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身边的法律顾问
服务热线:400-668-6166
手机站

扫描二维码

进入手机站

2024年如何追究非法行医引发医疗事故的民事责任?

发布时间:2024.04.11 17:05:17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如果发生因非法行医导致的医疗事故,受害者可以通过法律途径追究涉事人员的民事责任。这通常涉及到侵权责任法和医师执业相关的法律法规。

如何追究非法行医引发医疗事故的民事责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54条规定,患者在诊疗活动中受到损害,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有过错的,由医疗机构承担赔偿责任。在非法行医的情况下,由于行为人不具备合法的医疗执业资格,其行为本身就构成过错,他们应对由此造成的患者损失承担赔偿责任。同时,如果医疗机构明知该人员无执业资格仍允许其从事医疗活动,医疗机构也应承担相应责任。

【相关法条】

1. 《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规定了医疗损害赔偿的责任主体和责任条件。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规定了从事医疗活动必须具备执业医师资格,否则视为非法行医。

3. 《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对医疗机构的管理、医务人员的资质等有明确规定。

发生医疗事故纠纷后,如何启动鉴定程序?

当发生医疗事故纠纷时,启动鉴定程序是解决争议的关键步骤。首先,患者或其家属有权要求医疗机构进行内部的医疗质量监控或者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如果对医疗机构的鉴定结果不满意,可以进一步向地方卫生行政部门申请医疗事故鉴定。此外,也可以直接向法院提起诉讼,由法院委托相关鉴定机构进行鉴定。

在法律程序中,鉴定结果将作为判断医疗机构是否存在过错、是否构成医疗事故的重要依据。鉴定过程应遵循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确保各方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

【相关法条】

1.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2002年4月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51号发布):

- 第二十二条:患者及其近亲属或者医疗机构对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委员会的鉴定结论不服的,可以自收到鉴定书之日起15日内,向上一级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委员会申请重新鉴定。

- 第二十四条: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由负责组织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的医学会组织专家鉴定组进行。

2. 《民事诉讼法》(2017年修正):

- 第七十六条:当事人对鉴定意见有异议或者人民法院认为鉴定人有必要出庭的,鉴定人应当出庭作证。经人民法院通知,鉴定人拒不出庭作证的,鉴定意见不得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支付鉴定费用的当事人可以要求返还鉴定费用。

3. 《侵权责任法》(2009年通过):

- 第五十四条:患者在诊疗活动中受到损害,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有过错的,由医疗机构承担赔偿责任。

综上,启动医疗事故鉴定程序需要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确保程序的合法性,并尊重和保护所有当事人的权益。

如何判断医疗机构对员工疏忽导致事故的责任?

医疗机构对其员工的疏忽导致的事故承担责任主要基于《侵权责任法》和《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疗机构不仅有义务提供安全的工作环境,还需要确保其员工具备足够的专业技能和知识,以避免因疏忽或错误操作导致的医疗事故。

首先,如果医疗机构未能提供必要的培训,或者员工在工作中的疏忽行为是由于医疗机构的管理不当或设施不全导致的,那么医疗机构可能需要承担过失责任。这是因为医疗机构有义务确保其员工能够正确、安全地执行职责。

其次,如果医疗机构的员工在工作中违反了医疗规程或标准操作程序,且这种违规行为是由于医疗机构的监管不力导致的,医疗机构也需要承担责任。这是因为医疗机构有责任监督和管理其员工的行为,防止他们违反规定。

最后,如果医疗机构在招聘过程中未能充分审查员工的专业资质,导致不合格人员上岗并引发事故,医疗机构同样需要承担责任。

【相关法条】

1. 《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八十五条规定:“建筑物、构筑物或者其他设施及其搁置物、悬挂物发生脱落、坠落造成他人损害,所有人、管理人或者使用人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2.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应当遵守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第二十二条:“医师在执业活动中,应当遵守法律、法规、规章和诊疗技术规范。”

以上法律规定了医疗机构在运营过程中的责任和义务,以及在发生事故时可能需要承担的责任。具体责任的划分还需要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进行法律评估。

在面对非法行医引发的医疗事故时,受害者应立即寻求法律援助,收集证据,并通过司法程序来追究非法行医者的民事责任。同时,相关行政部门也会对此类行为进行查处,以维护正常的医疗秩序和公众健康权益。在此过程中,专业律师的指导将有助于保护受害者的合法权益。

