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身边的法律顾问
服务热线:400-668-6166
手机站

扫描二维码

进入手机站

马力宏律师

2024年网络诈骗怎么避免?

发布时间:2024.07.08 14:20:44
避免网络诈骗需要从提高警惕性、保护个人信息、使用安全工具、谨慎对待网络交易、下载并使用反诈APP、加强宣传教育以及及时报警和求助等多个方面入手。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我们可以有效地降低遭受网络诈骗的风险。法头条小编整理了相关资料,将在下文中告诉大家“网络诈骗”的相关问题。

2024年网络诈骗怎么避免?

  在2024年,避免网络诈骗需要综合多方面的措施,以下是一些关键的建议:

  一、提高警惕性

  不轻信陌生人:对于网络上或电话中自称是官方机构、亲友或中奖信息等,要保持高度警惕,不轻易相信。

  冷静思考:遇到可疑情况时,要冷静分析,不要轻易做出决定,特别是涉及金钱交易时。

  二、保护个人信息

  谨慎公开个人信息:避免在社交媒体、不明网站或APP上公开过多个人信息,如身份证号码、银行卡号、密码等。

  不随意透露敏感信息:在接到陌生电话或短信时,不要随意透露个人信息,特别是银行账户、密码、验证码等敏感信息。

  三、使用安全工具

  安装杀毒软件:给自己的电脑和手机安装杀毒软件,并定期更新和杀毒,以防范恶意软件的攻击。

  使用安全支付工具:在网上购物时,使用比较安全的支付方式,避免直接银行汇款或点击不明链接进行支付。

  四、谨慎对待网络交易

  核实交易对方身份:在进行网络交易时,要核实对方的身份和信息,确保交易的真实性和安全性。

  警惕虚假交易:对于价格明显偏低的商品或服务,要多个心眼,以免陷入骗局。

  五、下载并使用反诈APP

  下载国家反诈中心APP:通过各大手机应用商店搜索并下载“国家反诈中心”APP,注册并完善个人信息。

  利用APP功能:开启诈骗预警功能,及时接收可疑电话、短信和网址的预警信息。同时,可以利用APP进行举报和咨询,提高防范意识。

  六、加强宣传教育

  关注反诈宣传:积极关注官方和媒体发布的反诈宣传信息,了解最新的诈骗手法和防范措施。

  提高防范意识:通过学习和了解诈骗案例,提高自己对网络诈骗的防范意识和识别能力。

  七、及时报警和求助

  遇到诈骗及时报警:一旦发现自己受到网络诈骗或疑似诈骗行为,应立即报警并向相关部门举报。

  寻求专业帮助:在遭受诈骗后,可以寻求律师、警方或消费者权益保护组织的帮助,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法律依据:

  《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

  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网络诈骗要达到多少才会进行立案?

  网络诈骗的立案标准主要依据诈骗金额的大小来确定。根据公开发布的信息,网络诈骗的立案标准一般如下:

  一、诈骗金额标准

  数额较大: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的,属于数额较大。达到这个标准的,公安机关应当立案侦查。

  数额巨大: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的,属于数额巨大。

  数额特别巨大: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五十万元以上的,属于数额特别巨大。

  需要注意的是,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可以结合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在前款规定的数额幅度内,共同研究确定本地区执行的具体数额标准,并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备案。

  二、其他立案情节

  除了诈骗金额达到上述标准外,如果诈骗行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也应当认定为诈骗罪的其他严重情节,从而立案侦查:

  发送诈骗信息:发送诈骗信息五千条以上的。

  拨打诈骗电话:拨打诈骗电话五百人次以上的。

  诈骗手段恶劣、危害严重:具有其他诈骗手段恶劣、危害严重的情形。

  如果实施前款规定行为,数量达到前款第(1)、(2)项规定标准十倍以上的,或者诈骗手段特别恶劣、危害特别严重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其他特别严重情节”,以诈骗罪(未遂)定罪处罚。

  三、未达到立案标准的处理

  对于诈骗金额未达到三千元的案件,虽然不构成诈骗罪,但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公安机关可以对违法行为人处以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一千元以下罚款。

  法律依据:

  《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

  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以上则是关于“网络诈骗”的详细内容,法头条小编已经在上文中进行了讲解,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对您有所帮助。要是您在这方面还有疑问的话,可以直接来电咨询我们法头条的在线律师。

