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身边的法律顾问
服务热线:400-668-6166
手机站

扫描二维码

进入手机站

靳双权律师

地上附着物补偿争议能否申请复议?

发布时间:2024.05.23 13:24:15
地上附着物补偿争议是指在土地征收、房屋拆迁等过程中,因对地上建筑物、构筑物及其他附属设施的补偿标准或金额有异议而引发的纠纷。当事人对此类补偿决定不服时,是有权利申请行政复议的,以寻求公正合理的解决方式。

地上附着物补偿争议能否申请复议?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有权依法申请行政复议。地上附着物补偿涉及的补偿决定通常由地方政府或其授权的部门作出,属于具体行政行为范畴。当补偿对象认为补偿标准不合理、补偿金额偏低或补偿程序存在违法情形时,可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等相关法律规定,向作出该补偿决定的上一级行政机关或者法定的复议机关提出复议申请。

【法律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第六条规定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申请行政复议的情形,其中第十一项明确提到“认为行政机关的其他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这为地上附着物补偿争议的复议提供了直接的法律依据。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中有关于土地征收补偿的规定,强调了应给予公平、合理的补偿,并且保障被征收人的合法权益。当补偿标准或执行过程出现问题时,行政复议是法律赋予被征收人的重要救济途径之一。

3.《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也详细规定了房屋征收补偿的程序和标准,同时明确了被征收人对补偿决定不服时,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的权利。

对征地补偿决定不服应起诉谁?

当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对政府作出的征地补偿决定不服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应当通过行政诉讼的方式寻求救济。这意味着,起诉的对象应当是作出该征地补偿决定的行政机关或者其上级行政机关。

在行政诉讼中,原告认为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有权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法院审查该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并作出相应的判决。对于征地补偿决定不服的情况,起诉的目的通常是为了请求法院审查征地补偿的标准、程序是否合法,以及补偿金额是否合理,进而可能要求调整补偿方案或确认原决定违法。

【法律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二条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有权依照本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四十八条规定,征收土地应当给予公平、合理的补偿,保障被征地农民原有生活水平不降低、长远生计有保障。如果对补偿标准有争议,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协调;协调不成的,由批准征收土地的人民政府裁决。但对补偿标准争议的裁决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3.《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第六条也明确规定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可以申请行政复议,其中包括了对征收土地及补偿决定不服的情形。对征地补偿决定不服时,应根据具体情况,向作出该决定的行政机关的上级行政机关申请行政复议,或者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起诉作出该征地补偿决定的行政机关。在诉讼过程中,需提供相关证据证明自己的权益受到侵害,并要求法院对征地补偿决定的合法性进行审查。

公共利益认定主体及程序是怎样的?

公共利益是一个广泛而复杂的概念,通常涉及社会大多数成员的共同福祉、安全、文化、环境等多方面的考量公共利益的认定不仅关系到国家与社会的发展,也直接关联到公民权利的保障与限制其认定主体及程序需严格遵循法律规定,确保公正、透明与合理。

1.认定主体:公共利益的认定主体主要是国家机关,具体包括但不限于:

立法机关:通过制定法律来界定何为公共利益,为公共利益的判断提供法律基础。

行政机关:在执行法律过程中,根据具体情况判断是否符合公共利益,如国土资源、环境保护等部门在审批项目时的评估。

司法机关:在解决纠纷时,对公共利益进行审查和判断,尤其是法院在审理涉及公共利益的案件时,具有最终裁决权。

2.认定程序:

信息公开与公众参与: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和《环境影响评价法》等相关规定,涉及公共利益的重大决策、项目应公开相关信息,征求公众意见,确保决策过程透明,公众有参与权。

专家论证与评估:对于专业性强、影响广泛的事项,需组织相关领域专家进行科学论证和评估,如环境影响评估、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等。

听证程序:根据《行政许可法》、《行政处罚法》等相关规定,对于直接涉及重大公共利益的行政决定,行政机关应当举行听证会,听取当事人和利害关系人的意见。

司法审查: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的决定侵犯了公共利益,有权向法院提起诉讼,法院通过对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进行审查,确保公共利益得到维护。

【法律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规定了立法的基本原则,包括保障公共利益。

2.《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明确了行政许可(包括公共利益认定)的程序,包括听证等公众参与方式。

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规范了环境影响评价程序,确保建设项目不损害公共环境利益。

