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身边的法律顾问
服务热线:400-668-6166
手机站

扫描二维码

进入手机站

未协商降薪怎么办?

发布时间:2024.05.10 17:40:41
员工遭遇未经过协商的降薪行为时,应首先了解自身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用人单位单方面降低劳动者薪资需遵循法定程序或基于双方协议,否则构成违法,员工有权要求恢复原薪资水平或采取法律手段维护自身权益。

未协商降薪怎么办?

1.劳动合同约定: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十七条,工资待遇是劳动合同的必备条款之一。一旦签订,未经双方同意,任何一方不得单方面更改合同内容,包括降低薪资。

2.变更劳动合同: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五条,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变更劳动合同约定的内容。变更劳动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这意味着,未经员工同意的降薪行为缺乏法律效力。

3.特殊情况处理:在企业经营困难等特殊情况下,虽然《劳动合同法》第四十条规定了用人单位在特定条件下可以调整劳动者岗位或薪酬,但此操作仍需与劳动者协商,并且应当符合合理性原则,确保调整后的薪酬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引用法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十七条、第三十五条、第四十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十七条、第五十条关于工资支付的规定。

地方性劳动法规及政策,如《最低工资规定》等,具体规定了最低工资保障。

未签劳动合同,如何证明劳动关系并维权?

1.收集证据:劳动者首先需要收集能够证明双方存在劳动关系的各类证据。这些证据可以是直接或间接表明劳动者接受单位管理、为单位提供劳动、从单位获得报酬等事实的材料。

2.证据类型:

工资支付记录:包括银行转账记录、工资条、支付宝或微信转账记录等,显示用人单位定期向劳动者支付工资。

工作证件与通讯记录:如工作证、员工牌、电子邮件往来、工作群聊记录、公司内部系统登录信息等。

工作成果与任务分配:完成的工作项目文档、会议纪要、任务分配邮件或信息等。

同事证言:同事的书面证言或口头证言,证实劳动者的在职情况。

社保缴纳记录:如果单位有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该记录也是重要证据之一。

3.法律途径:收集充分证据后,劳动者可先尝试与用人单位协商解决争议。若协商不成,可向当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劳动监察大队)投诉,或直接申请劳动仲裁,甚至提起民事诉讼。

【引用法条】

1.《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七条明确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即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用人单位应当建立职工名册备查。”这一规定确认了即使没有书面合同,实际用工也构成劳动关系。

2.《关于确立劳动关系有关事项的通知》(劳社部发[2005]12号)进一步细化了认定劳动关系的条件,包括:(1)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主体资格;(2)用人单位依法制定的各项劳动规章制度适用于劳动者,劳动者受用人单位的劳动管理,从事用人单位安排的有报酬的劳动;(3)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是用人单位业务的组成部分。

3.《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条规定了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受理的案件范围,包括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劳动者因此类争议申请仲裁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应当受理。

通过上述回答,未签订劳动合同的劳动者仍能通过法律手段有效证明劳动关系,并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在整个过程中,建议劳动者咨询专业律师,以确保维权行动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如何处理解雇引发的劳动争议?

在处理解雇引发的劳动争议时,我们需要遵循以下法律原则和步骤:

1. 合法性审查:首先,需确认用人单位解雇员工的行为是否符合法律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以下简称“《劳动合同法》”)规定,解除劳动合同应具备法定理由,如劳动者严重违反用人单位规章制度、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调岗或培训后仍不能胜任等。若无合法理由或未按法定程序解雇,将被视为违法解除。

2. 程序合规性评估:解雇行为不仅需要有合法事由,还应遵循法定程序。例如,《劳动合同法》要求,用人单位在单方解除劳动合同前,一般应事先通知工会并听取意见;对于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或连续工作满10年的劳动者,需提前30日书面通知或者额外支付一个月工资作为代通知金。

3. 经济补偿金与赔偿金问题:若解雇行为被认定为合法,用人单位应按照《劳动合同法》的规定支付经济补偿金。如解雇行为违法,则需支付赔偿金,即经济补偿金标准的二倍。经济补偿金的计算基数为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支付半个月工资。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

4. 证据收集与举证责任:在劳动争议案件中,用人单位对解雇行为的合法性负有举证责任。律师需协助用人单位或劳动者收集、整理相关证据,如劳动合同、规章制度、工作记录、绩效考核结果、违纪处分材料、解雇通知书等,以证明解雇行为的合法性或违法性。

5. 调解与仲裁诉讼途径:对于解雇引发的劳动争议,优先通过协商解决。若协商不成,可申请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调解。调解不成或当事人不愿调解的,可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在法定期限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二、

【引用法条】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三十九条:规定了用人单位可以单方解除劳动合同的法定情形,如劳动者严重违反用人单位规章制度、严重失职等。

