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门
- A~G
- H~L
- M~T
- U~Z
2024年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法院支持伤残赔偿金吗?
2024年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法院支持伤残赔偿金吗?
在涉及刑事故意伤害类别的附带民事诉讼赔偿案件中,关于生命权范畴内的死亡赔偿金以及劳动力损害类别的残疾赔偿金部分,法院通常并不会予以直接支持。这背后的原因主要源于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审理范围及目的。
首先,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核心是审理受害人因被犯罪行为侵犯而遭受的实质性物质损失。这些损失通常指的是可以量化、能够用金钱衡量的实际损害,比如医疗费用、财产损失等。而死亡赔偿金和残疾赔偿金,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是对受害人或其家属的一种经济补偿,但它们更多地涉及到对生命价值、劳动能力损失的评估,这在很大程度上具有主观性和难以量化的特点。
其次,法院在处理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时,主要关注的是犯罪行为与物质损失之间的直接因果关系。对于死亡赔偿金和残疾赔偿金,其计算往往涉及多种因素,如受害人的年龄、职业、收入状况等,这些因素与犯罪行为的直接联系可能并不明显,因此法院在审理时往往会持谨慎态度。
最后,需要注意的是,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并不涉及对受害人精神上痛苦与创伤的赔偿。这是因为精神上的损害往往难以用金钱来衡量,且其主观性较强,难以在诉讼过程中进行客观评估。因此,即使受害人因犯罪行为遭受了严重的精神损害,法院也不会在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予以赔偿。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一百九十二条
对附带民事诉讼作出判决,应当根据犯罪行为造成的物质损失,结合案件具体情况,确定被告人应当赔偿的数额。
犯罪行为造成被害人人身损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等为治疗和康复支付的合理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造成被害人残疾的,还应当赔偿残疾生活辅助器具费等费用;
造成被害人死亡的,还应当赔偿丧葬费等费用。
驾驶机动车致人伤亡或者造成公私财产重大损失,构成犯罪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条的规定确定赔偿责任。
附带民事诉讼当事人就民事赔偿问题达成调解、和解协议的,赔偿范围、数额不受第二款、第三款规定的限制。
一般什么案件会刑事附带民事诉讼?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通常适用于那些因犯罪行为导致被害人遭受物质损失的案件。具体而言,以下是一些可能涉及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案件类型:
人身权利受到犯罪侵犯的案件:例如,故意杀人、故意伤害、强奸、非法拘禁(具有殴打情节)等犯罪行为导致被害人或其家属遭受物质损失,被害人或其家属有权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
财物被犯罪分子毁坏的案件:当犯罪分子的行为导致被害人的财物遭受损失时,被害人有权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要求赔偿因财物毁坏所带来的物质损失。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并不涉及精神损害的赔偿。即使被害人因犯罪行为遭受了精神损害,人民法院也不会受理相关的附带民事诉讼。
此外,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提起并非仅由罪名决定。只要被害人在刑事案件中因人身权利受到侵犯或财物被毁坏而遭受物质损失,他们就有权提起此类诉讼。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一百九十二条
对附带民事诉讼作出判决,应当根据犯罪行为造成的物质损失,结合案件具体情况,确定被告人应当赔偿的数额。
犯罪行为造成被害人人身损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等为治疗和康复支付的合理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造成被害人残疾的,还应当赔偿残疾生活辅助器具费等费用;
造成被害人死亡的,还应当赔偿丧葬费等费用。
驾驶机动车致人伤亡或者造成公私财产重大损失,构成犯罪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条的规定确定赔偿责任。
附带民事诉讼当事人就民事赔偿问题达成调解、和解协议的,赔偿范围、数额不受第二款、第三款规定的限制。
以上则是关于“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详细内容,法头条小编已经在上文中进行了讲解,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对您有所帮助。要是您在这方面还有疑问的话,可以直接来电咨询我们法头条的在线律师。
-
全风险代理(又称“胜诉付费”模式)作为律师服务收费的创新形式,近年来在民事案件中逐渐普及。其核心特征为律师仅在案件胜诉或达成约定结果后收取费用,败诉或未达目标时则不收费。然而,该模式的合法性及收费标准始终是当事人与律师行业关注的焦点。...时间:2025.07.23
-
近日,南宁市中级人民法院第三审判庭内“工行南宁分行2.5亿存款失踪案”一审开庭,这场因“高息理财”引发的巨额资金纠纷,在案发3年后进入司法终局阶段,该案也将“储户该不该担责”以及“银行该不该担责”的争议推向高潮。接下来本文将从法律的角度出发,为大家详细解读此案件的责任归咎。...时间:2025.07.16
-
非法占用林地罪是指违反土地管理法规,非法占用林地,改变被占用林地用途,数量较大,造成林地大量毁坏的行为。非法占用林地罪是一种严重的犯罪行为,不仅侵犯了国家的林地管理制度,还破坏了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犯非法占用林地罪的,将依据法律规定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关于“非法占用林地罪的立案标准具体有哪些?”的相关...时间:2025.07.01
-
微信是是国内使用人数最多的社交软件,几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微信。微信号中有很多个人的信息资料和隐私,贩卖微信号涉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不法分子会利用微信的个人信息做违法行为,例如诈骗、网赌等,贩卖微信号是违法的,具体定罪处罚需结合犯罪情节和严重程度。...时间:2025.06.09
-
在司法实践中,诉讼作为解决纠纷的重要途径,其公正性与真实性至关重要。有时会出现一方当事人通过虚构事实、伪造证据等手段提起诉讼,意图损害对方合法权益的情况,这便涉及虚假诉讼罪的问题。虚假诉讼行为不仅严重扰乱司法秩序,还可能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破坏社会诚信体系。...时间:2025.05.29
-
司法实践中,一审法院判决错误可能影响当事人合法权益。为保障公正,法律赋予当事人救济途径,并明确错案追责机制。下面小编将结合现行法律框架,系统阐述一审判决错误的救济方式及错案追责程序,为当事人提供行动指引,同时强化司法人员责任意识,推动审判质量提升。...时间:2025.05.24
-
刑事附带民事赔偿是指被害人因被告人的犯罪行为而遭受物质损失时,在刑事诉讼过程中依法提起民事赔偿请求的制度。其赔偿范围包括物质和精神损失,而赔偿标准主要依据《刑法》和《刑事诉讼法》来定,法头条小编整理了相关知识,供大家参考一下。...时间:2025.05.13
-
在司法程序中,“立案”标志着案件正式进入法律处理流程,是启动诉讼或侦查程序的关键节点。当事人常困惑于立案的判定标准及后续撤案的可能性。下面小编将从立案的法定条件与撤案的适用情形两方面,结合法律规范与程序逻辑,解析司法实践中“立案”的认定规则及撤案的合法路径。...时间:2025.05.13
-
偷录手机通话,在法律上通常被视为一种对他人通信隐私的干预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及相关法律法规,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侵犯他人的通信隐私。因此,未经对方同意而偷录手机通话,可能构成对他人隐私权的侵犯。关于“偷录的手机通话录音能够当做证据吗?”的相关问...时间:2025.05.12
-
当个人面临刑事指控或调查时,为了确保其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护,及时聘请刑事辩护律师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将从法律角度分析,在哪些情况下应当考虑寻求专业律师的帮助,并引用相关法律法规作为依据。...时间:2025.05.10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