相关阅读更多>>
  • 取保候审期间被传唤一般有什么事?
    取保候审期间被传唤,多是司法程序的正常推进,当事人无需过度恐慌,但要高度重视,积极配合,以保障案件顺利办理,同时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若对传唤事由及应对方式存在困惑,建议及时寻求专业法律帮助。...
    时间:2025.08.30
  • 刑事拘留7天能出来吗?
    当身边有人突然遭遇刑事拘留,家属往往心急如焚,迫切想知道其能否尽快恢复自由,“刑事拘留7天能出来吗”成为萦绕心头的首要疑问。这一问题的答案并非简单的肯定或否定,而是与案件性质、侦查进展以及相关法律规定紧密相连。...
    时间:2025.08.29
  • 猥琐女性只有口供没证据能立案吗?
    猥亵行为的法律定性需结合证据与情节综合判断。仅有被害人陈述而无其他证据印证,司法机关通常难以直接立案;一但行为未达刑事犯罪标准,则可能面临行政处罚。法头条小编整理了相关资料,将在下文中告诉大家“猥亵罪”的相关问题。...
    时间:2025.08.29
  • 2岁男童遭熊孩子拿灭火器直喷面部进ICU,责任该如何划分?
    近日,网传浙江台州发生一起儿童被灭火器直喷面部事件,2岁男童简某某因吸入干粉被送入ICU观察,引发公众对未成年人行为责任与消防设施安全管理的双重关注。下面小编将从法律层面解析责任划分逻辑与灭火器安全锁的合规要求,为公众提供清晰的法律指引。...
    时间:2025.08.29
  • 2025年不能强制执行的财产有哪些?
    在司法实践中,强制执行是实现债权的重要手段,但并非所有财产都可被随意执行。2025年,依据相关法律条款与司法解释,以下几类财产通常不能被强制执行。这不仅体现了法律的公平公正,也维护了社会秩序的稳定与和谐。...
    时间:2025.08.28
  • 女子咨询同事被砸缝20多针,同事会构成犯罪吗?
    广东惠州某房产顾问因业务咨询遭同事用陶瓷杯砸伤面部,缝合20余针的事件引发社会对职场暴力法律责任的关注。此类案件中,加害方是否构成犯罪、故意伤害的定罪标准如何界定,成为公众讨论的核心。下面小编为您带来更多细节解读。...
    时间:2025.08.28
  • 情侣吵架男友跳车身亡,女子赔21.8万不判刑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山西运城某案件中,女子因争吵时言语刺激导致男友跳车身亡,最终赔偿21.8万元未被追究刑事责任,这一结果引发社会对过失认定标准与谅解书法律效力的广泛讨论。下面小编将从法律条文与司法实践双维度,解析此类案件的裁判逻辑。...
    时间:2025.08.28
  • 女子当街用铁锤砸伤儿童,精神障碍患者伤人责任由谁承担?
    近期,广西容县发生一起精神障碍患者当街持铁锤砸伤儿童事件,引发社会对精神障碍患者伤人责任归属的广泛讨论。此类案件不仅涉及刑事责任认定,更需厘清民事赔偿主体与程序。下面小编为您带来更多细节方面的解读。...
    时间:2025.08.28
  • 补办身份证需要什么材料吗?
    身份证作为公民重要的身份凭证,一旦丢失或损坏,补办手续便需及时办理。补办身份证所需材料有着明确规定,这不仅保障了身份信息核实的准确性,也维护了公民合法权益。接下来,我们将依据相关规定,为您详细介绍补办身份证所需材料。...
    时间:2025.08.27
  • 两男子盗窃446斤寺庙金灰被判刑有什么法律依据?
    近日,一起寺庙金灰盗窃案中,两名被告人因盗窃446斤金灰被判处有期徒刑八个月,该判决引发对盗窃罪法律依据及谅解情节法律效力的讨论。下面小编将从法律条文、司法解释及量刑规则出发,解析盗窃行为的定罪逻辑与谅解情节的适用边界。...
    时间:2025.08.27
遇到法律问题,上法头条在线咨询律师!快速提问,分分钟帮你解答法律咨询!

Copyright © 2025 法头条 厦门大搜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闽ICP备2021008539号

全国律师咨询热线电话:400-668-6166 网站地图

法头条
手机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