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身边的法律顾问
服务热线:400-668-6166
手机站

扫描二维码

进入手机站

挂名股东未实际出资是否承担责任?

发布时间:2025.09.09 17:13:04
在商业实践中,挂名股东现象屡见不鲜,其名义持股背后往往隐藏着债务纠纷风险。当公司陷入债务危机时,挂名股东可能面临被追责的困境。如何通过法律途径实现自救?未实际出资是否必然承担法律责任?

挂名股东有债务纠纷怎么自救?

  挂名股东在债务纠纷中的自救需围绕“名义股东”身份的合法性展开。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三)》第二十六条,若能证明债权人明知或应知挂名股东仅为名义持股,且未参与实际经营决策,可主张免除或减轻责任。

  挂名股东可通过提起股东资格确认之诉,依据《公司法》第三十二条“股东名册记载对抗效力”条款,请求法院确认其非实际股东身份。

  公司存在虚假登记情形,可依据《公司法》第一百九十八条申请撤销工商登记。

  在债务清偿层面,挂名股东可推动公司进入清算或破产程序,通过《企业破产法》第三十条规定的破产财产分配规则,厘清公司债务与个人责任的界限。

  自救过程中需严格遵循“形式审查与实质审查相结合”原则,既要提供书面协议、代持记录等证据证明代持关系,也要避免被认定为“滥用股东权利损害债权人利益”而承担连带责任。

挂名股东未实际出资是否承担责任?

  未实际出资的责任问题,《公司法》第二十八条明确规定股东应按期足额缴纳出资,未履行出资义务的股东需在“未出资本息范围内”对公司债务承担补充赔偿责任。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三)》第十三条,债权人可要求未出资股东在“公司债务不能清偿的部分”承担责任。

  挂名股东同时存在抽逃出资、虚假出资等情形,还可能触发《刑法》第一百五十九条的刑事责任条款。

  即使挂名股东未实际参与经营,若不能证明债权人明知代持关系,仍需在“名义出资”范围内承担责任。

  挂名股东在自救过程中,应重点收集代持协议、出资凭证、公司决议等证据,结合《民法典》第九百八十五条“不当得利返还”条款,论证其未获实际利益且无过错,从而争取免责空间。

  面对债务纠纷,挂名股东需以法律为武器,通过确认股东资格、主张代持关系、推动法定程序等方式实现自救。同时,未实际出资的法律责任具有强制性,但通过证据链构建与法律条款援引,可在特定情形下减轻或免除责任。

相关阅读更多>>
  • 2024年挂名股东需要怎么样退出公司?
    处理股东身份变更、股份回购和股权转让等事宜时,应严格遵守相关法规和程序,确保操作的合法性和合规性。同时,加强与公司及实际出资人的沟通与合作,共同推动公司的稳定与发展。法头条小编整理了相关资料,将在下文中告诉大家“股东”的相关问题。...
    时间:2024.03.14
  • 2024年担任挂名股东监事要怎么样才能退出?
    监事的责任重大,他们必须认真履行职责,忠实维护公司和股东的权益,确保公司的正常运营和发展。因此若是监事数量低于法律规定的数量,哪怕提出离职也需要继续履行责任。这是因为公司需要确保监事的角色在任何时候都不会出现空缺,以维护公司的稳定运营和合规性。所以,尽管你已经提出了辞职,但在新的监事到位之前,你仍需坚...
    时间:2024.03.08
遇到法律问题,上法头条在线咨询律师!快速提问,分分钟帮你解答法律咨询!

Copyright © 2025 法头条 厦门大搜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闽ICP备2021008539号

全国律师咨询热线电话:400-668-6166 网站地图

法头条
手机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