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身边的法律顾问
服务热线:400-668-6166
手机站

扫描二维码

进入手机站

病历篡改如何影响医疗事故判断?

发布时间:2024.12.13 16:41:15
病历篡改在医疗事故判断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因为病历是认定医疗行为是否符合医疗规范、判断医疗过错及因果关系的重要证据。一旦发现病历被篡改,将严重影响对医疗事故责任的判定,可能导致医疗机构或医务人员承担更重的法律责任。

病历篡改如何影响医疗事故判断?

病历不仅是记录患者就医过程的重要文件,也是评估医疗行为合法性与合理性不可或缺的证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及《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规定,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进行诊疗活动时,必须严格遵守相关规章制度,确保病历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如果出现病历篡改的行为,则直接违反了这些法律法规的要求,并且这种行为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妨碍过错认定:通过篡改病历来掩盖医生或其他医护人员可能存在的错误或不当操作,会使得原本清晰可见的医疗失误变得难以识别,从而影响到对是否存在医疗过失的准确判断。

2.增加因果关系确定难度:病历是分析医疗行为与患者受到伤害之间是否存在直接联系的关键材料之一。一旦病历被修改,可能会破坏真实情况下的因果链条,进而给正确判定损害发生的原因带来挑战。

3.加重法律责任: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关于侵权责任的规定,对于因故意或者重大疏忽造成他人损失的行为人来说,他们应当承担相应的侵权责任。而篡改病历被视为一种企图隐瞒真相的行为,这不仅可能导致医院或个人面临更加严厉的民事赔偿要求,还可能遭受行政甚至刑事处罚

相关法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五十八条:“患者有损害,因下列情形之一的,推定医疗机构有过错:(一)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规章以及其他有关诊疗规范的规定;(二)隐匿或者拒绝提供与纠纷有关的病历资料;(三)伪造、篡改或者销毁病历资料。”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九条:“严禁涂改、伪造、隐匿、销毁或者抢夺病历资料。”

医疗事故如何证明医疗行为与损害后果关联?

在处理医疗事故案件时,确立医疗行为与患者所受损害之间的关联是确定医疗责任的核心。这一过程主要涵盖以下几个关键点:

1.证明医疗过失:首先需要证实医疗机构或医护人员在提供医疗服务过程中未能遵守相关行业标准或职业规范,即存在疏忽或错误。

2.确认损害事实:其次要明确患者因该事件遭受了实际损失,这可能表现为身体健康受损、心理健康受到影响或是经济上的损失等。

3.建立因果联系:最后还需证明上述提到的医疗过失直接导致了患者的损害结果;换句话说,如果没有发生这些失误,则可以避免此类伤害。

为了准确地评估并判断上述三个方面的情况,通常会依赖于专业医学鉴定报告、权威专家的意见分析、详细的医疗记录以及受害者本人或其他目击者的陈述等多种形式的证据材料。通过综合考量所有相关信息,才能做出公正合理的裁决。

相关法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一十八条明确规定:“患者在诊疗活动中受到损害,医疗机构或者其医务人员有过错的,由医疗机构承担赔偿责任。”

该条款确立了医疗损害责任的基本原则,即过错责任原则,强调了在证明医疗行为存在过错且该过错与患者的损害后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的前提下,医疗机构应当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证明这一关联通常需要通过法律程序中的证据收集、质证及可能的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来完成。

医疗事故患者权利受损怎样维权?

当医疗事故导致患者权益受损时,患者及其家属有权通过法律手段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需要明确医疗事故的责任归属。接下来,可以通过协商、调解、仲裁或提起诉讼等方式寻求解决方案。这一过程中,关键点在于能够证明医疗机构或个人的医疗行为存在过失,并且这种过失直接造成了患者的损害;同时还需要证实医院或医护人员没有履行其应尽的职业谨慎义务。通过这些步骤,受害者可以获得应有的赔偿和支持,确保自己的权利得到保护。

相关法条: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一十八条:患者在诊疗活动中受到损害,医疗机构或者其医务人员有过错的,由医疗机构承担赔偿责任。

2.《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二条:本条例所称医疗事故,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故。

3.《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第二十二条:发生医疗纠纷,医患双方可以通过下列途径解决:(一)双方自愿协商;(二)申请人民调解;(三)申请行政调解;(四)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途径。患者在面对医疗事故时,应依据《民法典》、《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等法律法规,通过合法程序主张自己的权利,要求责任方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同时,利用法律赋予的多种解决途径,选择最适合自己情况的方式来维护权益。

病历篡改在医疗事故判断中具有重大负面影响,不仅严重破坏了医疗证据的真实性,还可能直接导致法律上的不利后果。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应当严格遵守法律法规,确保病历资料的客观、真实、完整,以维护患者权益,促进医疗行业的健康发展。

