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身边的法律顾问
服务热线:400-668-6166
手机站

扫描二维码

进入手机站

靳双权律师

私拆承重墙会受到什么处罚?

发布时间:2025.03.09 09:40:28
私拆承重墙是严重的违法行为,将受到民事、行政乃至刑事的多重处罚。因此,在房屋装修过程中,务必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确保房屋结构的安全和稳定。法头条小编整理了相关资料,将在下文中告诉大家“私拆承重墙”的相关问题。

私拆承重墙会受到什么处罚?

  私拆承重墙会受到严厉的处罚,这包括民事责任、行政责任乃至刑事责任。以下是详细的处罚措施及相关的法律条款:

  民事责任

  如果因拆除承重墙导致他人人身或财产受损,侵权人需要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赔偿范围可能包括房屋修复、加固费用,以及因拆除承重墙导致其他业主无法居住所造成的损失等。

  行政责任

  由房地产管理部门责令立即改正,恢复原状,并对个人处以罚款。

  罚款金额根据情节轻重而定,一般对个人处以1000元以下罚款,对单位处以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

  若装修工程没有设计方案擅自变动房屋承重结构的,责令改正,并处以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者,罚款金额可达50万元以上100万元以下。

  刑事责任

  在极端情况下,如果擅自拆改承重墙等承重结构导致墙体开裂甚至房屋坍塌危险的发生,使整栋楼变成危楼,影响重大,可能涉嫌过失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构成此罪的,将面临刑事追究,可能受到刑罚的制裁,包括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甚至死刑。

  注意事项

  承重墙是房屋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维持建筑整体稳定和安全的重要作用。私自拆除承重墙会严重危及房屋及相邻建筑物的安全,甚至可能导致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业主在进行房屋装修时,应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不得擅自变动房屋承重结构。如需进行此类改动,必须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提出设计方案,并报经原设计单位或者房屋安全鉴定机构审查同意。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六十五条和第一千一百六十七条

  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拆除承重墙的侵权行为危及同楼层业主人身、财产安全的,被侵权人有权请求侵权人承担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赔偿损失等侵权责任。

  《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第六十九条

  房屋建筑使用者在装修过程中擅自变动房屋建筑主体和承重结构的,责令改正,处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涉及建筑主体或者承重结构变动的装修工程,没有设计方案擅自施工的,责令改正,处50万元以上100万元以下的罚款。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一十五条

  以其他危险方法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过失犯前款罪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私拆承重墙可以要求其补偿吗?

  私拆承重墙可以要求其补偿,这是基于相邻关系和侵权责任的法律规定。以下是对此问题的详细解答:

  一、可以要求其补偿的法律依据

  相邻关系与侵权责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规定,不动产的相邻权利人应当按照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团结互助、公平合理的原则,正确处理相邻关系。

  擅自拆除承重墙,破坏了房屋的整体结构,危及了相邻业主的居住安全,属于侵权行为。相邻业主有权要求侵权人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并赔偿损失。

  二、可以要求补偿的范围

  1.房屋修复、加固费用

  因私拆承重墙导致房屋结构受损,需要进行修复或加固的费用,应由侵权人承担。

  2.因拆除承重墙导致其他业主无法居住所造成的损失

  如果因拆除承重墙导致房屋成为危房,其他业主需要暂时搬离,因此产生的租赁房屋费用、搬家费用等,也应由侵权人赔偿。

  3.房屋贬值损失

  即使房屋经过修复或加固,其市场价值也可能受到影响。这部分贬值损失,同样应由侵权人承担。

  三、维权途径

  1.协商解决

  首先,可以尝试与侵权人协商解决,要求其停止侵害并赔偿损失。

  2.向物业或相关部门投诉

  如果协商无果,可以向物业公司或相关部门投诉,请求其协助解决。

  3.申请仲裁或提起诉讼

  如果无法通过协商或投诉解决,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侵权人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四、注意事项

  1.及时收集证据

  在发现承重墙被私拆后,应及时收集相关证据,如照片、视频、证人证言等,以便在维权时使用。

  2.保留相关票据

  如果因拆除承重墙导致其他损失,如租赁房屋费用、搬家费用等,应保留相关票据作为证据。

  3.咨询专业律师

  在维权过程中,如遇到法律问题或困难,可以咨询专业律师以获取帮助和建议。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百七十二条

  业主对其建筑物专有部分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业主行使权利不得危及建筑物的安全,不得损害其他业主的合法权益。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六十七条