4.《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保障公民获取政府信息的权利,促进公共决策透明度。

5.《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规定了行政处罚中的听证程序,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维护公共利益。

6.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为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提供了通过司法途径维护公共利益的法律救济手段。公共利益的认定是一个多主体参与、多环节构成的复杂过程,旨在通过法律制度确保公共利益得到妥善识别和保护。

针对地上附着物补偿争议,当事人完全有权依据相关法律法规申请行政复议,以此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通过行政复议程序,不仅可以审查补偿决定的合法性与合理性,还能促进问题的及时有效解决,确保征收补偿活动的公平公正。建议在申请复议前,详细整理相关证据材料,并可考虑咨询专业律师,以便更有效地行使复议权利。

相关阅读更多>>
  • 失地农民养老保险补偿每月多少钱?
    失地农民指因政府统一征收农村集体土地而导致失去全部或部分土地,且征地时对所征土地享有承包经营权的人员。失地农民养老保险补偿每月金额因地区、被征地比例及个人情况而异,以下是法头条网小编收集整理的相关内容,可以一起来看看。...
    时间:2025.04.30
  • 彩钢瓦房拆迁怎么赔偿?
    在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的今天,拆迁工作成为了一个不可避免的话题。彩钢瓦房,因其结构简单、搭建快速、成本较低等特点,在一些地区被广泛使用。当这些房屋面临拆迁时,如何赔偿成为了许多人关心的问题。本文将详细解析彩钢瓦房拆迁的赔偿方式,并探讨房屋类型与拆迁赔偿之间的关系。...
    时间:2025.03.14
  • 2025年土地抵押期间能否转卖地?
    土地在抵押期间原则上是可以转卖的,但必须满足一定的条件,并且需要经过抵押权人的同意。此外,买受人应当知晓该土地已经被设定抵押的情况。...
    时间:2025.03.07
  • 征地赔偿款是多少2025最新标准
    征地赔偿标准呈现多元化、动态化的特点,旨在更好地保障被征地农民的合法权益。在具体计算征地赔偿款时,应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和政策规定进行综合考虑。被征地农民应积极参与补偿协商和谈判过程,确保自身权益得到充分保障。...
    时间:2025.03.03
  • 高铁农村房屋征收多少钱一平方?
    高铁农村房屋征收的补偿价格是对于草堂、砖房、平房及二层以上建筑每平方米补偿分别为2000元、2600元、3000元和3500元,具体由评估机构按市场价格评估确定。具体因房屋类型和当地市场情况而异。接下来就让法头条的小编来带你们了解一下吧。...
    时间:2025.02.26
  • 村委会可以截留土地补偿款吗?
    村委会在一般情况下无权截留土地补偿款。土地补偿款是对因征收集体土地而导致土地所有者和使用者损失的补偿,应当按照规定发放给被征地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接下来就让法头条的小编来带你们了解一下吧。...
    时间:2025.02.22
  • 最新农村土地征收补偿有哪些?
    农村土地征收补偿标准主要包括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及地上附着物和青苗补偿费。土地补偿费为耕地被征前三年平均年产值6-10倍;安置补助费按需安置农业人口数算,每人标准为前三年平均年产值4-6倍,每公顷最高不超15倍。地上附着物和青苗补偿费由省级规定,征收其他土地标准参照耕地,且各地具体标准有差异。接下来就让法头...
    时间:2025.02.12
  • 国家对农村的土地征收赔偿有多少?
    国家对农村土地征收的赔偿方式主要包括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地上附着物和青苗补偿费等,接下来就让法头条的小编来带你们了解一下吧。...
    时间:2025.02.11
  • 2025新规失地农民的补偿标准是多少?
    失地农民的补偿标准主要包括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以及地上附着物和青苗的补偿费等,接下来就让法头条的小编来带你们了解一下吧。...
    时间:2025.02.11
  • 对征地补偿款不满怎么办?
    征收土地补偿不合理可以找当地县级政府投诉。如果县级政府没有妥善解决的话,当事人还可以前往省级土地管理部门进行投诉。除此之外,当事人也能携带相关证据材料向人民法院起诉。接下来就让法头条的小编来带你们了解一下吧。...
    时间:2025.02.11
遇到法律问题,上法头条在线咨询律师!快速提问,分分钟帮你解答法律咨询!

Copyright © 2025 法头条 厦门大搜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闽ICP备2021008539号

全国律师咨询热线电话:400-668-6166 网站地图

法头条
手机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