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门
- A~G
- H~L
- M~T
- U~Z
网络暴力最新法律法规有哪些?
网络暴力最新法律法规有哪些?
我国对网络暴力的规制以《民法典》为核心,辅以多部专项法律及司法解释,构建起覆盖民事、行政、刑事领域的立体化治理框架。
从民事领域方面来看
《民法典》第1194条至1197条明确规定,网络用户或服务提供者利用网络侵害他人民事权益的,应承担侵权责任。若网络暴力行为导致他人名誉权、隐私权受损,受害人可依据《民法典》第1024条至1032条主张停止侵害、赔礼道歉及赔偿损失。
从行政责任方面来看
《网络安全法》第12条、第47条要求网络运营者履行信息安全管理义务,对用户发布的信息进行实时监测。若发现侮辱、诽谤等违法信息,需立即停止传输并采取消除措施,否则可能面临《治安管理处罚法》第42条的处罚,包括五日以下拘留或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可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从刑事责任层面来看
2023年9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联合发布的《关于依法惩治网络暴力违法犯罪的指导意见》明确,网络暴力行为可能构成诽谤罪、侮辱罪、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等。其中,诽谤罪的入罪标准为“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五千次以上,或者被转发次数达到五百次以上”。此外,《刑法》第246条还规定,通过信息网络实施诽谤行为,被害人向法院提起自诉时,若提供证据确有困难,法院可要求公安机关协助取证。
网络暴力致人死亡是否要承担责任?
当网络暴力行为直接或间接导致受害人死亡时,行为人需承担的法律责任将显著升级。
在民事责任方面,若网络暴力被认定为受害人自杀的直接诱因,行为人可能因侵犯生命权、健康权而承担高额赔偿。根据《民法典》第1179条,赔偿范围包括医疗费、丧葬费及死亡赔偿金。若行为人存在主观故意或重大过失,法院还可能依据《民法典》第1183条支持精神损害赔偿。
刑事责任方面,若网络暴力行为构成犯罪且导致受害人死亡,量刑将大幅加重。例如,诽谤罪若被认定为“情节严重”,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若致人死亡,则可能被认定为“其他严重后果”,从而面临更严厉的刑罚。
此外,若行为人通过非法手段获取并传播受害人隐私信息,导致其自杀,可能同时触犯《刑法》第253条之一的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最高可处七年有期徒刑。司法实践中,法院还会综合考量行为人的主观恶性、传播范围及社会影响,决定是否适用《刑法》第61条的从重处罚条款。
-
随着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和社会公众法律意识的提高,对侵犯个人隐私行为的打击力度也在不断加大。本文详细介绍了2025年侵犯个人隐私的法律判罚标准和投诉途径,希望能够帮助公众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法律权益和维权方式。...时间:2025.08.10
-
取保候审后的法律后果及坐牢几率取决于案件的具体情况和法院的最终判决。而取保候审期间手机是否会被监控,则取决于案件的性质和司法机关的判断。在面临取保候审的情况时,犯罪嫌疑人应充分了解自己的权利和义务,严格遵守相关规定,积极配合司法机关的调查和审判工作。...时间:2025.08.09
-
近日,江苏扬州一三甲医院医生在小区内持弓箭射杀流浪猫的事件引发社会热议。下面小编将从法律视角解析射杀流浪猫与持有弩箭的合法性边界,结合现行法规与司法实践,探讨行为定性及法律后果。...时间:2025.08.08
-
在网络犯罪日益猖獗的当下,帮信罪成为司法领域的高频词汇。其中,不知情情况下涉及帮信行为的处罚标准备受关注,这不仅关乎个人权益,也考验着法律的公正与严谨。下面,我们将依据2025年相关法律规定进行深入剖析。...时间:2025.08.07
-
借了不正规网贷,在遭遇违法违规行为时完全可以报警。但报警只是维权的第一步,还需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妥善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若不幸陷入此类困境,不要惊慌失措,及时采取行动,依法保护自己的财产安全和个人权益。...时间:2025.08.07
-
身份证号码是公民身份的法定标识,承载着个人基本信息与法律权益。随着数字化进程加速,身份证号码的泄露风险与法律保护需求日益凸显。下面小编从法律视角解析身份证号码的构成逻辑、泄露风险及变更规则,为公众提供法律认知框架,强化个人信息保护意识。...时间:2025.08.07
-
偷渡行为不仅扰乱国家的出入境管理秩序,还可能对个人生命安全带来巨大风险,一旦被发现,必将受到法律制裁。无论是个人偷渡,还是组织、运送他人偷渡,都将面临相应的法律责任。因此,大家务必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通过合法途径办理出入境手续。...时间:2025.08.06
-
取保候审作为刑事诉讼中的一项重要制度,其法律含义明确且严格。虽然取保候审本身不会对子女的法律地位产生直接影响,但其对子女可能产生的社会心理和法律层面的影响仍不容忽视。在面临取保候审的情况时,犯罪嫌疑人及其家庭成员应充分了解相关法律规定和可能产生的后果,并积极寻求法律援助和心理支持。...时间:2025.08.06
-
成人失踪后,若怀疑涉及侵害,应立即报警;若无此类迹象,通常建议失踪24小时后报案,若失踪超过三个月,符合条件的将予以立案。一旦发现人员失踪,家属要保持冷静,及时报警并积极配合警方调查,提供尽可能多的线索,以便警方更高效地开展查找工作。...时间:2025.08.04
-
近期,一起强奸案引发社会热议:男子刘某与邓某合谋侵犯前女友张某,刘某在离开酒店房间时故意不锁房门,为邓某实施犯罪提供便利,并在张某求救时拒绝施救。法院最终以强奸罪判处二人有期徒刑十一个月,并判决赔偿精神损害。下面小编将结合司法实践与法律条文,解析共谋性侵的刑事责任边界,并拆解“违背妇女意愿”的司法认定...时间:2025.08.04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