫的区别?
2024年互殴与正当防卫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目的不同
互殴:是以对他人产生身体造成伤害为目的的一种主观意识行为。在互殴中,双方都具有伤害对方的意图,并通过实际行动来实现这一目的。
正当防卫:目的是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中的不法侵害。正当防卫是一种自卫行为,旨在制止不法侵害,保护合法权益。
二、法律责任不同
互殴:由于双方都具有伤害对方的故意,且实施了不法侵害行为,因此互殴双方通常都需要承担法律责任。情节严重的,还可能构成故意伤害罪,面临刑事处罚。
正当防卫:在符合法定条件的情况下,正当防卫不需要负刑事责任。正当防卫是法律赋予公民的一项重要权利,用于保护自身或他人的合法权益免受不法侵害。
三、对象不同
互殴:互殴的双方都是不法侵害的实施者,他们的行为都是针对对方的,且都不具有正当性。
正当防卫:正当防卫的对象是不法侵害者。防卫人的防卫行为是针对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具有正当性。
四、行为是否具有主动性不同
互殴:互殴双方的行为都具有主动攻击性。他们不是被动地应对不法侵害,而是主动地寻求伤害对方。
正当防卫:正当防卫是一种被动反击行为。它是在不法侵害正在进行时,为了制止不法侵害而采取的防卫措施。防卫人的行为是出于保护自身或他人合法权益的需要,而不是主动攻击对方。
五、社会危害性不同
互殴:互殴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它不仅侵犯了他人的身体健康权,还扰乱了社会公共秩序,破坏了社会的和谐稳定。
正当防卫:正当防卫是合法行为,它维护了社会安全和个人权益。在符合法定条件的情况下,正当防卫不仅不需要承担法律责任,还受到法律的保护和鼓励。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十条
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
防卫致死还属于正当防卫吗?
防卫致死是否属于正当防卫,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判断。
一、正当防卫的法律规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条规定,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对于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
二、防卫致死的判断标准
防卫致死是否属于正当防卫,主要取决于以下几个因素:
防卫行为的必要性:防卫行为是否是为了制止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所必需的。如果防卫行为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则可能构成防卫过当。
不法侵害的严重性:不法侵害是否严重危及人身安全。如果是面对行凶、杀人、抢劫等严重暴力犯罪,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通常不属于防卫过当。
防卫行为的时机和对象:防卫行为是否在不法侵害正在进行时针对不法侵害人本人实施。如果防卫行为提前或延后,或者针对无辜第三人实施,则可能不构成正当防卫。
三、防卫致死的情况分析
正当防卫致死:如果防卫行为符合上述正当防卫的法律规定,且没有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法侵害人死亡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例如,面对持刀行凶的不法侵害人,采取防卫行为将其制服过程中导致其死亡,如果防卫行为没有明显超过必要限度,则属于正当防卫。
防卫过当致死:如果防卫行为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法侵害人死亡,则属于防卫过当,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根据法律规定,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例如,面对轻微的不法侵害,采取过激的防卫行为导致不法侵害人死亡,就可能构成防卫过当。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十条
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
以上则是关于“正当防卫”的详细内容,法头条小编已经在上文中进行了讲解,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对您有所帮助。要是您在这方面还有疑问的话,可以直接来电咨询我们法头条的在线律师。
-
近日,一女子在摊上刮彩票刮中百万大奖,但是摊主以其没有先付钱后刮奖为由抢夺中奖彩票,拒绝兑奖。后警察到达现场了解详情,双方经调节达成协议。从本次事件中摊主以未先付款为由抢夺彩票的做法是否合法?接下来本文将详细为大家解读,一起来了解下。...时间:2025.07.07
-
近期,南京阿红的事件引发了广泛关注,其行为涉及到诸多复杂的法律问题。公众对阿红的行为到底构成何种犯罪存在诸多疑问,接下来,小编将依据相关法律条款,对这一事件进行深入分析。...时间:2025.07.07
-
在刑事诉讼过程中,取保候审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常面临的一项重要法律程序。许多人关心取保候审后坐牢的几率大小,以及公安局警察主动办理取保候审是否意味着坐牢几率降低。下面小编将围绕这两个问题展开分析,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取保候审与最终判决结果之间的关系。...时间:2025.07.07
-
保外就医是一种监外执行制度。具体是指罪犯因患有严重疾病,根据国家相关法律和政策,经司法机关批准让其取保监外医治的执行方法。保外就医主要适用于被判处有期徒刑、拘役、无期徒刑或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后减为有期徒刑的罪犯。这些罪犯因身体患有严重疾病,需要监外医治。关于“2025保外就医的最新规定是什么?”的相关问题,...时间:2025.07.05
-
在日常生活中,面对他人身处险境,伸出援手是人性善良的体现。但不少人在紧急施救时会心存顾虑,担心因操作不当导致受助人伤亡,自己需承担法律责任。同时,对于紧急施救应遵循的原则,很多人也并不清楚。接下来,小编就从法律层面深入剖析这两个关键问题。...时间:2025.07.04
-
非法引进外来物种是指违反国家规定,未经批准,擅自引进外来物种的行为。其中,“外来物种”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无天然分布,经自然或人为途径传入的物种,包括该物种所有可能存活和繁殖的部分。若这些外来物种传入定殖并对生态系统、生境、物种带来威胁或者危害,影响我国生态环境,损害农林牧渔业可持续发展和生物多样...时间:2025.07.04
-
极端压力下,部分人可能因情绪失控产生犯罪意图,但中途放弃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法律如何界定犯罪中止的责任边界?下面小编将聚焦“男子因压力欲杀害女友后自杀”的假设情境,结合中国现行法律,从犯罪构成、量刑原则、司法实践三个维度展开分析,并解答“犯罪中止是否需担责”的核心问题,为公众提供法律认知框架。...时间:2025.07.04
-
在列车突发停运等紧急状况下,乘客为求生存砸窗通风的行为,常引发紧急避险是否成立的争议。紧急避险作为法律赋予公民的权利,关乎个体生命安全,也涉及公共财产与他人权益的平衡。明确紧急避险的界定标准及其不适用情形,有助于判断行为的合法性,能为公众在危急时刻的行动提供法律指引。...时间:2025.07.04
-
2025年7月,民办高校因学费持续上涨、过度依赖“人头费”被舆论推上风口浪尖。教育部数据显示,全国民办本科高校平均学费达2.3万元/年,较上年增长3.9%,部分院校学费占比超80%,而财政性投入仅占高教总投入的7%。与此同时,山东某科技学院被曝以万元佣金分包招生指标,河南某商贸学院以“包就业”为名输送学生至流水线打工,...时间:2025.07.03
-
2025年7月2日,B站向全体员工发布内部邮件,通报原游戏合作部总经理张再敏(花名“小姐姐”)因涉嫌严重职务犯罪被公安机关依法逮捕。张再敏曾任职于华为游戏中心部长,2021年加入B站后负责联运业务,其被捕引发行业对“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认定”“互联网企业合规治理责任”等法律问题的关注。法头条小编整理了相关资料,将...时间:2025.07.03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