第四十条:规定了解除劳动合同的预告期、代通知金及征求工会意见等程序要求。

第四十六条、第四十七条:规定了用人单位应当支付经济补偿金的情形以及计算方法。

第八十七条:规定了用人单位违法解除劳动合同应当支付赔偿金的标准。

2.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

第五条:规定了劳动争议处理的基本原则,包括协商、调解、仲裁、诉讼的顺序。

第二条:明确了劳动争议的受案范围,包括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处理解雇引发的劳动争议,需从合法性审查、程序合规性评估、经济补偿金与赔偿金问题、证据收集与举证责任、调解与仲裁诉讼途径等多个角度进行回答,并严格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为当事人提供专业法律服务。

面对未协商的降薪情况,建议首先与用人单位进行沟通,尝试友好协商解决。若协商无果,可向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或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同时,保留好工资条、劳动合同、降薪通知等相关证据,以便在维权过程中使用。记住,法律是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坚强后盾,合理、合法地维护自己的权利至关重要。

相关阅读更多>>
  • 陪产津贴超过3个月还可以领吗
    陪产津贴作为社会保障体系中的一项重要福利,旨在为男性员工在配偶生育期间提供经济支持和陪伴时间,体现了社会对家庭关怀的重视。陪产津贴的申请条件、金额以及领取时限等问题,往往让许多准爸爸们感到困惑。接下来就让大律师网法务带您了解一点相关知识吧。...
    时间:2025.08.10
  • 20年工龄退休能拿多少钱?
    退休工龄的计算及养老金的估算,是每位劳动者必须关注的问题。通过了解工龄的计算方法和养老金的估算原则,劳动者可以更好地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和退休生活。政府和相关部门也应加强监管力度,确保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得到充分保障。...
    时间:2025.08.09
  • 2025年事业编退休工资怎么算
    在人口老龄化日益加深的当下,退休后的生活保障成为大众关注焦点,事业编退休工资的计算更是牵动着无数从业者的心。这不仅关系到他们退休后的生活质量,也反映着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的公平与完善程度。接下来,我们将深入剖析2025年事业编退休工资的计算方式。...
    时间:2025.08.07
  • 男方陪护津贴一般多少钱?
    2025年男方陪护津贴制度体现了生育支持政策的温度,既保障男方在配偶生育期间的家庭责任,又通过社会保险机制分散用工成本。家庭需提前了解地方规定,备齐材料,确保权益及时兑现。用人单位亦应依法履行缴费义务,避免因程序疏漏引发劳动争议。...
    时间:2025.08.07
  • 男方15天陪产津贴怎么在网上领取?
    男方陪护津贴作为一项福利政策,日益受到广泛关注。这项津贴旨在为男性员工在配偶生育期间提供经济支持和陪伴时间,从而减轻家庭负担,增进家庭和谐。本文将结合相关法律条款和司法解释,详细阐述男方陪护津贴的标准及网上领取流程。...
    时间:2025.08.07
  • 事假规定2025年劳动法最新
    2025年劳动法关于事假的规定更加细化和明确,赋予了员工请事假的权利,但具体的事假政策则由企业内部规章制度进行具体规定。公司在制定事假政策时,应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确保政策的合法性和公平性,并充分考虑员工的合理需求。...
    时间:2025.08.06
  • 工龄40以上补贴标准
    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剧,退休人员养老保障问题持续受到社会关注。2025年,我国多地出台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调整方案,明确工龄工资补贴标准及计算方式。...
    时间:2025.08.06
  • 2025年应届生可以领取的补贴有哪些?
    2025年应届生就业政策持续加码,从中央到地方推出多层次补贴体系,覆盖求职、就业、创业、住房等全链条需求。不同地区针对应届生群体特征,差异化设置补贴标准与申请条件,既包含全国普适性政策,也有地方特色化支持。法头条小编整理了相关资料,将在下文中告诉大家“应届生补贴”的相关问题。...
    时间:2025.08.05
  • 个人交社保可以领生育津贴吗?
    个人交社保是否可以领取生育津贴因地区政策而异。部分地区允许符合条件的灵活就业人员领取生育津贴,而在另外一些地区,个人交社保通常不包含生育保险,也就无法享受生育津贴。...
    时间:2025.07.30
  • 年收入12万以下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吗?
    近日,一说法登上热搜,“年收入12万以下基本无需缴税”。而个人所得税能否自行缴纳”也成为自由职业者、个体户及多收入来源人群的核心疑问。下面小编将结合最新政策与法律条文,从“年收入12万以下是否需缴税”和“个税缴纳方式”两大维度展开分析,为纳税人提供权威解答。...
    时间:2025.07.28
遇到法律问题,上法头条在线咨询律师!快速提问,分分钟帮你解答法律咨询!

Copyright © 2025 法头条 厦门大搜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闽ICP备2021008539号

全国律师咨询热线电话:400-668-6166 网站地图

法头条
手机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