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门
- A~G
- H~L
- M~T
- U~Z
2024年刑事自诉案件有哪些范围?
2024年刑事自诉案件有哪些范围?
2024年刑事自诉案件的范围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一、告诉才处理的案件
这类案件是指只有被害人或其法定代理人向人民法院提出控告,人民法院才予受理的案件。具体包括:
侮辱、诽谤案:根据《刑法》第246条规定,但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暴力干涉婚姻自由案:根据《刑法》第257条第1款规定。
虐待案:根据《刑法》第260条第1款规定,但被害人没有能力告诉或者因受到强制、威吓无法告诉的除外。
侵占案:根据《刑法》第270条规定。
二、被害人有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
这类案件是指犯罪事实、情节较为轻微,可能判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以及拘役、管制等较轻刑罚的案件。被害人有证据证明对被告人侵犯自己人身、财产权利的行为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具体包括:
故意伤害案(轻伤):根据《刑法》第234条第1款规定。
非法侵入住宅案:根据《刑法》第245条规定。
侵犯通信自由案:根据《刑法》第252条规定。
重婚案:根据《刑法》第258条规定。
遗弃案:根据《刑法》第261条规定。
生产、销售伪劣商品案:根据《刑法》分则第三章第一节规定,但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侵犯知识产权案:根据《刑法》分则第三章第七节规定,但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其他可能判处三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案件:属于《刑法》分则第四章、第五章规定的情形。
三、公安机关或人民检察院不予追究刑事责任的案件
被害人有证据证明对被告人侵犯自己人身、财产权利的行为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且有证据证明曾经提出控告,而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不予追究被告人刑事责任的案件。这类案件通常是因为公安机关或人民检察院已经作出不予立案、撤销案件、不起诉等书面决定,但被害人认为被告人仍应承担刑事责任而直接向法院提起自诉。
法律依据:
《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一十条
自诉案件包括下列案件:
(一)告诉才处理的案件;
(二)被害人有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
(三)被害人有证据证明对被告人侵犯自己人身、财产权利的行为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而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不予追究被告人刑事责任的案件。
民事案件有公诉案件吗?
民事案件中没有公诉案件。公诉案件是刑事案件的范畴,与民事案件性质截然不同。以下是对民事案件和公诉案件的详细区分:
民事案件
性质:
民事案件涉及的是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纠纷。
起诉方式:
民事案件由当事人直接向法院提起,称为“自诉”。
目的:
民事案件的主要目的是解决当事人之间的争议,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公诉案件
性质:
公诉案件是刑事案件,涉及的是犯罪行为和刑事责任。
起诉方式:
公诉案件由检察机关代表国家向法院提起公诉,追究犯罪嫌疑人的刑事责任。
目的:
公诉案件的主要目的是打击犯罪,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
区别总结
性质不同:民事案件是平等主体之间的纠纷,而公诉案件是刑事案件,涉及犯罪行为。
起诉方式不同:民事案件由当事人自诉,公诉案件由检察机关提起公诉。
目的不同:民事案件旨在解决争议,保护当事人权益;公诉案件旨在打击犯罪,维护社会秩序。
法律依据:
《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一十条
自诉案件包括下列案件:
(一)告诉才处理的案件;
(二)被害人有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
(三)被害人有证据证明对被告人侵犯自己人身、财产权利的行为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而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不予追究被告人刑事责任的案件。
以上则是关于“自诉案件”的详细内容,法头条小编已经在上文中进行了讲解,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对您有所帮助。要是您在这方面还有疑问的话,可以直接来电咨询我们法头条的在线律师。
-
取保候审后的法律后果及坐牢几率取决于案件的具体情况和法院的最终判决。而取保候审期间手机是否会被监控,则取决于案件的性质和司法机关的判断。在面临取保候审的情况时,犯罪嫌疑人应充分了解自己的权利和义务,严格遵守相关规定,积极配合司法机关的调查和审判工作。...时间:2025.08.09
-
近日,江苏扬州一三甲医院医生在小区内持弓箭射杀流浪猫的事件引发社会热议。下面小编将从法律视角解析射杀流浪猫与持有弩箭的合法性边界,结合现行法规与司法实践,探讨行为定性及法律后果。...时间:2025.08.08
-
在网络犯罪日益猖獗的当下,帮信罪成为司法领域的高频词汇。其中,不知情情况下涉及帮信行为的处罚标准备受关注,这不仅关乎个人权益,也考验着法律的公正与严谨。下面,我们将依据2025年相关法律规定进行深入剖析。...时间:2025.08.07
-
借了不正规网贷,在遭遇违法违规行为时完全可以报警。但报警只是维权的第一步,还需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妥善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若不幸陷入此类困境,不要惊慌失措,及时采取行动,依法保护自己的财产安全和个人权益。...时间:2025.08.07
-
身份证号码是公民身份的法定标识,承载着个人基本信息与法律权益。随着数字化进程加速,身份证号码的泄露风险与法律保护需求日益凸显。下面小编从法律视角解析身份证号码的构成逻辑、泄露风险及变更规则,为公众提供法律认知框架,强化个人信息保护意识。...时间:2025.08.07
-
偷渡行为不仅扰乱国家的出入境管理秩序,还可能对个人生命安全带来巨大风险,一旦被发现,必将受到法律制裁。无论是个人偷渡,还是组织、运送他人偷渡,都将面临相应的法律责任。因此,大家务必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通过合法途径办理出入境手续。...时间:2025.08.06
-
取保候审作为刑事诉讼中的一项重要制度,其法律含义明确且严格。虽然取保候审本身不会对子女的法律地位产生直接影响,但其对子女可能产生的社会心理和法律层面的影响仍不容忽视。在面临取保候审的情况时,犯罪嫌疑人及其家庭成员应充分了解相关法律规定和可能产生的后果,并积极寻求法律援助和心理支持。...时间:2025.08.06
-
成人失踪后,若怀疑涉及侵害,应立即报警;若无此类迹象,通常建议失踪24小时后报案,若失踪超过三个月,符合条件的将予以立案。一旦发现人员失踪,家属要保持冷静,及时报警并积极配合警方调查,提供尽可能多的线索,以便警方更高效地开展查找工作。...时间:2025.08.04
-
近期,一起强奸案引发社会热议:男子刘某与邓某合谋侵犯前女友张某,刘某在离开酒店房间时故意不锁房门,为邓某实施犯罪提供便利,并在张某求救时拒绝施救。法院最终以强奸罪判处二人有期徒刑十一个月,并判决赔偿精神损害。下面小编将结合司法实践与法律条文,解析共谋性侵的刑事责任边界,并拆解“违背妇女意愿”的司法认定...时间:2025.08.04
-
法律援助申请流程从确定受理机构、准备材料,到机构审查决定,每一步都有明确规范。若您有法律援助需求,建议提前了解当地法律援助机构的地址、联系方式,准备好上述材料,按流程申请,以便顺利获得法律援助,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时间:2025.08.01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