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门
- A~G
- H~L
- M~T
- U~Z
2024年行政不作为的举证责任分配?
行政不作为的举证责任分配?
在行政诉讼中,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规定,原告起诉行政机关不作为时,需要提供证据证明其向行政机关提出了申请,且行政机关在法定期限内未予答复或者未作出相应行为。这是原告的初步举证责任。然后,行政机关需要反驳并提供证据证明其已经履行了法定职责,或者存在无法作为的法定事由,如申请材料不全、不符合法律规定等。
法律依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三十八条第二款规定:“在起诉行政机关不履行法定职责的案件中,原告应当提供其向行政机关提出申请的证据。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一)被告应当依职权主动履行法定职责的;(二)原告因正当理由不能提供证据的。”
2.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四十七条规定:“被告认为原告起诉超过起诉期限的,由被告承担举证责任。”
行政不作为应承担的行政处分?
行政不作为是指行政机关在法定职责范围内,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提出的合法申请,无正当理由不予答复或者拖延处理的行为。这种行为违反了行政法上的义务性规定,损害了公众的合法权益,应当承担相应的行政责任。
行政处分是针对公务员或行政机关工作人员违法行为的一种内部制裁措施,主要包括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等。对于行政不作为,根据《公务员法》和《行政监察法》等相关法律规定,可以对相关责任人进行上述的行政处分。
法律依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第八十三条明确规定:“公务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予以警告、记过或者记大过;情节较重的,予以降级或者撤职;情节严重的,予以开除:(五)对依法应当办理的申请、投诉、举报等事项无正当理由不予办理的。”
2.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第三十一条规定:“监察机关对监察对象违反行政纪律的行为,应当给予行政处分的,按照管理权限,经监察机关审批后,作出决定或者提出建议。”
3.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七十二条规定:“人民法院经过审理,查明被告不履行法定职责的,判决被告在一定期限内履行。”
以上法律法规都明确了行政不作为应承担的行政处分,并规定了相应的法律责任。具体处分应根据不作为的情节严重程度、影响范围等因素综合判断。
行政不作为的界定标准?
行政不作为是指行政机关或者行政人员在法定职责范围内,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申请、请求或者投诉等应当处理的事项,无正当理由不予处理或者拖延处理的行为。这种行为违反了行政法上的义务性规定,侵犯了公众的合法权益,构成了行政失职或者渎职。
行政不作为的界定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行政机关或行政人员有法定的职责和权力:即行政机关或其工作人员有义务对特定事项进行处理。
2. 存在具体的行政行为请求或投诉:即有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提出了明确的申请、请求或投诉。
3. 无正当理由的不处理或拖延处理:行政机关或行政人员未在合理的时间内,且无法律规定的特殊情况,未对上述请求进行处理或处理不当。
4. 对相对人的权益造成影响:行政不作为必须导致或可能对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产生实际或潜在的负面影响。
法律依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六十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对行政机关是否明显不履行法定职责或者拖延履行法定职责进行审查。”这表明,行政不作为是行政诉讼中的审查对象。
2.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第三十二条规定:“行政机关对申请人提出的行政许可申请,应当根据下列情况分别作出处理:……(四)申请事项依法不属于本行政机关职权范围的,应当即时作出不予受理的决定,并告知申请人向有关行政机关申请;……”这体现了行政机关应当积极履行其法定职责。
3.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第七条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所依据的下列规定不合法,在对具体行政行为申请行政复议时,可以一并向行政复议机关提出对该规定的审查申请:……(五)行政机关不履行法定职责的规定。”此条明确了对行政不作为的复议权。
以上是行政不作为的一般界定标准和相关回答,具体情况可能会因个案的具体事实和法律规定有所不同。
行政不作为的举证责任分配遵循“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但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如行政机关应主动履行职责或原告无法提供证据的合理原因,举证责任会转移到行政机关。这种责任分配旨在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同时也促使行政机关依法行政,提高行政效率。
【温馨提示】当前回复仅为大多数情况下的参考答案。如仍无法解决您的法律问题,请咨询律师以获取个性化的法律解决方案。我们承诺5分钟快速响应,并致力于提高问题解决率。
-
第三人未出席庭审并不影响案件的正常审理流程。当人民法院受理涉及第三方参与的诉讼案件时,应及时向该第三方发送参加诉讼通知书,以确保其知晓诉讼进程及相关权利义务。关于“2024年行政诉讼中第三人不到场怎么办”的问题,下面法头条法务为您进行详细解答。...时间:2024.10.24
-
当行政部门存在问题时,可向政府投诉,也可依法起诉或复议。法律规定,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不得干预法院审理和判决行政案件。若行政机关负责人无法到庭,应派相应级别工作人员到庭。关于“2024年如果检察院发现行政机关不作为怎么处理”的问题,下面法头条法务为您进行详细解答。...时间:2024.10.14
-
对行政不作为提起诉讼需要满足一定的起诉资格和条件,并按照规定的流程进行操作。同时,原告应当注意收集证据、明确诉讼请求和事实根据,并在诉讼时效内提起诉讼。法头条小编整理了相关资料,将在下文中告诉大家“行政不作为”的相关问题。...时间:2024.09.26
-
2024年发现行政不作为的情况是可以起诉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在认为行政机关存在行政不作为时,应当及时咨询法律专业人士或相关机构,了解具体的起诉程序和注意事项,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法头条小编整理了相关资料,将在下文中告诉大家“行政不作为”的相关问题。...时间:2024.09.26
-
行政不作为是行政机关应当依法履行法定职责而拒绝或拖延履行的行为,违反了行政管理的基本原则和法律规定。受影响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可以依法通过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等途径寻求救济。《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等法律法规为行政不作为的认定和处理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依据。在实践中,各级...时间:2024.09.26
-
本文针对“行政复议决定不服能否提起行政诉讼”的问题,以专业律师的视角进行详细阐述。结论是,对于不服行政机关作出的行政复议决定,当事人有权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以寻求司法救济。...时间:2024.05.22
-
行政不作为是指行政机关在法定职责范围内,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申请应当作为而不作为,或者对法定职责范围内的事务怠于履行,从而造成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情况。对于这种损害,我国法律有明确的规定,受害者有权请求赔偿。...时间:2024.04.17
-
行政不作为导致公民权益受损的赔偿标准,主要依据《国家赔偿法》的相关规定,结合实际损失情况来界定。在具体案件中,法院会根据权益受侵害的程度、直接经济损失等因素,确定行政机关应当承担的赔偿责任。...时间:2024.03.15
-
行政不作为是指行政机关在法定职责范围内,对于应当履行的义务,无正当理由而拒绝履行或者拖延履行的行为。其法定条件主要包括以下几点:一是行政机关具有相应的法定职责;二是相对人提出了合法、明确的申请或请求;三是行政机关在合理期限内未予履行或答复。...时间:2024.03.15
-
行政机关在法律规定的职责范围内,应当积极履行其法定职责。若行政机关未按照法律规定履行其应尽的义务,则可能构成行政不作为。行政不作为是指行政机关对于其应当履行且能够履行的法定职责,无正当理由而拒绝履行、拖延履行或者不予答复的行为。...时间:2024.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