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门
- A~G
- H~L
- M~T
- U~Z
2024年债务重组与和解协议可否进行司法撤销?
债务重组与和解协议可否进行司法撤销?
根据《合同法》第五十四条的规定,因重大误解订立的合同,或者在订立合同时显失公平的,当事人一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此外,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的合同,受损害方也有权请求予以撤销。
在债务重组与和解协议中,如果存在上述情况,如债权人或债务人在签订协议时受到欺诈、胁迫,或者协议内容明显不公平,超出了正常商业风险范围,抑或协议本身违反了国家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那么该协议可以依法被申请撤销。
【引用法条】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五十四条:下列合同,当事人一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一)因重大误解订立的;(二)在订立合同时显失公平的。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的合同,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
2. 其他相关司法解释和地方法规也可能对债务重组与和解协议的撤销条件作出具体规定。
债务重组协议是否具有法律约束力?
债务重组协议是指在债务人无法按时足额清偿债务时,债权人与债务人经协商一致,对原有债务的偿还方式进行重新安排和调整的协议。这种协议在双方自愿、平等、公正的基础上达成,并且不违反法律法规强制性规定的情况下,是具有法律约束力的。
首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零二条的规定,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时生效,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债务重组协议作为合同的一种形式,只要其内容真实反映了双方的意思自治,没有欺诈、胁迫、恶意串通等导致合同无效或可撤销的情形,即具有法律效力。
其次,《企业破产法》第七十条也规定了在破产程序中,债务人可以与债权人会议达成和解协议,对债务进行重组,该和解协议经人民法院认可后,对全体债权人均有约束力。
【引用法条】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零二条: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时生效,但是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合同生效后,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全面履行自己的义务。
2. 《企业破产法》第七十条:债务人或者债权人可以依照本法规定,直接向人民法院申请和解;也可以在人民法院受理破产申请后、宣告债务人破产前,向人民法院申请和解。和解协议草案经债权人会议通过并经人民法院裁定认可的,由债务人和管理人负责执行。
债务重组协议在符合法律规定的情况下,具备法律约束力,各方均应遵守并执行协议内容。
债务和解协议在何种情况下生效?
债务和解协议的生效,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条件:
1. 当事人意思表示真实:债务和解是合同的一种,其成立与生效首先要求当事人在达成协议时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并且意思表示真实自愿,不存在欺诈、胁迫、误解等影响意思表示真实的情况。
2. 协议内容合法:债务和解协议的内容必须符合法律规定,不得违反公序良俗,不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例如,不能约定通过非法手段免除债务,或者约定明显不公平的债务清偿条件。
3. 协议形式合规:根据《民法典》的规定,对于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一般应采用书面形式。债务和解协议通常需要以书面形式签订,明确载明双方当事人的姓名或名称、债权债务关系、和解方案等内容,并由双方签字或盖章确认。
4. 和解协议履行或公证:部分情况下,为了增强协议效力,当事人可能会选择对债务和解协议进行公证。经公证的债权文书具有强制执行效力,一旦债务人不履行协议,债权人可以直接向法院申请执行。
