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门
- A~G
- H~L
- M~T
- U~Z
法定消费赔偿原则有哪些?消费损害赔偿标准是怎样的?
哪些情形消费者可以索要赔偿?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五百元的,为五百元。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判断经营者的行为是否构成欺诈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首先,根据经营者在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时所采用的手段来判断。一般来说,经营者的下列行为属于欺诈消费者:⑴销售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的商品;⑵采取虚假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使销售的商品份量不足的;⑶销售“处理品”、“残次品”、“等外品”等商品而谎称是正品的;⑷以虚假的“清仓价”、“甩卖价”、“最低价”、“优惠价”或者其他欺骗性价格表示销售商品的;⑸以虚假的商品说明、商品标准、实物样品等方式销售商品的;⑹不以自己的真实名称和标记销售商品的;⑺采取雇佣他人等方式进行欺骗性的销售诱导的;⑻作虚假的现场演示和说明的;⑼利用广播、电视、电影、报刊等大众传播媒介对商品作虚假宣传的;⑽骗取消费者预付款的;⑾利用邮购销售骗取价款而不提供或者不按照约定条件提供商品的;⑿以虚假的“有奖销售”、“还本销售”等方式销售商品的;⒀以其他虚假或者不正当手段欺诈消费者的行为。
其次,根据经营者的行为是否属于误导消费者来判断。判断经营者的行为是否误导消费者,应当采用一般标准,即以一般消费者的认知水平和识别能力为准。如果该行为足以使一般消费者发生误解,即构成欺诈。如果该行为不足以使一般消费者发生误解,则个别消费者不得以证明自己确实发生误解来主张欺诈行为的成立。经营者实施欺诈行为,一般都会造成消费者合法权益的损害。这种损害并不意味着要求有实际的损失或者损害发生,只要经营者的行为按其性质足以误导消费者,就可以被认定为欺诈。
第三,从经营者行为的主观方面来判断。我国法律并未明确规定构成欺诈行为的主观要件是故意,但从文义上来理解,欺诈是掩盖事实真相,误导消费者上当受骗的行为应无疑义,因此,并非经营者主观故意状态不需具备,而是“欺诈”二字本身已经包含或者揭示了经营者的故意心理。所以,在下列情况下,经营者“不能证明自己确非欺骗、误导消费者而实施此种行为的,应当承担欺诈消费者行为的法律责任”:⑴销售失效、变质商品的;⑵销售侵犯他人注册商标权的商品的;⑶销售伪造产地、伪造或者冒用他人的企业名称或者姓名的商品的;⑷销售伪造或者冒用他人商品的名称、包装、装潢的商品的;⑸销售伪造或者冒用认证标志、名优标志等质量标志的商品的。经营者能够证明,就不是欺诈行为;不能证明,则构成欺诈。
法定消费赔偿原则有哪些?
1、对等赔偿的原则(1:1)。
即经营者应对消费者所受到的所有消费损害予以全部、等价赔偿。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106条规定,公民、法人违反合同或者不履行其他义务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公民、法人由于过错侵害国家的、集体的财产,侵害他人财产、人身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第117条规定,侵占国家的、集体的财产或者他人财产的,应当返还财产,不能返还财产的,应当折价赔偿。损坏国家的、集体的财产或者他人财产的,应当恢复原状或者折价赔偿。受害人因此遭受其他损失的,侵害人并应当赔偿损失。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107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
2、惩罚性赔偿的原则(1:2)。
即经营者的行为构成欺诈,应对消费者所受到的所有消费损害予以双倍赔偿。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49条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一倍。
3、承诺赔偿的原则(1:X>1)。
即经营者应对消费者所受到的消费损害按照经营者先前的承诺予以赔偿。
经营者为推销自己经营的商品和服务,所做出的承诺是影响消费者做出消费选择的重要因素,一旦消费者接受其承诺,双方即形成一种约定的合同关系。因此如出现与承诺条件相悖的情形,经营者即应按其承诺进行赔偿。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8条规定,依法成立的合同,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履行自己的义务,不得擅自变更或者解除合同。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护。第60条规定,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全面履行自己的义务。
消费损害赔偿标准是怎样的?
