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身边的法律顾问
服务热线:400-668-6166
手机站

扫描二维码

进入手机站

马力宏律师

诽谤罪的成立条件与民事赔偿?

发布时间:2024.05.16 14:55:52
诽谤罪作为侵犯公民人格权的行为,在法律体系中既涉及刑事法律规范,也可能引发民事赔偿责任。其成立条件主要包括行为人的主观故意、散布虚假事实以及对他人名誉造成损害等要素。民事赔偿则旨在弥补受害者因名誉受损而遭受的精神与物质损失。

诽谤罪的成立条件与民事赔偿?

1.成立条件:

主观方面:行为人必须有故意,即明知是虚假信息而故意散布,或者放任损害结果的发生。

客观行为:散布虚假事实,这包括口头、书面或其他形式向第三者传播,导致信息广泛传播。

损害后果:该行为必须已经或可能对受害人的社会评价造成降低,损害其名誉。

因果关系:受害人的名誉损害与行为人的诽谤行为之间存在直接因果关系。

2.民事赔偿:

受害人有权要求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并可以主张精神损害赔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1009条,因名誉权受到侵害的,受害人有权请求侵权人承担民事责任。

精神损害赔偿的具体数额根据侵权人的过错程度、侵权行为的具体情节、后果以及影响范围等因素确定。

【法律依据】

刑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46条,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1009条关于名誉权保护的规定,以及第1180条关于精神损害赔偿的规定。

疫情期间哄抬物价法律后果是什么?

1.违法行为性质:疫情期间哄抬物价属于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尤其在紧急状态或特殊时期,这种行为会严重损害消费者权益,影响社会稳定和疫情防控工作,因此受到法律严格禁止。

2.法律责任:此类行为可能涉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关于商品和服务实行明码标价的规定》以及各地市场监督管理局在疫情期间发布的专项通知或规定中的相关规定。违法者可能会承担行政责任、民事责任,情节严重的还可能触犯刑法,承担刑事责任。

【法律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 第十四条明确规定,经营者不得有捏造、散布涨价信息,哄抬价格,推动商品价格过高上涨的行为。违反该规定的,由政府价格主管部门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以罚款;情节严重的,可以责令停业整顿,或者吊销营业执照。

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虽未直接规定哄抬物价的法律责任,但其确立了政府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的应急管理机制,包括市场价格监管,为打击疫情期间哄抬物价提供了法规基础。

3.《关于商品和服务实行明码标价的规定》 要求经营者销售商品和提供服务必须明码标价,不得利用虚假或者使人误解的标价形式进行价格欺诈。疫情期间哄抬物价且不按规定明码标价的行为将受到相应处罚。

4.地方性法规与政策:多地市场监管部门在疫情期间会根据实际情况发布紧急通知或指导意见,明确禁止哄抬防疫物资、生活必需品等商品价格,并设定具体的处罚措施,如北京市、上海市等地市场监督管理局在疫情期间均发布了相关通告。

结论

疫情期间哄抬物价的行为不仅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还会受到行政处罚,包括但不限于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停业整顿、吊销营业执照等。对于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还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的相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例如涉嫌非法经营罪商家应当合法合规经营,共同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和社会稳定。

诽谤罪的成立及民事赔偿的判定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综合考量行为的性质、后果及社会影响。受害者在遭遇诽谤时,应积极收集证据,及时寻求法律援助,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同时,提醒公众在发表言论时应遵循诚实信用原则,尊重他人名誉权,共同营造良好的社会风尚和法治环境。

温馨提示:法头条,您的法律问题解答帮手。我们拥有数万名专业律师,为您解答法律疑难,并精准匹配最适合您的律师。无论您选择哪种咨询方式,我们都能满足您的需求。点击咨询,让我们成为您身边最可靠的法律助手。

