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门
- A~G
- H~L
- M~T
- U~Z
刑事拘留可否申请变更为取保候审或监视居住?
刑事拘留可否申请变更为取保候审或监视居住?
实际上,在刑事拘留期间,只要行为人可以满足条件的,就可以申请变更为取保候审或监视居住。
法律依据:
《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五条
监视居住应当在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住处执行;无固定住处的,可以在指定的居所执行。对于涉嫌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在住处执行可能有碍侦查的,经上一级公安机关批准,也可以在指定的居所执行。但是,不得在羁押场所、专门的办案场所执行。
指定居所监视居住的,除无法通知的以外,应当在执行监视居住后二十四小时以内,通知被监视居住人的家属。
被监视居住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委托辩护人,适用本法第三十四条的规定。
人民检察院对指定居所监视居住的决定和执行是否合法实行监督。
刑事拘留可否抵刑期?
根据相关的法律规定,如果行为人在判决之前,有被刑事拘留或逮捕的,那么不论是拘留的时间还是逮捕的时间,都是可以用来折扣刑期的。
法律依据:
《刑法》第四十一条
管制的刑期,从判决执行之日起计算;判决执行以前先行羁押的,羁押一日折抵刑期二日。
第四十四条
拘役的刑期,从判决执行之日起计算;判决执行以前先行羁押的,羁押一日折抵刑期一日。
第四十七条
有期徒刑的刑期,从判决执行之日起计算;判决执行以前先行羁押的,羁押一日折抵刑期一日。
以上就是关于刑事拘留这一方面的内容,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如果大家还有其他详细的问题或不明白的地方,欢迎咨询法头条,这里会有各种不同类型的律师来为您提供专业的服务。
-
在当今社会,未成年人身心发育尚未成熟,缺乏足够辨别与抵御风险的能力。保护其合法权益,使其免受不良行为侵害,是家庭、学校、社会及国家共同且不可推卸的责任。组织未成年陪酒严重侵害其身心健康,既违背社会公序良俗,更触犯法律红线。...时间:2025.05.29
-
近年来,组织未成年人有偿陪侍现象频发,严重侵害未成年人权益并扰乱社会管理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二条之二,组织未成年人进行违反治安管理活动(如有偿陪侍)可构成犯罪,最高处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罚金。司法实践中,需结合行为主体、主观故意、客体侵害等要素综合判定。下面小编将从法律责任与认定标准...时间:2025.05.29
-
在社会治安管理领域,组织未成年人从事违反治安管理活动的行为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是法律重点打击的对象。随着社会发展和法治进步,相关法律规定也在不断完善。下面小编将围绕组织未成年违反治安管理活动罪定罪以及立案标准这两个问题展开探讨,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该罪名。...时间:2025.05.28
-
在数字时代,“开盒”行为——非法获取并公开他人个人信息——频发,严重侵犯公民隐私与社会秩序。此类行为违背道德,触碰法律红线。下面小编将深入探讨“开盒”行为可能面临的法律处罚,以及贩卖个人信息罪的立案标准,旨在提升公众法律意识,共同维护网络安全与个人隐私。...时间:2025.05.28
-
行贿罪是指为谋取不正当的利益,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财物的行为。行贿罪的立案标准和量刑标准通常会根据受贿的多少来确定,例如为谋取不正当利益行贿3万元以上的当予以立案,并且只要犯了行贿罪那么就会被判处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时间:2025.05.26
-
在法治社会中,维护公共秩序是保障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不仅侵犯了公共利益,还可能触犯法律法规,面临相应的法律责任。下面小编将围绕扰乱公共秩序拘留处罚以及扰乱公共秩序治安处罚影响这两个问题,从法律角度进行解析,以期为公众提供清晰的法律指引。...时间:2025.05.26
-
放火罪严重危害公共安全,法律对此类犯罪行为持严厉打击态度。此类行为不仅损害企业财产,更可能危及人员生命。我国法律对放火罪有明确规定,量刑标准严格。下面小编将结合具体案例,解析放火罪的立案标准及量刑依据,探讨如何有效打击此类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行为。...时间:2025.05.22
-
近年来,“碰瓷”行为频发,甚至出现假扮孕妇等恶劣手段。我国法律对“碰瓷”行为有明确处罚规定,下面小编将结合具体案例,解析“碰瓷”行为的法律定性及量刑标准,探讨如何有效打击此类违法犯罪。...时间:2025.05.22
-
在汽车金融领域,抵押车作为一种常见的融资手段,既为车主提供了资金周转的便利,也为金融机构提供了风险控制的手段。当抵押车被偷偷拖走或涉及抵押流程时,不少车主会感到困惑甚至恐慌。下面小编从法律角度出发,就抵押车被非法拖走的处理方式、抵押车抵押流程及所需材料的问题进行详细解答,帮助车主更好地维护自身权益。...时间:2025.05.22
-
在法律上,未遂犯罪是指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犯罪形态。对于“妻子杀丈夫未遂”,其法律定义即指妻子有故意杀人的意图,并已经开始实施杀人行为,但由于某些外部因素或意志以外的原因,最终未能导致丈夫死亡。关于“妻子杀丈夫未遂可能面临哪些法律责任?”的相关问题,法头条法务整理了相...时间:2025.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