温馨提示:法头条法务为您解答了关于“如何追究非法行医引发医疗事故的民事责任”的问题,如需更多法律建议,请前往法头条进行咨询。

相关阅读更多>>
  • 医院暴力接生致婴儿残疾该承担哪些法律责任?
    近日,广西一医院暴力接生的舆情引发了网民关注,此事件造成一名刚出生的女婴发生右臂丛神经损伤的问题,从而导致丧失自主功能,落下终身残疾可能。那么本次事件是否是医院工作人员操作不当造成的医疗事故?涉事医院需要承担哪些责任?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解读。...
    时间:2025.07.11
  • 3岁男孩做扁桃体切除手术导致脑死亡谁来负责?
    在医疗纠纷频发的当下,儿童医疗安全问题备受社会关注。随着医疗法规的进一步完善与细化,患者及其家属在面对医疗事故时有了更明确的维权路径。下面小编将围绕医疗事故导致脑死亡负责认定,医疗事故最新鉴定流程及赔偿处理程序两大核心问题,结合最新规定展开分析,旨在为患者家属提供法律层面的指导与支持。...
    时间:2025.07.11
  • 28岁女子取环致十级伤残医院应承担哪些法律责任?
    2025年7月2日,甘肃天水市28岁女子白女士因取环手术致子宫穿孔、构成十级伤残的案件引发社会关注。据披露,白女士在甘肃天水市第四人民医院接受取环手术时,因进修医生操作失误导致子宫穿孔,术后出现失血性休克、阔韧带血肿等严重并发症,经司法鉴定构成十级伤残。院方承认手术存在“操作不审慎、欠规范”问题,但双方就赔偿...
    时间:2025.07.03
  • 医疗人工智能在法律上属于哪类器械或产品其相关的法律规范有哪些?
    医疗人工智能,又称“医疗AI”、“AI+医疗”或“医疗人工智能”,泛指人工智能技术在医疗行业中的广泛应用。它涵盖了从医疗影像分析、辅助诊断、药物研发到健康管理、疾病预测、医院管理等多个领域。随着医疗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相关的法律和伦理规范也在不断完善。为了确保医疗人工智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需要制定严格的审...
    时间:2025.07.03
  • 医疗人工智能在临床应用中造成损害法律责任应如何划分?
    医疗人工智能,又称“医疗AI”、“AI+医疗”或“医疗人工智能”,泛指人工智能技术在医疗行业中的广泛应用。它涵盖了从医疗影像分析、辅助诊断、药物研发到健康管理、疾病预测、医院管理等多个领域。关于“医疗人工智能在临床应用中造成损害法律责任应如何划分?”的相关情况,接下来就让大律师网法务带您了解一点相关知识吧...
    时间:2025.07.03
  • 女子黑救护车上死亡医院需要承担哪些法律责任?
    一女子因注射头孢引发过敏症状,在转院运送途中因没有必要急救导致去世。该女子家属多次告知医生有头孢类药物过敏病史的情况下,医生仍为其注射头孢吡肟。而在注射后,刘丽丽病情加重,院方并未及时救治。此次事件医院应当承担什么法律责任?下面本文从多个角度为大家详细解读。...
    时间:2025.07.02
  • 救护车停车吃饭耽误半小时导致患者车上死亡构成违法吗?
    救护车作为紧急医疗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责任是确保患者能够及时、安全地得到救治。具体来说,救护车在接到急救任务后,应迅速出车,并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尽快将患者转运至医疗机构进行救治。在转运过程中,救护车人员应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并给予必要的紧急医疗处理。关于“救护车停车吃饭耽误半小时导致患者车...
    时间:2025.07.02
  • 女孩喉咙不适输液后过敏身亡,诊所需要承担什么责任?
    近年来,因输液过敏引发的医疗纠纷频发,部分患者因未充分评估过敏风险或急救措施缺失导致严重后果。此类事件中,诊所的责任认定需结合诊疗规范、急救流程及法律条款综合判断。同时,医疗事故罪的立案标准涉及行为性质、损害后果及因果关系等核心要素。...
    时间:2025.06.18
  • 患者在医院注射药物过敏身亡与家属和解后还会被追责吗?
    患者在医院注射药物过敏身亡属于严重医疗损害事件,即使家属与医疗机构达成和解,责任追究仍需根据具体情形判断。和解主要解决民事赔偿问题,但若医疗机构或医务人员存在未履行诊疗义务、未进行必要皮试等过错,可能面临行政处罚或刑事追责。医疗事故责任认定需结合专业鉴定,若存在故意或重大过失,即使和解后仍可能被追究责...
    时间:2025.06.06
  • 视力矫正后出现副作用医院需要承担责任吗?
    视力矫正手术作为现代医学技术,虽能有效改善视力,但术后可能伴随并发症或副作用。当患者出现斜视、视力下降等异常情况时,医院是否需承担责任需结合具体情形判断。我国法律明确规定,医疗机构在诊疗活动中存在过错并导致患者损害的,需承担赔偿责任。判定责任的关键在于医院是否存在术前告知不充分、手术操作失误或术后护理...
    时间:2025.06.06
遇到法律问题,上法头条在线咨询律师!快速提问,分分钟帮你解答法律咨询!

Copyright © 2025 法头条 厦门大搜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闽ICP备2021008539号

全国律师咨询热线电话:400-668-6166 网站地图

法头条
手机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