  侵权行为危及他人人身、财产安全的,被侵权人有权请求侵权人承担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等侵权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八十四条

  侵害他人财产的,财产损失按照损失发生时的市场价格或者其他合理方式计算。

  以上则是关于私拆承重墙的详细内容,法头条小编已经在上文中进行了讲解,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对您有所帮助。要是您在这方面还有疑问的话,可以直接来电咨询我们法头条的在线律师。

相关阅读更多>>
  • 私拆承重墙是违法行为吗?
    私拆承重墙是违法行为,不仅危及建筑物安全,还可能导致严重的法律后果。建议业主在进行装修或改造时,务必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确保建筑物结构安全。同时,物业公司和相关部门也应加强监管和执法力度,及时发现和制止私拆承重墙等违法行为。法头条小编整理了相关资料,将在下文中告诉大家“私拆承重墙”的相关问题。...
    时间:2025.03.04
  • 施工合同变更原因有哪些?
    程变更的原因可能有发包方、承包方的原因,也可能有监理方设计方的主观原因,还有不可抗力的自然寄生客观原因等。接下来就让法头条的小编来带你们了解一下吧。...
    时间:2025.02.19
  • 施工合同变更程序是怎样的?
    施工变更流程的标准操作是这样的:首先得提交工程变更申请报告,要把变更的原因详细填写清楚。接着由监理公司进行审核评估,然后签署他们的意见。之后建设单位根据情况进行申报或者批复。主管人员也得提供审批意见。等这些都完成后,监理公司就会发出变更通知,最后承包商按照通知要求执行变更。接下来就让法头条的小编来带你...
    时间:2025.02.19
  • 工程施工合同违约情况有哪些?
    施工合同中承包人违约情形包括在没有获得发包人同意的情形下将工程转包、没有在限定的期限内完成施工任务、虽然限期结束施工但是工程质量达不到标准要求、承包人直接表示自己不会完成施工任务等。接下来就让法头条的小编来带你们了解一下吧。...
    时间:2025.02.19
  • 建筑工程合同解除的条件有哪些?
    建设工程承包合同解除的条件是:明确表示或者以行为表明不履行合同主要义务的;合同约定的期限内没有完工,且在发包人催告的合理期限内仍未完工的;已经完成的建设工程质量不合格,并拒绝修复的;将承包的建设工程非法转包、违法分包的。接下来就让法头条的小编来带你们了解一下吧。...
    时间:2025.02.19
  • 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管辖权要怎么确定?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合同纠纷、房屋租赁合同纠纷、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政策性房屋买卖合同纠纷,按照不动产纠纷确定管辖。不动产已登记的,以不动产登记簿记载的所在地为不动产所在地;不动产未登记的,以不动产实际所在地为不动产所在地。接下来就让法头条的小编来带你们了解一下吧。...
    时间:2025.02.18
  • 建设工程委托监理合同由什么组成?
    建设工程监理合同涵盖双方信息、工程概况、时间约定、义务承诺等关键内容。委托人享有选定总承包人、认定工程规模等权利,需支付预付款、提供资料等义务,接下来就让法头条的小编来带你们了解一下吧。...
    时间:2025.02.18
  • 验收通过但业主不满意如何协调?
    业主应首先与负责维修的物业服务企业进行协商,明确表达对于维修效果的不满,并提出具体的改进要求。双方可以依据物业服务合同中的相关条款,就维修质量问题进行沟通,寻求妥善的解决方案。接下来就让法头条的小编来带你们了解一下吧。...
    时间:2025.02.18
  • 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无效的后果有哪些?
    建筑工程无效合同时主要法律后果如下:已完工部分按合同结算支付工程款;获取权益应退还,不能退还的给予赔偿;有过失方赔偿对方损失,双方有过失各自担责;工程未达合格标准,修复后合格由承包人担修复费,仍不合格承包人不能主张工程款,处理需考虑多方因素确保公平合理。接下来就让法头条的小编来带你们了解一下吧。...
    时间:2025.02.18
  • 实际施工人是什么?
    实际施工人是指在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中,实际参与建设工程施工的主体,但未与发包人签订书面施工合同的单位或个人。他们通常包括转承包人、违法分包合同的承包人、借用资质的施工人等。接下来就让法头条的小编来带你们了解一下吧。...
    时间:2025.02.17
遇到法律问题,上法头条在线咨询律师!快速提问,分分钟帮你解答法律咨询!

Copyright © 2025 法头条 厦门大搜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闽ICP备2021008539号

全国律师咨询热线电话:400-668-6166 网站地图

法头条
手机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