温馨提示:以上是法头条法务对“病历篡改如何影响医疗事故判断”问题的解答,如果您需要更多法律支持,请到法头条进行咨询。

相关阅读更多>>
  • 医院使用过期液体药品如何处罚?
    医疗安全是公共卫生体系的核心,而药品与医疗器械的质量直接关乎患者生命健康。部分医院因使用过期液体或注射过期药水引发公众关注,此类行为不仅违反医疗伦理,更触碰法律红线。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医疗机构必须建立严格的药品质量管理制度,过期药品及医疗器械的流通与使用已被明确禁止。...
    时间:2025.07.15
  • 402种药品新增进入国家医保药品目录,怎么报销?
    国家发展改革委在十四五规划新闻发布会上宣布,402种药品新增进入国家医保药品目录,标志着我国医疗保障体系向精准分层和全覆盖迈出关键一步。此次调整不仅扩大了医保药品范围,更通过基本医保+商业健康保险双目录模式,为高价创新药开辟了支付新路径。...
    时间:2025.07.09
  • 医疗机构乱收费怎么投诉
    医疗机构乱收费是违法的,不仅违反了国家法律法规,也损害了患者的合法权益。因此,医疗机构应严格遵守价格法和医疗保障基金使用监督管理条例等相关规定,规范收费行为,确保收费的合法性和合理性。关于“医疗机构乱收费怎么投诉?”的相关问题,法头条法务整理了相关资料,听听法头条法务给出了哪些意见吧。...
    时间:2025.07.08
  • 黑救护车致死案中,医院担责依据何在?
    2020年8月5日,吉林长春32岁女子刘丽丽因头孢过敏在吉林大学第一医院(以下简称“吉大一院”)治疗后病情恶化,院方建议转院至北京协和医院。家属在院方推荐下,选择了一辆带有“吉大一院”标识的120救护车。转运途中,该救护车因氧气不足两次停车加氧,甚至在服务区停车吃饭延误救治时间,最终导致刘丽丽在北京市通州区不幸去...
    时间:2025.07.02
  • 患者手部外伤被要求检查前列腺属于过度诊疗吗?
    2025年6月30日,江苏常州市民朱先生向媒体反映,其堂哥在宜兴市第六人民医院处理手部外伤时,被要求进行前列腺、双肾、输尿管等与外伤无关的内科彩超检查。事件引发公众对“过度检查”的质疑:手部外伤是否必须接受前列腺检查?医院与卫健委的回应为何存在矛盾?患者权益如何保障?法头条小编整理了相关资料,将在下文中告诉...
    时间:2025.07.01
  • 救护车跨省转运收费2.8万合法吗怎么处理?
    近年来,救护车跨省转运收费问题引发社会广泛关注,部分民营救护车因收费过高被质疑“天价”。医院救护车跨省转运收费2.8万元事件再次引发公众对救护车收费合法性的讨论。下面小编将从法律视角出发,分析救护车跨省转运收费2.8万元的合法性及处理方式,并梳理2025年救护车跨省收费标准,为公众提供参考。...
    时间:2025.06.19
  • 救护车800公里收费2.8万元且无明细违法吗?
    救护车作为紧急医疗救援的重要工具,其收费标准及合规性直接关系到公众权益和社会公平。关于救护车跨区域转运收费过高、缺乏明细等问题引发广泛关注。下面小编将围绕救护车跨区域收费的合法性及乱收费的处罚规定展开分析,为公众提供法律指引,也为相关机构规范服务提供参考。...
    时间:2025.06.17
  • 婚检为什么不通知对方结果?
    婚前医学检查作为预防出生缺陷、保障婚姻健康的重要制度,其结果通知机制与费用承担问题长期引发社会关注。我国现行法律虽未强制要求婚检,但通过相关的法律法规构建了婚检的自愿性框架,并明确隐私保护与费用分担原则。...
    时间:2025.06.12
  • 2025未成年的医美追诉期是多久?
    民事追诉期,通常指的是民事诉讼时效,是指民事权利受到侵害的权利人在法定的时效期间内不行使权利,当时效期间届满时,即丧失了请求人民法院依诉讼程序强制义务人履行义务之权利的制度。简而言之,民事追诉期是权利人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保护其民事权利的法定时间限制。关于“2025未成年的医美追诉期是多久?”的相关问题,...
    时间:2025.06.04
  • 过度医疗的判定标准是什么?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与医疗市场的复杂化,过度医疗问题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我国对过度医疗的判定标准与投诉途径进行了进一步规范,旨在通过法律手段遏制不合理的医疗行为,保护患者的合法权益。下面小编将从过度医疗的判定标准与投诉途径两个方面展开分析,探讨过度医疗问题的法律规制逻辑。...
    时间:2025.06.04
遇到法律问题,上法头条在线咨询律师!快速提问,分分钟帮你解答法律咨询!

Copyright © 2025 法头条 厦门大搜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闽ICP备2021008539号

全国律师咨询热线电话:400-668-6166 网站地图

法头条
手机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