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身边的法律顾问
服务热线:400-668-6166
手机站

扫描二维码

进入手机站

马力宏律师

一男子被当成猎物遭枪击身亡该怎么判?

发布时间:2025.08.08 09:58:19
近日,一地工人如厕时被误当猎物枪杀。下面小编将结合真实司法判例与现行法律条文,从“误杀案件定罪逻辑”与“气枪持有法律边界”两大核心问题切入,解析非法狩猎致人死亡案件的刑事责任划分,以及气枪持有、制造、交易等行为的量刑标准,为公众提供法律风险防范指南。

一男子被当成猎物遭枪击身亡该怎么判?

  工地枪击案中,犯罪嫌疑人屈某某、罗某某携带气枪夜间狩猎,误将蹲在田地中的工人游某某当作猎物射击致死。

  狩猎者虽无直接杀人故意,但夜间持枪狩猎本身具有高度危险性,对潜在目标缺乏审慎观察义务,构成“过于自信的过失”。

  非法狩猎行为违反《刑法》第三百四十一条第二款,在禁猎区、禁猎期或使用禁用工具狩猎,破坏野生动物资源且情节严重。

  狩猎者使用气枪、射钉枪等非制式枪支,则同时触犯非法持有枪支罪或非法制造枪支罪,形成“数罪并罚”局面。

  根据《刑法》第二百三十三条,过失致人死亡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持有气弹枪犯法吗判几年?

  根据《公安机关涉案枪支弹药性能鉴定工作规定》,当气枪枪口比动能≥1.8焦耳/平方厘米时,即认定为枪支。市面上常见的“高压气枪”“改装射钉枪”均可能达到刑事立案标准。

  根据《刑法》第一百二十八条,违反枪支管理规定,非法持有、私藏气枪一支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持有两支以上的,属“情节严重”,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若气枪为自制或改装,则按《刑法》第一百二十五条,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严重(如制造多支、用于犯罪活动)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死刑。

  持有气枪数量越多、威力越大(如枪口比动能远超1.8焦耳/平方厘米),量刑越重;用于狩猎、威胁他人等非法目的,比单纯持有更具社会危害性;主动上交枪支、协助抓捕其他犯罪嫌疑人等情节,可依法从轻或减轻处罚。

相关阅读更多>>
  • 过失致人死亡罪判几年?
    过失致人死亡罪,是指过失造成他人死亡结果的行为,这种情况是非主观意图的。过失致人死亡罪的量刑要根据主观过失程度、认罪悔罪的态度,事后的赔偿以及是否获取受害人家属的谅解来判断。一般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时间:2025.06.20
  • 如何计算过失致人死亡罪的赔偿金额?
    过失致人死亡罪是指行为人因疏忽大意或过于自信,导致他人死亡的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三条的规定,过失致人死亡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此外,犯罪者还需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关于“如何计算过失致人死亡罪的赔偿金额?”的相关问题,法头条法务整理了相关资料...
    时间:2025.05.19
  • 2024年过失致人死亡罪判几年?
    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较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具体刑期则要根据犯罪情节来判断,比如过失的起因、是否积极赔偿、是否获得家属谅解等。如果积极赔偿并获得家属谅解,法院在量刑时可能会予以考虑。关于“2024年过失致人死亡罪判几年”的问题,下面法头条法务为您进行详细解答。...
    时间:2024.10.10
  • 2024年过失致人死亡罪判处缓刑多久能出来?
    2024年因过失致人死亡罪被判处缓刑的被告人来说,他们通常会在法院宣判缓刑后立即被释放。但需要注意的是,他们仍然需要在缓刑考验期限内接受社区矫正和监督管理。只有在考验期满且没有违反相关规定的情况下,他们才能正式恢复自由。法头条小编整理了相关资料,将在下文中告诉大家“过失致人死亡罪”的相关问题。...
    时间:2024.08.23
  • 犯过失致人死亡罪是不是能判处缓刑?
    犯过失致人死亡罪是指由于行为人的疏忽大意,造成了他人死亡的后果。这种犯罪的行为人在主观上存在过失,即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造成他人的死亡,但由于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但轻信能够避免,最终导致他人死亡。这其中还包含了多种不同的内容,如果有想要了解的,下面就可以跟随法头条小编来一探究竟吧。...
    时间:2023.09.26
  • 犯过失致人死亡罪是不是能够判处缓刑?
    一般来说,如果涉嫌故意杀人,情节程度严重的,就可能会被判死刑。但如果主观不是故意,而属于过失杀人,也会被判死刑吗?这其中还包含了多种不同的内容,如果有想要了解的,下面就可以跟随法头条小编来一探究竟吧。...
    时间:2023.09.06
遇到法律问题,上法头条在线咨询律师!快速提问,分分钟帮你解答法律咨询!

Copyright © 2025 法头条 厦门大搜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闽ICP备2021008539号

全国律师咨询热线电话:400-668-6166 网站地图

法头条
手机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