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门
- A~G
- H~L
- M~T
- U~Z
2024年终身监禁还能出来吗?
2024年终身监禁还能出来吗?
2024年终身监禁的犯罪分子在一般情况下是不能出来的。终身监禁是一种刑罚执行措施,主要适用于贪污受贿等严重犯罪,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二年期满,依法减为无期徒刑后,不得减刑、假释。这意味着,一旦被判终身监禁,犯罪分子将在监狱中度过余生。
然而,在特殊情况下,终身监禁的犯罪分子仍有可能离开监狱,但这些情况非常罕见,需要满足一系列严格的条件,并且需要经过严格的法律程序。例如:
如果犯罪分子在监狱中表现良好,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并且没有再犯罪的危险,那么有可能通过假释的方式离开监狱。但是,这种情况需要经过最高人民法院的核准,且实际操作中极为罕见。
如果判决存在错误,犯罪分子也有可能通过审判监督程序获得改判,从而离开监狱。这同样需要满足严格的法律条件,并且需要经过复杂的法律程序。
法律依据:
《刑法》第五十条
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在死刑缓期执行期间,如果没有故意犯罪,二年期满以后,减为无期徒刑;如果确有重大立功表现,二年期满以后,减为二十五年有期徒刑;如果故意犯罪,情节恶劣的,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后执行死刑;对于故意犯罪未执行死刑的,死刑缓期执行的期间重新计算,并报最高人民法院备案。
对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累犯以及因故意杀人、强奸、抢劫、绑架、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或者有组织的暴力性犯罪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犯罪分子,人民法院根据犯罪情节等情况可以同时决定对其限制减刑。
《刑法》第四十六条
被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监狱或者其他执行场所执行;凡有劳动能力的,都应当参加劳动,接受教育和改造。
终身监禁有机会被释放吗?
终身监禁在一般情况下是没有机会被释放的。终身监禁作为一种刑罚执行措施,主要针对的是贪污受贿等罪行极其严重的犯罪分子。当这些犯罪分子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二年期满,依法减为无期徒刑后,他们将面临终身监禁,且不得减刑、假释。
终身监禁的法律依据
终身监禁的法律依据主要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及其修正案。特别是《刑法修正案(九)》对贪污罪的处罚进行了明确规定,其中就包括了对特定情形下判处终身监禁的规定。这一措施体现了中国对特重大贪污受贿犯罪的严惩态度。
终身监禁的执行方式
被判处终身监禁的犯罪分子,在执行期间不得减刑、假释。这意味着,他们将在监狱中度过余生,直至死亡。这种刑罚执行措施的严苛性高于无期徒刑,因为它完全排除了犯罪分子通过积极表现获得减刑或假释的可能性。
特殊情况的考虑
虽然理论上终身监禁的犯罪分子无法再出来,但在实际操作中,也存在一些特殊情况。例如,如果犯罪分子在服刑期间有重大立功表现或者检举揭发其他重大犯罪行为等,理论上可能会获得减刑或者假释的机会。但这需要满足非常严格的条件,并且需要经过最高人民法院的核准。然而,这种情况极为罕见,因为终身监禁的适用对象本身就是罪行极其严重的犯罪分子。
法律依据:
《刑法》第五十条
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在死刑缓期执行期间,如果没有故意犯罪,二年期满以后,减为无期徒刑;如果确有重大立功表现,二年期满以后,减为二十五年有期徒刑;如果故意犯罪,情节恶劣的,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后执行死刑;对于故意犯罪未执行死刑的,死刑缓期执行的期间重新计算,并报最高人民法院备案。
对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累犯以及因故意杀人、强奸、抢劫、绑架、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或者有组织的暴力性犯罪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犯罪分子,人民法院根据犯罪情节等情况可以同时决定对其限制减刑。
《刑法》第四十六条
