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门
- A~G
- H~L
- M~T
- U~Z
特殊群体犯罪的责任主体有哪些?
特殊群体犯罪的责任主体有哪些?
特殊群体犯罪的责任主体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1、未成年人:未成年人因年龄、心智成熟度等因素,在法律上被视为特殊群体。在多数法律体系中,未成年人犯罪需根据其年龄和犯罪性质承担不同程度的法律责任。
2、老年人:虽然老年人通常被视为需要保护的群体,但在某些情况下,他们也可能成为犯罪的责任主体。特别是当老年人因精神或身体原因而失去对行为的控制能力时,其犯罪行为的法律责任可能受到特殊考虑。
3、精神病人:精神病人在发病期间可能无法辨认或控制自己的行为,因此,在多数法律体系中,他们在发病期间实施的犯罪行为可能不负刑事责任。然而,当他们在精神正常时犯罪,则需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4、残疾人:残疾人可能因身体或智力障碍而难以完全理解或控制自己的行为,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完全免责。在犯罪行为的责任认定上,需综合考虑其残疾程度、犯罪性质以及行为时的精神状态。
5、特定职业或身份的人员:如军人、警察、公务员等,他们因职业或身份的特殊性质,在犯罪时可能受到更严格的法律约束和处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十七条: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四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对依照前三款规定追究刑事责任的不满十八周岁的人,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依法进行专门矫治教育。
第十七条之一: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故意犯罪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过失犯罪的,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第十八条: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责令他的家属或者监护人严加看管和医疗;在必要的时候,由政府强制医疗。间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醉酒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第十九条: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特殊群体犯罪行为包括哪些?
特殊群体犯罪的行为种类广泛,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
1、暴力犯罪:如故意伤害、抢劫、强奸等,这些犯罪行为可能对他人的人身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2、财产犯罪:如盗窃、诈骗、挪用公款等,这些犯罪行为可能侵犯他人的财产权益。
3、毒品犯罪:如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等,这些犯罪行为对社会安全和公共健康构成严重威胁。
4、网络犯罪:如网络诈骗、黑客攻击等,这些犯罪行为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而日益增多,对网络安全和个人信息安全构成挑战。
5、其他犯罪:如贪污受贿、渎职犯罪等,这些犯罪行为可能涉及特定职业或身份的人员。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十七条: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四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对依照前三款规定追究刑事责任的不满十八周岁的人,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依法进行专门矫治教育。
第十七条之一: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故意犯罪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过失犯罪的,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第十八条: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责令他的家属或者监护人严加看管和医疗;在必要的时候,由政府强制医疗。间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醉酒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第十九条: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以上是关于“特殊群体犯罪的责任主体有哪些?”的详细内容,法头条已经在上文中进行了讲解,希望对你有所帮助。要是您在这方面还有疑问的话,可以直接来电咨询我们法头条的在线律师。
-
特殊群体犯罪的界定涉及犯罪主体的身份和共同犯罪的组织形式两个方面。针对特殊群体犯罪,我国法律法规有一系列特殊的规定和处罚原则,旨在保护特殊群体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的公平和正义。法头条在本文将为您介绍“特殊群体犯罪如何界定?”的相关情况,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时间:2024.12.17
-
未成年人犯罪确实属于特殊群体犯罪,在刑法领域受到特别的法律考虑和保护。相关法律条款不仅规定了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责任年龄和处罚原则,还强调了对未成年人的教育、感化、挽救方针以及特殊诉讼程序和非刑罚处罚措施的应用。法头条小编整理了相关资料,将在下文中告诉大家“特殊群体犯罪”的相关问题。...时间:2024.12.09
-
特殊群体犯罪涉及多个方面,法律对这些特殊群体在犯罪时的处理原则作出了明确规定。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结合相关法律法规进行综合判断和处理。法头条小编整理了相关资料,将在下文中告诉大家“特殊群体犯罪”的相关问题。...时间:2024.12.09
-
特殊群体犯罪在量刑时会受到特别的法律考虑,这体现了法律的人文关怀和对弱势群体的保护。在具体司法实践中,法院会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犯罪人的年龄、精神状态、生理状况等因素,综合判断是否给予从轻、减轻或免除处罚。因此,在具体实践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综合运用相关法律条款和政策措施来保障特殊群体的权益。法头条小...时间:2024.11.18
-
2024年特殊群体犯罪主要包括未成年人犯罪、精神病人犯罪、又聋又哑的人或盲人犯罪、老年人犯罪以及妇女、孕妇等特殊生理状况人群犯罪。这些特殊群体犯罪在法律上均有相应的特殊考虑和保护条款。特殊群体犯罪的处罚方式及相关的法律条款因犯罪行为的性质、犯罪人的年龄、精神状态等因素而异。法头条小编整理了相关资料,将在下...时间:2024.11.13
-
特殊群体,如残疾人、老年人、未成年人、经济困难者等,在法律诉讼或权益保护中可能面临更多障碍。为保障这些群体的合法权益,我国建立了特殊群体法律援助制度,旨在通过提供免费或减费的法律服务,确保他们能够平等地获得司法救济。这一程序通常包括申请、审核、指派律师、代理案件及后续跟进等步骤。...时间:2024.05.17
-
特殊群体法律援助是司法制度中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旨在为经济困难或特定身份的公民在面临法律问题时提供无偿或减免费用的法律服务。本回答将详细阐述特殊群体法律援助所涵盖的人群,包括其回答,并以专业律师视角给出回答。...时间:2024.04.25
-
推动特殊群体犯罪心理干预与矫治的立法发展,旨在通过科学的法律手段,预防和减少特殊群体(如青少年、精神障碍患者等)的犯罪行为,保护其合法权益和社会公共安全。这需要结合心理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知识,建立一套完善的法制体系。...时间:2024.03.31
-
特殊群体犯罪心理干预涉及到对犯罪者或潜在犯罪者的心理矫治和预防工作,但在此过程中,必须尊重并保护其个人隐私权。法律边界主要在于如何在确保公共安全和个体权益之间找到平衡,防止过度干预或侵犯隐私。...时间:2024.03.31
-
特殊群体犯罪的心理干预措施在实施过程中受到一系列法律限制,这些限制主要涉及到对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的权利保护,以及对心理干预的专业性和合法性要求。...时间:2024.03.29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