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门
- A~G
- H~L
- M~T
- U~Z
2024年对行政不作为起诉需要什么条件?
2024年对行政不作为起诉需要什么条件?
2024年对行政不作为提起诉讼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一、起诉资格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二十五条,行政行为的相对人以及其他与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有权提起诉讼。这意味着,当行政机关出现不作为情况时,受影响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有权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起诉行政不作为的必须是该行为牵扯到的利害关系人。
二、起诉条件
原告资格:
必须是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被告明确:
被告必须明确,即被诉的具体行政行为的作出者。
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根据:
原告在起诉时需要明确其诉讼请求,并提供相应的事实根据,证明行政机关存在不作为行为,并且该行为导致其合法权益受到损害。
属于人民法院受案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原告的起诉必须属于人民法院的受案范围,并且应当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出。
证据材料:
原告在起诉时需要提供其在行政程序中曾经提出申请的证据材料。如果因被告受理申请的登记制度不完备等正当事由不能提供相关证据材料,原告应当能够作出合理说明。
三、起诉流程
收集证据:
原告需收集与案件相关的证据,包括证明行政机关具有法定职责的依据、行政机关未履行职责的事实以及因此受到的损害等。
撰写起诉状:
原告需撰写详细的起诉状,明确被告、诉讼请求、事实与理由等要素,并签字或盖章确认。
提交起诉状:
原告应将起诉状及相关证据材料提交给具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法院在收到起诉状后,会进行立案审查,决定是否受理该案件。
四、诉讼时效
根据《行政诉讼法》的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在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作出行政行为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因不动产提起诉讼的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超过二十年,其他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超过五年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然而,对于行政不作为案件,如果公民在法定的时间内没有受到行政机关的任何回应,可以先向行政机关询问情况,仍不予答复则可以在期间届满之日起三个月内提起诉讼。但请注意,这里的“期间届满之日起三个月内”可能需要根据具体案情和法律规定来判断。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二十五条
行政行为的相对人以及其他与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有权依照本法提起诉讼。这意味着,当行政机关出现不作为情况时,受影响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第六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未依法办理其提出的符合法定条件的申请,或者未依法履行保护人身权利、财产权利、受教育权利的法定职责等,都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第七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在申请行政复议时,可以一并向行政复议机关提出对行政机关所依据的规定的审查申请。
对行政不作为起诉需要注意什么?
对行政不作为提起诉讼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以确保诉讼的顺利进行并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一、明确起诉资格和条件
起诉资格:
必须是行政行为的相对人或者其他与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
起诉条件:
原告需认为具体行政行为(此处为行政不作为)侵犯了其合法权益。
被告明确,即被诉的具体行政行为的作出者(行政机关)。
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根据,证明行政机关存在不作为行为,并且该行为导致原告合法权益受损。
案件属于人民法院的受案范围,并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二、收集并准备证据
申请证据:
原告需要提供其在行政程序中曾经提出申请的证据材料。例如,在政务系统上申请过的电子记录、行政机关出具的受理材料、邮寄申请书的凭证等。
如果因被告受理申请的登记制度不完备等正当事由不能提供相关证据材料,原告应当能够作出合理说明。
损害证据:
证明因行政不作为导致的损害事实,包括财产损失、人身伤害或其他合法权益受损的证据。
三、注意诉讼时效
一般诉讼时效:
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在知道或应当知道行政机关不作为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但需注意,对于行政不作为案件,有时效计算上的特殊性,具体需根据法律规定和案件情况确定)。
特殊时效规定:
如果行政机关未告知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诉权或起诉期限,起诉期限从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知道或应当知道诉权或起诉期限之日起计算,但从知道或应当知道具体行政行为内容之日起最长不得超过两年。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二十五条
行政行为的相对人以及其他与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有权依照本法提起诉讼。这意味着,当行政机关出现不作为情况时,受影响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第六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未依法办理其提出的符合法定条件的申请,或者未依法履行保护人身权利、财产权利、受教育权利的法定职责等,都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第七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在申请行政复议时,可以一并向行政复议机关提出对行政机关所依据的规定的审查申请。
以上则是关于“行政不作为”的详细内容,法头条小编已经在上文中进行了讲解,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对您有所帮助。要是您在这方面还有疑问的话,可以直接来电咨询我们法头条的在线律师。
-
第三人未出席庭审并不影响案件的正常审理流程。当人民法院受理涉及第三方参与的诉讼案件时,应及时向该第三方发送参加诉讼通知书,以确保其知晓诉讼进程及相关权利义务。关于“2024年行政诉讼中第三人不到场怎么办”的问题,下面法头条法务为您进行详细解答。...时间:2024.10.24
-
当行政部门存在问题时,可向政府投诉,也可依法起诉或复议。法律规定,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不得干预法院审理和判决行政案件。若行政机关负责人无法到庭,应派相应级别工作人员到庭。关于“2024年如果检察院发现行政机关不作为怎么处理”的问题,下面法头条法务为您进行详细解答。...时间:2024.10.14
-
2024年发现行政不作为的情况是可以起诉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在认为行政机关存在行政不作为时,应当及时咨询法律专业人士或相关机构,了解具体的起诉程序和注意事项,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法头条小编整理了相关资料,将在下文中告诉大家“行政不作为”的相关问题。...时间:2024.09.26
-
行政不作为是行政机关应当依法履行法定职责而拒绝或拖延履行的行为,违反了行政管理的基本原则和法律规定。受影响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可以依法通过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等途径寻求救济。《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等法律法规为行政不作为的认定和处理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依据。在实践中,各级...时间:2024.09.26
-
本文针对“行政复议决定不服能否提起行政诉讼”的问题,以专业律师的视角进行详细阐述。结论是,对于不服行政机关作出的行政复议决定,当事人有权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以寻求司法救济。...时间:2024.05.22
-
行政不作为是指行政机关在法定职责范围内,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申请应当作为而不作为,或者对法定职责范围内的事务怠于履行,从而造成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情况。对于这种损害,我国法律有明确的规定,受害者有权请求赔偿。...时间:2024.04.17
-
行政不作为是指行政机关在法定职责范围内,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申请应当作为而不作为的行为。关于行政不作为的举证责任分配,由原告承担初步证明行政机关有作为义务且未履行的责任,而行政机关则需要证明其已经履行了法定职责或者无作为的合理性。...时间:2024.03.31
-
行政不作为导致公民权益受损的赔偿标准,主要依据《国家赔偿法》的相关规定,结合实际损失情况来界定。在具体案件中,法院会根据权益受侵害的程度、直接经济损失等因素,确定行政机关应当承担的赔偿责任。...时间:2024.03.15
-
行政不作为是指行政机关在法定职责范围内,对于应当履行的义务,无正当理由而拒绝履行或者拖延履行的行为。其法定条件主要包括以下几点:一是行政机关具有相应的法定职责;二是相对人提出了合法、明确的申请或请求;三是行政机关在合理期限内未予履行或答复。...时间:2024.03.15
-
行政机关在法律规定的职责范围内,应当积极履行其法定职责。若行政机关未按照法律规定履行其应尽的义务,则可能构成行政不作为。行政不作为是指行政机关对于其应当履行且能够履行的法定职责,无正当理由而拒绝履行、拖延履行或者不予答复的行为。...时间:2024.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