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门
- A~G
- H~L
- M~T
- U~Z
2024年诽谤罪的立案标准是怎么样的?
2024年诽谤罪的立案标准是怎么样的?
2024年诽谤罪的立案标准,主要依据我国《刑法》的相关规定,特别是《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关于诽谤罪的定义和处罚。具体立案标准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行为要件
捏造事实:行为人必须有捏造某种事实的行为,这是构成诽谤罪的前提。捏造的事实必须是虚构的,与实际情况不符。
散布虚构事实:行为人不仅捏造了事实,还必须将捏造的事实进行散布,使他人知晓。散布的方式可以是口头、书面或其他能使不特定或多数人知悉的形式。
二、对象要件
针对特定人:诽谤行为必须是针对特定的人进行的,而不是泛指或不确定的人群。这意味着行为人必须明确指向某个或某些具体的个人。
三、结果要件
情节严重: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行为必须达到情节严重的程度,才能构成诽谤罪。情节严重通常包括但不限于:造成被害人或其近亲属精神失常、自残、自杀等严重后果;诽谤信息在网络上被大量点击、浏览、转发,造成恶劣社会影响;多次实施诽谤行为等。
四、特殊规定
法人、团体、组织不能成为犯罪对象:需要注意的是,法人、团体、组织等不能成为诽谤罪的犯罪对象。这是因为诽谤罪主要保护的是自然人的名誉权。
善意检举、揭发、批评中的不实成分:即使善意的检举、揭发、批评中含有不实成分,也不应以诽谤罪论处。这是因为这些行为往往出于公共利益或正当目的,且主观上并无恶意。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
【侮辱罪、诽谤罪】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
诽谤他人被起诉可以取保候审吗?
诽谤他人被起诉后,是否可以取保候审,主要取决于案件的具体情况以及是否符合取保候审的条件。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取保候审是刑事诉讼中的一种强制措施,其目的是为了保障刑事诉讼的顺利进行,同时尽量减少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自由权的限制。
在诽谤他人被起诉的案件中,如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符合取保候审的条件,如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或者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但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等,那么他们是有可能被取保候审的。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取保候审并不是一种无条件的权利,而是由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来决定的。因此,在诽谤他人被起诉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应当积极配合司法机关的调查,如实陈述事实,同时可以向司法机关提出取保候审的申请,并提供相应的保证人或保证金。
此外,还需要强调的是,取保候审并不意味着案件已经结束或者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已经无罪。在取保候审期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仍然需要遵守相关的法律规定和取保候审的决定,如不得离开所居住的市、县,不得干扰证人作证等。同时,司法机关也会对案件进行进一步的调查和审理,最终根据事实和法律作出公正的判决。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
【侮辱罪、诽谤罪】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
以上则是关于“诽谤”的详细内容,法头条小编已经在上文中进行了讲解,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对您有所帮助。要是您在这方面还有疑问的话,可以直接来电咨询我们法头条的在线律师。
-
银行职员利用职务之便,虚构理财产品,私刻公章,以高收益为诱饵骗取客户资金,其行为已经构成了诈骗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相关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在此案中,由于涉案金额近亿元,属于数额特别巨大,因此,该银行...时间:2025.07.02
-
造谣大熊猫受虐并因此获利的行为严重违反了法律法规,不仅损害了相关单位和个人的名誉权,还破坏了社会公共秩序。对于此类行为,法律将给予严厉的制裁。关于“造谣大熊猫受虐获利20万触犯哪些法律?”的相关问题,法头条法务整理了相关资料,听听法头条法务给出了哪些意见吧。...时间:2025.07.02
-
近期,一名光大银行郑州分行的客户经理席薇利用职务便利,通过虚构理财产品的方式,骗取客户资金高达1.6亿元。并且她将其中的6000万元用于在直播平台“映客”上打赏主播,此次事件引发法律与道德层面的广泛讨论,那么在该事件中银行女职员触犯哪些法律?本文将详细为大家解读。...时间:2025.07.02
-
2025年6月30日,四川南充市公安局高坪区分局侦破“3.16特大伪造货币案”,主犯郭某因租用冥币厂印制360万美元假币且部分能通过验钞机被捕。据警方披露,郭某曾因非法持枪和假外币入狱,出狱后受电影《无双》启发,联合同伙通过高清模板、特种油墨等技术手段制造高仿真假币,并构建跨11省分销网络。该案查获假币近200万元,21...时间:2025.07.02
-
随着执法规范化建设持续深化与公民法治意识显著提升,暴力袭警行为因其严重损害执法权威、破坏社会秩序,已成为社会高度关注的焦点问题。我国司法体系通过设立袭警罪与妨害公务罪对暴力抗法行为实施精准规制,但二者在量刑梯度、适用情形及缓刑限制等核心要素上存在明显差异,需结合法律条文予以系统辨析。...时间:2025.07.02
-
过失致人死亡罪,是指过失造成他人死亡结果的行为,这种情况是非主观意图的。过失致人死亡罪的量刑要根据主观过失程度、认罪悔罪的态度,事后的赔偿以及是否获取受害人家属的谅解来判断。一般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时间:2025.06.20
-
职务侵占罪,是指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职务侵占罪的立案标准主要涉及数额标准和其他严重情节,达到标准后,公安会立案侦查并追究刑责,以维护单位权益和社会经济秩序。...时间:2025.06.20
-
在司法实践中,过失致人死亡案件涉及对行为人主观过错程度、社会危害性及被害人权益保护的平衡考量。法律对过失犯罪的定罪量刑既需体现刑罚的惩戒功能,也需兼顾社会矛盾化解与修复性司法理念。下面小编将从量刑标准及被害人谅解的司法影响两个维度展开分析,结合现行法律规定解读司法裁判的逻辑与边界。...时间:2025.06.20
-
随着经济活动日益复杂化,掩饰、隐瞒犯罪所得及其收益的犯罪行为逐渐增多,成为司法实践中的热点问题。此类犯罪不仅侵害了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还可能为上游犯罪提供滋生土壤。对于初犯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的案件,其量刑标准及缓刑适用条件需结合具体法律规定及司法实践综合判断。...时间:2025.06.18
-
在司法实践中,诈骗犯罪作为侵犯财产权益的常见犯罪类型,其定罪量刑标准直接关系到司法公正与社会秩序的维护。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诈骗手段日益复杂,涉案金额不断攀升,如何准确界定诈骗犯罪的立案标准及量刑范围成为司法实务中的重点问题。...时间:2025.06.11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