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身边的法律顾问
服务热线:400-668-6166
手机站

扫描二维码

进入手机站

2024年被胁迫签订的合同有效吗?

发布时间:2024.03.12 17:57:56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体系下,被胁迫签订的合同并非完全有效。如果一方是在受到威胁、欺诈等不正当手段的影响下违背真实意愿签订合同,该合同可能被视为无效或可撤销。

被胁迫签订的合同有效吗?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规定,民事法律行为应当基于当事人的自愿,意思表示真实。若合同的签订是由于一方或双方在胁迫情况下进行,其意思表示并非出于真实自愿,那么这份合同就不符合法律关于意思自治的基本原则。被胁迫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五十条规定:“一方或者第三人以胁迫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胁迫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同时,《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八条规定:“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缺乏真实意愿能否构成合同无效理由?

合同的成立与生效需要具备一定的法定要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五十二条的规定,如果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或者在订立合同时显失公平的,当事人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撤销该合同。这表明,若合同并非基于双方真实的意思表示而订立,确实有可能导致合同无效或可撤销。

具体到“缺乏真实意愿”这一情形,主要涉及的是意思表示的真实性问题。例如,一方在订立合同时存在重大误解、欺诈、胁迫、乘人之危等情形,均可能导致其意思表示不真实,进而影响合同的有效性。“缺乏真实意愿”并不绝对导致合同无效,只有在这些情况严重影响了当事人的真实意思,并且符合法律规定的情形下,才会构成合同无效或可撤销的理由。

【法律依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五十二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无效:(一)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二)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三)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四)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五)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五十四条:下列合同,当事人一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一)因重大误解订立的;(二)在订立合同时显失公平的。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的合同,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

如果能够证明合同的签订是由于缺乏真实意愿,即受到上述法规所列举的影响因素,那么可以作为主张合同无效或请求撤销的法定理由。

基于重大误解订立的合同有效吗?

在合同法中,基于重大误解订立的合同效力问题是一个重要的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规定,重大误解是指当事人在订立合同时,对合同主要事项存在认识上的显著错误,且这种错误并非因疏忽大意或轻率所致,如果按照此错误的理解履行合同将导致显失公平的结果。

对于基于重大误解订立的合同,其效力并不当然无效,但赋予了当事人请求撤销合同的权利。合同在未被依法撤销前是有效的,但在撤销后溯及自始无效。重大误解属于可撤销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情形之一,撤销权应由受重大误解影响的一方在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90日内行使。

【法律依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七条:基于重大误解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行为人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二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撤销权消灭:(一)当事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重大误解的当事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九十日内没有行使撤销权。

3.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时间效力的若干规定第二十条:民法典施行前成立的合同,依照法律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该合同的履行持续至民法典施行后,因民法典施行前履行合同发生争议的,适用当时的法律、司法解释;因民法典施行后履行合同发生争议的,适用民法典的规定。在涉及重大误解合同撤销的问题上,应结合实际情况,参照上述法律规定进行处理。

如果存在被胁迫签订合同的情形,合同本身并非当然有效。被胁迫方可以依法申请撤销合同,一旦合同被撤销,则自始没有法律约束力。提出撤销请求需要在法定期限内(即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进行。对于具体的案件情况,建议当事人及时寻求专业律师的帮助,以便更准确地判断和处理此类问题。

【温馨提示】由于不同地区的法院在审判尺度上可能存在细微差别,因此当您遇到法律问题时,我们建议您尽快咨询专业律师。法头条作为您身边的法律服务平台,汇集了全国各地3万+高效率、服务评价好的专业律师团队,您可以直接在线咨询我们,省时又省心!

相关阅读更多>>
  • 地役权制度是怎样规定的
    地役权是指不动产权利人为了某特定不动产的便利而使用他人不动产,使其负一定负担的物权。在地役权法律关系中,需要其他土地提供便利的土地被称为“需役地”,而提供此种便利的土地称为“供役地”。关于“地役权制度是怎样规定的?”的相关问题,法头条法务整理了相关资料,听听法头条法务给出了哪些意见吧。...
    时间:2025.07.08
  • 国家免息创业贷款15万去哪里申请
    在当下鼓励创新创业的大环境中,国家免息创业贷款成为许多创业者启动项目的重要资金助力。但不少怀揣创业梦想的人,对这笔贷款的申请途径与所需手续一知半解。接下来,小编将依据相关法律条款,为大家详细梳理国家免息创业贷款15万的申请攻略。...
    时间:2025.07.04
  • 签订阴阳合同被列举为逃税手段,意味着双方应受到什么处罚?
    在商业交易与民事活动中,阴阳合同作为一种隐蔽的违法手段,常被用于逃避税收监管或损害第三方利益。其本质是通过签订两份内容不一致的合同,一份公开备案,一份私下履行,实现非法目的。随着税收征管力度加强和法律对合同效力的严格审查,阴阳合同的法律风险日益凸显。...
    时间:2025.07.02
  • 2025年律师费收费标准是多少?
    在遇到法律上面的纠纷时,通常需要聘请律师来为自己打官司。律师作为代理人提供法律服务是需要收取相关费用的,律师费收费标准根据服务内容、案件类型及地区差异而有所不同,同时涉及财产的案件和不涉及财产的案件收费也是有很大的区别。...
    时间:2025.07.01
  • 2025年合同有效期与诉讼时效?
    本回答旨在探讨合同有效期与诉讼时效之间的区别及其在法律实践中的应用。合同有效期指的是合同双方约定的合同权利义务存续的时间长度,而诉讼时效则是指权利人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其民事权利的有效期限。两者虽有联系但性质不同,前者属于合同法范畴,后者则更多涉及民法典中关于时效的规定。...
    时间:2025.05.16
  • 2025年如何确定合同价款具体数额标准?
    在确定合同价款的具体数额标准时,应当依据合同双方的真实意思表示,并且遵循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通常情况下,合同价款的确定需要考虑商品或服务的成本、市场价格、供需关系等因素。此外,《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提供了关于合同成立及效力等方面的基本原则与规则。...
    时间:2025.05.15
  • 签订合同时未注明日期有效吗?
    在合同签订过程中,未注明日期并不必然导致合同无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相关规定,只要合同双方意思表示真实、内容合法且不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即便缺少日期,合同依然可以成立并生效。但为避免日后可能产生的争议,建议在合同中明确记载签署日期。...
    时间:2025.05.12
  • 2025年代理合同解除后存货如何处理?
    在代理合同解除后,存货的处理问题需要根据双方签订的具体合同条款以及相关法律法规进行。一般而言,如果合同中有关于解除合同时存货处理的具体约定,则应按照约定执行;若无明确约定,则需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相关法律规定来解决。...
    时间:2025.05.11
  • 2025年协议期限届满后自动续约吗?
    协议期限届满后是否自动续约,主要取决于双方当事人在合同中是否有明确约定。如果合同中明确规定了期满自动续约条款,则按照该约定执行;若无此约定,则协议一般不会自动延续,除非双方达成新的协议或依据法律规定存在特殊情形。...
    时间:2025.05.04
  • 2025年合同违约后应采取什么补救措施?
    在合同一方出现违约行为时,另一方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这些措施包括但不限于要求继续履行合同、请求赔偿损失、支付违约金等。根据我国《民法典》相关规定,受害方有权选择最适合自身利益的方式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时间:2025.04.30
遇到法律问题,上法头条在线咨询律师!快速提问,分分钟帮你解答法律咨询!

Copyright © 2025 法头条 厦门大搜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闽ICP备2021008539号

全国律师咨询热线电话:400-668-6166 网站地图

法头条
手机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