相关阅读更多>>
  • 刑事拘留30天有案底吗怎么查?
    在刑事司法程序中,刑事拘留作为一项强制措施,常引发公众对案底的担忧。案底即犯罪记录,直接关联个人社会信用与权益限制。刑事拘留是否必然导致案底留存?未被判刑者是否完全清白?下面小编将从程序规则及查询方式方面出发,系统解答公众疑问。...
    时间:2025.08.26
  • 40岁男子因情感纠纷驾车撞人碾压致两死一伤,是否构成故意杀人罪?
    近日,江西景德镇发生一起因情感纠纷引发的驾车撞人碾压案,造成两死一伤的严重后果。案件中,犯罪嫌疑人李某某的行为是否构成故意杀人罪,以及故意杀人罪能否适用缓刑,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下面小编将从法律条文与司法实践角度,解析此类案件的定罪逻辑与量刑规则。...
    时间:2025.08.26
  • 男子不满21岁女儿嫁70岁老头,花1万雇凶杀婿会怎么判?
    近日,男子不满21岁女儿嫁70岁老头,花1万雇凶杀婿的事件引发广泛讨论。雇凶犯罪案件频发,从情感纠纷到经济矛盾,犯罪动机呈现多样化特征。下面小编为您带来更多相关细节的法律解读。...
    时间:2025.08.26
  • 老板买400粒复方甘草片做卤料被刑拘,该行为构成什么罪名?
    福建省漳州市市场监管局查处一起非法使用复方甘草片加工卤料的案件,涉案销售额超百万元,相关责任人被依法刑拘。该事件引发公众对食品添加剂合法性的关注,更凸显法律对有毒有害物质的严格界定。下面小编为您带来更多细节解读。...
    时间:2025.08.26
  • 可疑人员买百万元金饰店主被判刑,有何法律依据?
    电信网络诈骗、跨境赌博等上游犯罪频发,犯罪分子为快速转移赃款,常利用黄金、珠宝等贵金属的匿名性、高流动性实施洗钱。下面小编将结合法律条文与司法实践,解析此类案件的法律依据及量刑标准。...
    时间:2025.08.26
  • 监视居住下一步是什么
    监视居住作为一种刑事强制措施,在案件进程中起着限制犯罪嫌疑人活动范围的作用。当犯罪嫌疑人被采取监视居住措施后,许多人会好奇接下来的法律程序走向,这关乎当事人的切身权益与案件的最终处理结果。下面将依据相关法律条款,为您详细剖析监视居住下一步的可能情况。...
    时间:2025.08.25
  • 2025年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赔偿范围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在司法实践中,为被害人提供了在追究犯罪者刑事责任的同时,主张民事赔偿的途径。但该诉讼的赔偿范围有着严格界定,直接关系到被害人权益能否得到有效保障。下面将依据相关法律条款,详细阐述 2025年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赔偿范围。...
    时间:2025.08.25
  • 间接关系可以证明有责任吗?
    在纠纷处理中,因果关系的判定常左右责任认定,而间接关系在其中扮演着复杂角色。对于 “间接关系可以证明有责任吗” 这一问题,需综合多方面因素。在纠纷发生时,当事人要及时收集保留证据,若对间接关系及责任认定存疑,建议咨询专业法律人士,依法维护自身权益,让责任判定更公正合理。...
    时间:2025.08.25
  • 间接因果关系是否承担赔偿责任?
    在法律纠纷中,因果关系的判定对责任认定至关重要。其中,间接因果关系是否需承担赔偿责任常引发争议。根据规定,间接因果关系在满足一定条件时,侵权人需承担赔偿责任 。下面将依据相关法律规定深入剖析这一问题。...
    时间:2025.08.25
  • 闯红灯辱骂民警如何处罚?
    在交通出行中,遵守交通规则是保障安全的基本前提。然而,闯红灯且辱骂民警这类恶劣行为,不仅破坏交通秩序,还严重损害执法权威,必将受到法律的制裁。下面小编就给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
    时间:2025.08.25
遇到法律问题,上法头条在线咨询律师!快速提问,分分钟帮你解答法律咨询!

Copyright © 2025 法头条 厦门大搜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闽ICP备2021008539号

全国律师咨询热线电话:400-668-6166 网站地图

法头条
手机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