【引用法条】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条:“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二)意思表示真实;(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百六十九条:“当事人订立合同,可以采用书面形式、口头形式或者其他形式。书面形式是合同书、信件、电报、电传、传真等可以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的形式。以电子数据交换、电子邮件等方式能够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并可以随时调取查用的数据电文,视为书面形式。”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法》第三十七条:“对经公证的以给付为内容并载明债务人愿意接受强制执行承诺的债权文书,债务人不履行或者履行不适当的,债权人可以依法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申请执行。”
债务重组与和解协议的效力应得到尊重和维护,但在出现法定可撤销事由时,法律赋予了当事人请求司法机关予以撤销的权利,这是为了保障各方合法权益,维护市场交易秩序的公正性和稳定性。在签订此类协议时,各方务必遵循诚实信用原则,确保协议内容合法、公平、自愿,以避免事后引发撤销纠纷。
『温馨提示』以上是法头条法务对“债务重组与和解协议可否进行司法撤销”问题的解答,如果您需要更多法律帮助,请到法头条进行咨询。
-
李女士因委托妹夫通过支付宝转账2万元归还朋友借款,却因收款方同名同姓且账号后缀被隐藏,误将款项转入陌生人李先生的账户。发现错误后,李女士立即联系支付宝客服协调,并多次与李先生沟通,但对方不仅拒绝还款,还删除收款记录、否认收到款项。经法院审理,最终判决李先生构成不当得利,需返还2万元及利息。下面小编为您详...时间:2025.07.30
-
近日,发生一起“存款清零”事件:康某存入银行的35万元用于儿子结婚,取款时却发现账户余额为零。经调查,银行因康某曾为他人借款提供连带责任保证,擅自扣划其存款用于偿还债务。这一事件引发公众对“银行违法划扣”和“连带担保责任范围”的双重关注。下面小编将从法律实务角度,结合法律及典型案例,解析银行违法划扣存款...时间:2025.07.30
-
2025年,我国限制高消费政策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限制被执行人高消费及有关消费的若干规定》基础上进一步细化,结合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需求,对限制范围、执行标准及权利救济机制作出明确规范。...时间:2025.07.28
-
中国执行信息公开网作为司法执行信息的重要载体,其公示的被执行人信息既是司法权威的体现,也是社会信用体系的关键环节。被执行人信息的公示不仅关乎当事人自身的法律责任,更因涉及子女教育、就业等权益而引发社会广泛关注。...时间:2025.07.23
-
信用卡逾期上征信的时间因银行政策、逾期金额及场景而异。2025年新规明确,多数银行提供1-5天宽限期,但工商银行、部分农行贷款执行“零容忍”政策,逾期即上报;信用卡最低还款逾期无宽限期,次日即启动上报。逾期超30天必上征信,标记为“短期逾期”,影响房贷车贷审批;超90天则列为“不良贷款”,记录保留5年,可能触发法律...时间:2025.07.18
-
小额贷款因申请便捷、放款快,成为许多人应急的选择,但若未能按时还款,借款人将面临多重后果。从信用受损、高额罚息到催收骚扰,甚至可能被起诉并列入失信名单,影响出行、消费及子女教育。更严重者,若存在恶意逃债或伪造资料骗贷行为,可能面临刑事处罚。法头条小编整理了相关资料,将在下文中告诉大家“贷款纠纷”的相关...时间:2025.07.18
-
信用卡消费已成为现代生活中常见的支付方式,但因过度透支或突发变故导致的债务问题也日益凸显。当持卡人因意外或疾病去世,留下未偿还的信用卡债务时,其家人是否需要承担还款责任?尤其是当欠款金额较大且无配偶、仅有父母的情况下,法律如何界定责任边界?...时间:2025.07.17
-
“父债子偿”是民间的一种说法,近日重庆一男子因生意困难欠下百余万债务,希望女儿帮忙还债,却引发家庭矛盾。在此案件中该男子曾将开发商抵押的两套房产过户给女儿,后其女儿将房产出售,因此认为女儿应该帮忙还债。那么“父债子偿”的说法在本事件中是否适用呢?其女儿是否有义务偿还?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解读。...时间:2025.07.10
-
父母与子女虽血脉相连,但在法律层面,双方的民事责任通常是独立的。当父亲欠下百万债务,子女是否有义务偿还,以及不继承遗产是否就无需承担债务,这些问题需要依据法律规定来明确,下面小编将为您详细解析。...时间:2025.07.10
-
失信人名单免费查询的官方网站是中国执行信息公开网。通过中国执行信息公开网查询失信人名单是免费且官方的途径,能够确保查询结果的准确性和权威性。在查询过程中,请确保输入的信息准确无误,以便获取最准确的查询结果。关于“失信人名单查询官网免费查询?”的相关问题,法头条法务整理了相关资料,听听法头条法务给出了哪...时间:2025.07.07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