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门
- A~G
- H~L
- M~T
- U~Z
2024年非法证据在刑事诉讼中如何界定?
非法证据在刑事诉讼中如何界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非法证据主要涵盖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取证主体不合法,即非侦查机关或无权进行侦查活动的组织、个人获取的证据;二是取证程序违法,包括但不限于使用暴力、威胁、引诱、欺骗等非法手段获取口供、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或者未按照法律规定的方式、步骤收集物证、书证等;三是取证内容侵犯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如隐私权、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等。
【相关法条】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五十四条明确规定:“采用刑讯逼供等非法方法收集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采用暴力、威胁等非法方法收集的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应当予以排除。收集物证、书证不符合法定程序,可能严重影响司法公正的,应当予以补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释;不能补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释的,对该证据应当予以排除。”
2.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司法部联合发布的《关于办理刑事案件严格排除非法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对非法证据的认定标准、排除程序及法律责任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规定。
当事人如何申请排除非法证据?
刑事诉讼中,排除非法证据是指法院在审理案件过程中,对那些违反法定程序收集,或者以其他非法手段获取,并可能影响公正审判的证据不予采纳。当事人申请排除非法证据,主要是基于保障自身合法权益以及维护司法公正的原则。
当事人申请排除非法证据的步骤通常如下:
1. 发现并提出:当事人或其辩护人在庭审过程中发现可能存在非法取证行为的证据时,应当及时向法庭提出,明确指出该证据存在的非法性及其理由。
2. 提供依据和线索:当事人应尽可能提供相关的事实依据和线索,如证明侦查机关在收集证据过程中存在刑讯逼供、威胁、引诱、欺骗等非法手段的证据材料。
3. 法庭审查:法院接到申请后,应当对该证据的合法性进行审查,必要时可以要求检察机关或者侦查机关提供相关证据材料或者说明情况。
4. 作出决定:如果法庭确认该证据确系通过非法手段取得,且严重影响公正审判的,应当依法予以排除,不得作为定案根据。
【相关法条】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五十六条明确规定:“采用刑讯逼供等非法方法收集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采用暴力、威胁等非法方法收集的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应当予以排除。收集物证、书证不符合法定程序,可能严重影响司法公正的,应当予以补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释;不能补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释的,对该证据应当予以排除。”
2.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司法部联合发布的《关于办理刑事案件严格排除非法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也详细规定了非法证据的认定标准和排除程序。
非法证据的界定和排除是保障刑事诉讼公正、公平的重要机制,体现了我国刑事法治的人权保障理念。律师在实际工作中应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坚决抵制非法取证行为,确保所有进入法庭的证据均符合合法性、真实性和关联性的要求,以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促进司法公正与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
『温馨提示』以上是法头条法务对“非法证据在刑事诉讼中如何界定”问题的解答,如果您需要更多法律支持,请到法头条进行咨询。
-
全风险代理(又称“胜诉付费”模式)作为律师服务收费的创新形式,近年来在民事案件中逐渐普及。其核心特征为律师仅在案件胜诉或达成约定结果后收取费用,败诉或未达目标时则不收费。然而,该模式的合法性及收费标准始终是当事人与律师行业关注的焦点。...时间:2025.07.23
-
近日,南宁市中级人民法院第三审判庭内“工行南宁分行2.5亿存款失踪案”一审开庭,这场因“高息理财”引发的巨额资金纠纷,在案发3年后进入司法终局阶段,该案也将“储户该不该担责”以及“银行该不该担责”的争议推向高潮。接下来本文将从法律的角度出发,为大家详细解读此案件的责任归咎。...时间:2025.07.16
-
非法占用林地罪是指违反土地管理法规,非法占用林地,改变被占用林地用途,数量较大,造成林地大量毁坏的行为。非法占用林地罪是一种严重的犯罪行为,不仅侵犯了国家的林地管理制度,还破坏了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犯非法占用林地罪的,将依据法律规定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关于“非法占用林地罪的立案标准具体有哪些?”的相关...时间:2025.07.01
-
微信是是国内使用人数最多的社交软件,几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微信。微信号中有很多个人的信息资料和隐私,贩卖微信号涉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不法分子会利用微信的个人信息做违法行为,例如诈骗、网赌等,贩卖微信号是违法的,具体定罪处罚需结合犯罪情节和严重程度。...时间:2025.06.09
-
在司法实践中,诉讼作为解决纠纷的重要途径,其公正性与真实性至关重要。有时会出现一方当事人通过虚构事实、伪造证据等手段提起诉讼,意图损害对方合法权益的情况,这便涉及虚假诉讼罪的问题。虚假诉讼行为不仅严重扰乱司法秩序,还可能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破坏社会诚信体系。...时间:2025.05.29
-
司法实践中,一审法院判决错误可能影响当事人合法权益。为保障公正,法律赋予当事人救济途径,并明确错案追责机制。下面小编将结合现行法律框架,系统阐述一审判决错误的救济方式及错案追责程序,为当事人提供行动指引,同时强化司法人员责任意识,推动审判质量提升。...时间:2025.05.24
-
刑事附带民事赔偿是指被害人因被告人的犯罪行为而遭受物质损失时,在刑事诉讼过程中依法提起民事赔偿请求的制度。其赔偿范围包括物质和精神损失,而赔偿标准主要依据《刑法》和《刑事诉讼法》来定,法头条小编整理了相关知识,供大家参考一下。...时间:2025.05.13
-
在司法程序中,“立案”标志着案件正式进入法律处理流程,是启动诉讼或侦查程序的关键节点。当事人常困惑于立案的判定标准及后续撤案的可能性。下面小编将从立案的法定条件与撤案的适用情形两方面,结合法律规范与程序逻辑,解析司法实践中“立案”的认定规则及撤案的合法路径。...时间:2025.05.13
-
偷录手机通话,在法律上通常被视为一种对他人通信隐私的干预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及相关法律法规,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侵犯他人的通信隐私。因此,未经对方同意而偷录手机通话,可能构成对他人隐私权的侵犯。关于“偷录的手机通话录音能够当做证据吗?”的相关问...时间:2025.05.12
-
当个人面临刑事指控或调查时,为了确保其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护,及时聘请刑事辩护律师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将从法律角度分析,在哪些情况下应当考虑寻求专业律师的帮助,并引用相关法律法规作为依据。...时间:2025.05.10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