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身边的法律顾问
服务热线:400-668-6166
手机站

扫描二维码

进入手机站

马力宏律师

十万以上诈骗判几年?

发布时间:2025.08.27 10:34:59
诈骗犯罪作为侵犯财产权的典型犯罪类型,其定罪量刑标准直接关系到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根据我国司法解释,诈骗罪的认定需同时满足主观故意、客观行为及财产损失三重要件,而量刑则以诈骗数额为核心基准,结合犯罪情节、悔罪表现等综合判定。

十万以上诈骗判几年?

  根据《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及司法解释,诈骗公私财物价值达到十万元以上的,属于“数额巨大”情形,基准刑为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具体量刑需综合考量以下因素:

  从轻情节

  犯罪嫌疑人具有自首、立功、退赃退赔、认罪认罚等情节,法院可在法定刑幅度内从轻或减轻处罚。主动退还全部或部分赃款、取得被害人谅解等,均可能成为量刑优化的依据。

  从重情节

  存在累犯、诈骗手段恶劣、造成严重社会影响等情形,法院可能突破基准刑上限,判处更重刑罚。

  数额与情节的叠加效应

  在“数额巨大”基础上,同时存在其他严重情节,量刑可能趋近十年有期徒刑上限。

  法律依据

  《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

  诈骗公私财物,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

  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

诈骗认定的三个条件

  诈骗罪的成立需同时满足以下三重要件,缺一不可:

  主观故意

  行为人必须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即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导致他人财产损失,仍积极追求或放任该结果发生。通过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骗取财物,意图永久性剥夺他人财产所有权。

  客观行为

  行为人需实施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欺诈手段,使被害人陷入错误认识。欺诈行为包括但不限于伪造文件、编造投资项目、冒充身份等,其核心在于制造虚假信息或掩盖真实情况。

  财产处分与损失

  被害人需基于错误认识自愿处分财产,且行为人实际取得财物,导致被害人遭受财产损失。被害人未因欺诈行为处分财产,或行为人未实际取得财物,则不构成诈骗罪。

相关阅读更多>>
  • 女子被风水师骗936万投湖自杀,诈骗罪量刑标准是怎么样的?
    近年来,利用封建迷信实施诈骗的案件频发,严重侵害公民财产权益与社会信任体系。下面小编将聚焦一起风水师骗取936万元致人自杀的典型案件,结合我国刑法规定,系统解析诈骗罪的量刑标准,揭示法律对非法占有行为的严厉规制逻辑。...
    时间:2025.08.13
  • 诈骗犯罪一般判刑多久数额巨大
    在司法实践中,诈骗犯罪作为侵犯财产权益的常见犯罪类型,其定罪量刑标准直接关系到司法公正与社会秩序的维护。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诈骗手段日益复杂,涉案金额不断攀升,如何准确界定诈骗犯罪的立案标准及量刑范围成为司法实务中的重点问题。...
    时间:2025.06.11
  • 诈骗犯罪20万一般判刑多久?
    随着经济活动的日益复杂化,诈骗犯罪呈现多发态势,不仅严重侵害公民财产权益,也对社会信任体系造成冲击。诈骗犯罪的量刑标准与司法程序是公众关注的焦点,尤其是涉及较大金额的案件,其量刑幅度、刑事拘留期限及最终判决时间,直接关系到犯罪嫌疑人的法律责任认定与司法公正的实现。...
    时间:2025.06.05
  • 2024年如何运用科技手段提升治安部门对诈骗犯罪的侦破能力?
    在当前信息化、网络化的社会背景下,诈骗犯罪手段不断翻新,科技手段的运用对提升治安部门侦破诈骗犯罪的能力具有关键性作用。通过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区块链技术等前沿科技工具,可以提高案件线索发现、证据收集、行为模式识别等方面的效率和准确性,进而实现对诈骗犯罪的精准打击。...
    时间:2024.03.06
  • 团伙诈骗犯罪可以撤案吗?
    团伙诈骗是一种犯罪行为,它通过团伙协作、分工合作,利用各种手段欺骗他人,从而达到获取非法利益的目的。这种犯罪行为不仅会给受害人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还会对他们的心理造成极大的伤害。因此,我们应该加强防范意识,提高警惕性,不要轻易相信陌生人,同时也要加强法律意识,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这其中还包含了多种不同...
    时间:2023.10.11
遇到法律问题,上法头条在线咨询律师!快速提问,分分钟帮你解答法律咨询!

Copyright © 2025 法头条 厦门大搜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闽ICP备2021008539号

全国律师咨询热线电话:400-668-6166 网站地图

法头条
手机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