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门
- A~G
- H~L
- M~T
- U~Z
2025年医疗事故术中器械遗留体内如何追责?
医疗事故术中器械遗留体内如何追责?
当医疗器械意外遗留在患者体内时,这显然构成了一种医疗过失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五十四条的规定,如果医疗机构或其工作人员在提供医疗服务过程中未能达到当时应有的专业水平,并因此给患者带来了伤害,那么该机构及其相关人员应当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此外,《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进一步明确了由于医疗失误导致的人身伤害赔偿范围。基于这些法律规定,在这种情况下,受害者有权向涉事医院提出合理的索赔要求,这不仅涵盖了直接经济损失如治疗费用、误工损失和护理成本等,还包括因事故造成的精神痛苦所应获得的补偿。
【引用法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五十四条:“患者在诊疗活动中受到损害,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有过错的,由该医疗机构承担赔偿责任。”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七条第一款:“受害人遭受人身损害,因就医治疗支出的各项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包括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交通费、住宿费、住院伙食补助费、必要的营养费,赔偿义务人应当予以赔偿。”
医疗事故病历资料保管期限规定?
现行法律要求医疗机构妥善保管患者的病历资料,并明确规定了具体的保存期限。这一规定的目的是为了保护患者的合法权益,确保医疗服务的质量,并为将来可能出现的医疗纠纷提供必要的证据支持。通过这样的措施,可以更好地维护医患双方的利益,促进医疗行业的健康发展。
【引用法条】
《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第二十八条
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填写并妥善保管住院志、医嘱单、检验报告、手术及麻醉记录、病理资料、护理记录等病历资料。
禁止涂改、伪造、隐匿、销毁或者抢夺病历资料。
患者要求查阅、复制前款规定的病历资料的,医疗机构应当及时提供。
《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五十八条
患者有损害,因下列情形之一的,推定医疗机构有过错:
(一)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规章以及其他有关诊疗规范的规定;
(二)隐匿或者拒绝提供与纠纷有关的病历资料;
(三)伪造、篡改或者销毁病历资料。《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并未直接规定具体的病历资料保管期限,而是在实践中通常参照《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的相关规定执行。根据该细则,门诊病历至少保存15年;住院病历至少保存30年。但请注意,具体操作时还应结合最新法律法规或地方性政策文件的要求来确定。
医疗事故医疗过错鉴定标准是什么?
医疗事故和医疗过错的认定主要依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侵权责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其中,医疗事故特指在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执行医疗活动时,因违反医疗卫生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部门规章以及诊疗护理规范或常规,由于过失导致患者身体受到伤害的情况。而医疗过错,则是指医生在提供医疗服务过程中未能履行其应有的注意义务,从而给患者带来了不必要的损害。
对于是否构成医疗过错或是医疗事故,必须由专业医学鉴定机构进行评估。评估内容涵盖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医疗行为是否符合当前医学科学水平的标准;是否存在违背了相关诊疗规范的行为等。通过这些综合考量,才能准确判断某一事件是否属于医疗过错或医疗事故。
【引用法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五十四条:“患者在诊疗活动中受到损害,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有过错的,由医疗机构承担赔偿责任。”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二条:“本条例所称医疗事故,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故。”
在遇到医疗事故如手术过程中将器械遗留在患者体内等情况时,受害者应积极维护自身权益,依据相关法律规定寻求合法途径获得应有的赔偿。同时提醒广大医务工作者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提高服务质量,避免类似事件的发生。
〖温馨提示〗想要了解更多法律知识?关注法头条,每天为您提供实用的法律干货。遇到棘手的法律问题?点击一对一快速咨询律师,他们将从专业角度为您提供最合适的解决方案。
-
当医院发生误诊导致患者需要额外支付治疗费用时,根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原则上应由造成损害的一方即医疗机构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但具体责任划分还需结合实际情况及证据材料来确定。...时间:2025.05.17
-
在诊疗过程中,如果遇到隐私泄露的情况,患者有权要求医疗机构及相关人员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根据现行法律,患者的隐私权受到严格保护,任何侵犯个人隐私的行为都将依法受到惩处。...时间:2025.05.11
-
医疗过错鉴定标准是确定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诊疗过程中是否存在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的行为,以及这种行为是否导致了患者损害的重要依据。本文将从法律角度分析医疗过错的鉴定标准,并引用相关法律法规条文予以说明。...时间:2025.05.10
-
当医疗患者的隐私权受到侵害时,患者有权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根据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医疗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在提供医疗服务的过程中应当尊重并保护患者的隐私权。如果隐私权遭到侵犯,患者可以要求侵权人停止侵害、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并可依据相关法律规定要求赔偿损失。...时间:2025.04.30
-
在医疗领域,医疗损害事件时有发生,这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引发了诸多法律纠纷。当医疗损害发生时,患者及其家属有权要求医疗损害赔偿,而医疗损害鉴定则是确定赔偿责任的重要依据。本文将详细阐述医疗损害赔偿的项目和标准,以及医疗损害鉴定的流程和注意事项,以期为患者及其家属提供法律指引。...时间:2025.03.22
-
死亡证明是重要的法律文件,用于确认个人已经去世的事实。如果遗失了死亡证明,可以通过向原发证机关申请补办来解决这一问题。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公民或其近亲属有权要求重新开具死亡证明。...时间:2025.03.13
-
对于非执业医师进行诊疗是否构成医疗事故的问题,关键在于其行为是否符合我国现行法律法规的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等相关法律文件,未取得执业资格擅自开展医疗服务的行为是被禁止的,并且若因此造成患者损害,则可能被视为非法行医或构成其他形式的责任。...时间:2025.03.07
-
当患者或其家属认为医疗机构提供的医疗服务费用不合理时,可以通过合法途径进行申诉。首先应当与医院沟通协商,若无法达成一致,可向卫生行政部门投诉,或者通过法律途径解决争议。在这一过程中,了解并运用相关法律法规是保障自身权益的关键。...时间:2025.02.14
-
在医疗事故中,如果医院存在隐瞒失误的行为,将可能对赔偿产生直接影响。这种行为不仅违背了医疗机构应当遵循的诚实信用原则,也可能构成侵权责任法中的过错,从而影响到最终的赔偿金额。此外,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受害方有权要求更高额度的赔偿。...时间:2025.02.10
-
医疗损害可以追究刑事责任吗?医疗损害在特定情况下是可以追究刑事责任的。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医务人员由于严重不负责任,造成就诊人死亡或者严重损害就诊人身体健康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这意味着,如果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存在重大过失,导致患者受到严重伤害或死亡,就可能构成医疗事故罪,需要承担相应的...时间:2025.02.07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