(一)按法律规定的话,也就是如果作为消费者自己的消费者权利的确受到了商家的价格欺诈行为,商家存在侵犯消费者权利的行为,就可以主张的价格欺诈赔偿金额为消费金额的三倍;
(二)在商家侵犯消费者权利的情况下,如果消费者的消费金额不足500元的情况下,消费者也可以主张价格欺诈赔偿的金额为500。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五条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属于侵犯消费者权利,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五百元的,为五百元。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
数字化消费时代,算法歧视与经营者诚信问题日益凸显。下面小编将从法律规范体系出发,解析大数据杀熟的违法性边界与商家欺诈的赔偿规则,为消费者构建权益保护框架,助力市场主体明晰合规红线。...时间:2025.05.03
-
在市场经济中,商品定价是商家经营自主权的重要体现。定价并非无限制的自由,它受到法律法规的约束。那么,商品定价太高是否违法?商品超出市场价多少又算违法呢?下面小编将对此进行深入探讨。...时间:2025.04.30
-
在当今的电商时代,消费者与商家之间的交易日益频繁,而退款与退货问题也成为了消费者维权中的热点话题。其中,“仅退款不退货”的行为是否违法,以及商品有问题时商家不退款应如何应对,是许多消费者关心的问题。下面小编将对此进行深入探讨。...时间:2025.04.30
-
食品安全是关乎民众健康与生命安全的重大问题,而超市作为食品流通的重要渠道,其食品质量直接关系到消费者的切身利益。近年来,超市出售变质食品的事件时有发生,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下面小编将探讨超市出售变质食品的处罚标准,以及消费者在什么情况下可以获得10倍赔偿,以期为消费者维权提供法律指导。...时间:2025.04.14
-
在消费市场中,消费者购买商品时往往关注产品的质量和售后服务。有时会遇到一些令人不快的经历,比如商品在保修期内出现故障却得不到维修,或者商家出售残次品。那么,面对这些问题,消费者应该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本文将结合当前的法律法规,对此进行详细解析。...时间:2025.04.12
-
随着市场监管总局《集中用餐单位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监督管理规定》于2025年4月15日的正式施行,学校食堂等集中用餐单位的食品安全问题再次被推向了公众视野的前沿。这一新规的出台,无疑为保障广大师生的饮食安全提供了更加坚实的法律基础。那么,如果在学校食堂吃出苍蝇,消费者是否有权要求赔偿?下面小编将结合相关法律...时间:2025.04.03
-
在当前的商业环境中,商家跑路、卷钱跑路的现象时有发生,给消费者带来了极大的经济损失和心理困扰。面对这种情况,消费者往往感到无助和迷茫,不知道该如何维护自己的权益。那么,跑路商家市场监管局会管吗?商家卷钱跑路又该如何起诉呢?...时间:2025.03.28
-
健身行业的蓬勃发展的同时,健身房成为许多人锻炼身体的首选场所。然而,随之而来的消费纠纷也日益增多,尤其是健身房不退款和开店跑路的问题,给消费者带来了不小的困扰。那么,当遇到健身房不退款的情况时,消费者应该找哪个部门解决?开店跑路又是否构成诈骗行为呢?...时间:2025.03.28
-
在食品行业蓬勃发展的今天,琳琅满目的美食不断满足着人们的味蕾需求,随着而来的是人们对食品安全的越发关注、使用臭鸡蛋制作蛋糕并售卖这种恶劣行为,更是对食品安全底线的公然挑战。下面小编将深入探讨用臭鸡蛋做蛋糕售卖的处罚措施,以及当消费者遭遇食品安全问题时,应该向哪个部门寻求帮助,以期为维护食品安全贡献一份...时间:2025.03.27
-
随着奶茶市场的不断扩大,消费者权益保护问题也日益凸显。其中,奶茶中喝出异物的情况时有发生,这不仅严重影响了消费者的饮用体验,更对消费者的身体健康构成了潜在威胁。本文旨在详细解析奶茶喝出异物时的赔偿最新规定,并探讨12315平台受理投诉后的处理时限,以期为消费者提供清晰、实用的法律指引。...时间:2025.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