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门
- A~G
- H~L
- M~T
- U~Z
刑事诉讼中的庭前准备活动有哪些?
刑事诉讼中的庭前准备活动有哪些?
1. 证据交换与核实:根据《刑事诉讼法》第48条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65条规定,控辩双方应当在庭前互相展示证据,对证据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关联性进行核实,以避免庭审时出现突袭审判,保障双方的质证权。
2. 查阅复制案卷材料:依据《刑事诉讼法》第38条的规定,辩护律师自人民检察院对案件审查起诉之日起,可以查阅、摘抄、复制本案的案卷材料。
3. 预审主要争点与证据:根据《刑事诉讼法》第187条,法院在开庭审理前应对全案进行审查,明确争议焦点,并对证据进行初步审核认定。
4. 调查取证与鉴定评估:根据《刑事诉讼法》相关规定,如发现原有证据不足或需要补充侦查、鉴定等情况,应在庭前完成。
5. 程序性安排:包括通知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出庭时间、地点,告知其权利义务,以及其他与庭审有关的程序性准备工作。
引用法条: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38条、第48条、第187条等相关条款;
2.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65条等司法解释。
刑事诉讼中强制措施的适用程序是什么?
刑事诉讼程序中,强制措施是指在侦查、起诉和审判阶段,为保障诉讼活动的顺利进行,防止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逃避侦查、起诉和审判,防止其继续犯罪或者毁灭证据、妨碍证人作证等行为而依法采取的限制或者剥夺其人身自由的强制方法。强制措施的适用必须严格遵守法定程序,确保公正、及时、适度和必要原则。
1. 逮捕:这是最为严厉的一种强制措施,须经人民检察院批准或决定,并由公安机关执行。在有证据证明犯罪嫌疑人有犯罪事实,且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时,才能考虑适用逮捕。同时,还需要满足逮捕的必要性条件,即存在逃跑、串供、毁灭证据、妨碍作证等风险。
2. 取保候审、监视居住:这两种措施适用于不需要逮捕但需要对其行动加以限制的情况。由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人民法院决定并执行,同样要求嫌疑人、被告人不得逃避侦查、起诉和审判,并应遵守相关监管规定。
3. 拘留:在紧急情况下,公安机关可以先行拘留犯罪嫌疑人,但必须在拘留后的37小时内提请人民检察院审查批捕,人民检察院应当在接到提请后7日内作出是否批准逮捕的决定。
引用法条: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八十条至第九十一条详细规定了逮捕的条件、程序以及审查批准机关。
2. 第六十五条至第七十一条规定了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的适用条件、决定机关及执行监督等内容。
3. 第八十二条至第八十四条明确了拘留的适用情况、期限及其后续处理程序。
在刑事诉讼过程中,任何强制措施的适用都必须严格按照法律规定,保障被追诉人的合法权益,同时保证诉讼活动的顺利进行。
刑事诉讼中的庭前准备活动是一项系统且严谨的工作,旨在全面了解案情、固定关键证据、明确争议焦点,为庭审的顺利进行奠定基础,切实保障诉讼参与人的合法权益,维护司法公正与效率。作为专业律师,应充分重视并积极参与庭前准备阶段的各项活动,为客户提供有效的法律服务。
-
全风险代理(又称“胜诉付费”模式)作为律师服务收费的创新形式,近年来在民事案件中逐渐普及。其核心特征为律师仅在案件胜诉或达成约定结果后收取费用,败诉或未达目标时则不收费。然而,该模式的合法性及收费标准始终是当事人与律师行业关注的焦点。...时间:2025.07.23
-
近日,南宁市中级人民法院第三审判庭内“工行南宁分行2.5亿存款失踪案”一审开庭,这场因“高息理财”引发的巨额资金纠纷,在案发3年后进入司法终局阶段,该案也将“储户该不该担责”以及“银行该不该担责”的争议推向高潮。接下来本文将从法律的角度出发,为大家详细解读此案件的责任归咎。...时间:2025.07.16
-
非法占用林地罪是指违反土地管理法规,非法占用林地,改变被占用林地用途,数量较大,造成林地大量毁坏的行为。非法占用林地罪是一种严重的犯罪行为,不仅侵犯了国家的林地管理制度,还破坏了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犯非法占用林地罪的,将依据法律规定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关于“非法占用林地罪的立案标准具体有哪些?”的相关...时间:2025.07.01
-
微信是是国内使用人数最多的社交软件,几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微信。微信号中有很多个人的信息资料和隐私,贩卖微信号涉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不法分子会利用微信的个人信息做违法行为,例如诈骗、网赌等,贩卖微信号是违法的,具体定罪处罚需结合犯罪情节和严重程度。...时间:2025.06.09
-
在司法实践中,诉讼作为解决纠纷的重要途径,其公正性与真实性至关重要。有时会出现一方当事人通过虚构事实、伪造证据等手段提起诉讼,意图损害对方合法权益的情况,这便涉及虚假诉讼罪的问题。虚假诉讼行为不仅严重扰乱司法秩序,还可能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破坏社会诚信体系。...时间:2025.05.29
-
司法实践中,一审法院判决错误可能影响当事人合法权益。为保障公正,法律赋予当事人救济途径,并明确错案追责机制。下面小编将结合现行法律框架,系统阐述一审判决错误的救济方式及错案追责程序,为当事人提供行动指引,同时强化司法人员责任意识,推动审判质量提升。...时间:2025.05.24
-
刑事附带民事赔偿是指被害人因被告人的犯罪行为而遭受物质损失时,在刑事诉讼过程中依法提起民事赔偿请求的制度。其赔偿范围包括物质和精神损失,而赔偿标准主要依据《刑法》和《刑事诉讼法》来定,法头条小编整理了相关知识,供大家参考一下。...时间:2025.05.13
-
在司法程序中,“立案”标志着案件正式进入法律处理流程,是启动诉讼或侦查程序的关键节点。当事人常困惑于立案的判定标准及后续撤案的可能性。下面小编将从立案的法定条件与撤案的适用情形两方面,结合法律规范与程序逻辑,解析司法实践中“立案”的认定规则及撤案的合法路径。...时间:2025.05.13
-
偷录手机通话,在法律上通常被视为一种对他人通信隐私的干预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及相关法律法规,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侵犯他人的通信隐私。因此,未经对方同意而偷录手机通话,可能构成对他人隐私权的侵犯。关于“偷录的手机通话录音能够当做证据吗?”的相关问...时间:2025.05.12
-
当个人面临刑事指控或调查时,为了确保其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护,及时聘请刑事辩护律师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将从法律角度分析,在哪些情况下应当考虑寻求专业律师的帮助,并引用相关法律法规作为依据。...时间:2025.05.10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