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身边的法律顾问
服务热线:400-668-6166
手机站

扫描二维码

进入手机站

马力宏律师

初中生偷转父母37万充值游戏,未成年充值会怎么判?

发布时间:2025.09.09 16:54:17
近期,广州一名14岁初中生小李在一年半内偷用母亲手机向某网络游戏充值552笔、累计37万元的案件引发社会关注。家长以未成年人非理性消费为由起诉游戏公司要求全额退款,最终法院判决游戏公司返还12.3万元,双方按4:6比例担责。下面小编为您具体分析。

初中生偷转父母37万充值游戏,未成年充值会怎么判?

  广州互联网法院审理的这起案件中,14岁的小李通过母亲实名认证的支付账户,在周末及寒暑假夜间频繁充值,单笔金额从数元至数千元不等,累计消费37万元。家长发现后起诉游戏公司,要求全额退款。

  法院审理发现三个关键事实:

  1. 未成年人身份与消费行为关联性

  充值时间集中于学生作息时段,且消费频次、金额跨度呈现明显规律性,结合小李此前曾有类似行为,法院认定充值行为确由未成年人实施。

  2. 监护人责任认定

  小李父母长期未开启支付账户异常提醒功能,对大额资金变动疏于监管,且在类似事件已发生过一次的情况下仍未加强管理,明显未尽到法定监护职责。

  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第17条,监护人需对未成年人网络行为进行引导和监督,此案中家长失职是损失扩大的主因。

  3. 游戏公司技术漏洞

  尽管游戏公司落实了实名认证程序,但仅通过身份证号和姓名验证,未配备人脸识别等生物核验技术,客观上为未成年人冒用身份提供了便利。

  根据《民法典》第19条及《未成年人保护法》第75条,法院判定游戏公司存在技术管理漏洞,需承担部分责任。

  最终,法院判决双方按4:6比例担责,游戏公司返还充值款12.3万元,并要求其优化实名认证系统,增加动态身份核验环节。

未成年人退款如何全额退款?

  根据《民法典》第19条、第20条及司法实践,未成年人充值退款需分情形处理,全额退款需满足特定条件:

  1. 八周岁以下未成年人

  此类未成年人属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其独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家长只需提供支付记录、消费凭证及未成年人身份证明,即可要求商家全额退款。

  2. 八周岁以上未成年人

  此类未成年人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其实施的纯获利益或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消费行为有效,其余行为需经法定代理人同意或追认。

  家长需提供三方面证据:

  消费行为证据

  游戏账号登录记录、充值时间与未成年人作息的吻合性、聊天记录中未成年人承认充值行为等;

  消费金额证据

  单次充值金额超过当地人均可支配收入一定比例,或累计充值金额远超未成年人零花钱标准;

  商家过错证据

  商家未落实防沉迷系统、未设置消费提醒功能、诱导未成年人充值等。

  3. 全额退款操作路径

  家长应主动联系商家,明确说明未成年人消费情况,依据《民法典》要求退款,并保留沟通记录;

  协商无果,可向12315平台、文旅部门或市场监管部门投诉,提交证据请求调解;

  调解失败,可向法院起诉,重点证明商家未尽到审核义务或存在过错。

相关阅读更多>>
  • 未成年退款怎样让客服退全部?
    近年来,随着网络游戏的普及,未成年人未经家长同意擅自进行游戏充值的现象屡见不鲜。为了确保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国家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要求网络平台和游戏公司必须提供未成年充值退款服务。通过了解退款流程和法律依据,以及掌握应对拒绝退款的策略,我们可以更好地维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时间:2025.01.13
遇到法律问题,上法头条在线咨询律师!快速提问,分分钟帮你解答法律咨询!

Copyright © 2025 法头条 厦门大搜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闽ICP备2021008539号

全国律师咨询热线电话:400-668-6166 网站地图

法头条
手机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