被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监狱或者其他执行场所执行;凡有劳动能力的,都应当参加劳动,接受教育和改造。
以上则是关于“终身监禁”的详细内容,法头条小编已经在上文中进行了讲解,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对您有所帮助。要是您在这方面还有疑问的话,可以直接来电咨询我们法头条的在线律师。
-
在我国的《治安管理处罚法》中有一项罪名叫做寻衅滋事罪,寻衅滋事是指行为人出于故意,无事生非、借故生非,随意殴打、追逐、拦截、辱骂、恐吓他人,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或者在公共场所起哄闹事,破坏社会秩序,且情节恶劣或严重的行为。下面本文从法律定义、行为表现、构成要件、法律后果为大家解读寻衅滋...时间:2025.07.03
-
近日,公墓管理处主任因受贿达100余万元而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三年一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二十四万元。被告人身为国家工作人员,利用其担任安庆市公墓管理处主任职务上的便利,为他人在石材采购、验收、结算及预付石材款、资金拨付等方面提供便利,非法收受他人财物,数额巨大。那么此次法院的判罚的法律依据是什么?接下来小...时间:2025.07.02
-
2025年7月,中国人民银行正式发布《贵金属和宝石从业机构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管理办法》,明确自2025年8月1日起,境内贵金属和宝石从业机构对客户单笔或日累计现金交易达人民币10万元(含)或等值外币的,须在交易发生后5个工作日内向中国反洗钱监测分析中心提交大额交易报告。这一规定将黄金、钻石等贵金属及宝石的现货交易纳入...时间:2025.07.02
-
见义勇为牺牲补偿的具体计算方式涉及多个方面,包括但不限于烈士评定、工伤认定、以及地方政府的具体补助政策等。关于“29岁退役军人为救落水者牺牲是否有补偿?”的相关问题,法头条法务整理了相关资料,听听法头条法务给出了哪些意见吧。...时间:2025.07.02
-
2025年7月,中国人民银行正式发布《贵金属和宝石从业机构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管理办法》(银发〔2025〕124号),明确自2025年8月1日起,境内贵金属和宝石从业机构对客户单笔或日累计现金交易达人民币10万元(含)或等值外币的,须在交易发生后5个工作日内向中国反洗钱监测分析中心提交大额交易报告。这一举措标志着我国反洗钱监管...时间:2025.07.02
-
在日常交流与虚拟网络世界中,骂人现象时有发生,然而其是否会引发法律层面的立案处理,很多人并不清楚。特别是在游戏这一新兴社交场景里,言语冲突屡见不鲜,骂人能否立案更是引发诸多讨论。下面小编就从法律视角深入剖析这些问题,明晰其中的法律界限。...时间:2025.07.02
-
2025年7月2日,五台山风景名胜区统战宗教局与佛教协会联合通报,中台演教寺僧人释某道因在6月22日与信众就供米摆放位置发生争执,将米扔出殿外且态度粗暴,被依规“起单离寺”(开除僧籍);同时,冒充其徒弟发布不实信息的陕西绥德人刘某某被立案调查。该事件暴露出宗教场所内部管理规范与网络信息真实性两大法律议题,需从宗教...时间:2025.07.02
-
2025年4月24日,上海普陀警方破获一起系统性消费欺诈案:00后女子黄某在沪两月间,通过伪造证据、恶意投诉等手段,在住宿、餐饮、交通、服饰等领域实施“零成本生存”,累计拖欠费用超3000万元(含未支付打车费、住宿费、服装费等)。该案暴露出互联网消费规则漏洞与法律规制的滞后性,警方以涉嫌寻衅滋事罪对黄某采取刑事强制...时间:2025.07.02
-
近日,一名00后女子黄某在沪两个月间,通过恶意“薅羊毛”的方式,几乎实现了衣食住行全免费。黄某通过动歪脑筋来实现自己零成本的开销,恶意找茬商家,让商家退货或者拒绝支付费用。那么这种行为构成什么法律责任,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解析。...时间:2025.07.02
-
2025年6月30日,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对北京首都创业集团有限公司原党委书记、董事长李爱庆受贿、国有公司人员滥用职权案作出一审判决。法院认定其受贿金额超2亿元,并披露其长期利用职务便利与多名男性进行权色交易,通过性贿赂谋取职务晋升、项目承揽等利益,成为监察体制改革以来北京市首例涉及同性权色交易的职务犯罪案...时间:2025.07.02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