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门
- A~G
- H~L
- M~T
- U~Z
2025年法律咨询网络购物被骗怎么办?
法律咨询网络购物被骗怎么办?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消费者在进行网络交易时享有安全保障权和知情权等多项权益。如果消费者发现自己受到了欺诈,有权要求商家赔偿相应的损失;同时,网络交易平台有责任向消费者提供商家的真实身份信息。若因平台未能履行合理的审核职责而导致消费者遭受损害,该平台也需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对于任何涉嫌违法犯罪的行为,消费者应当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处理。
法律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四十四条 消费者通过网络交易平台购买商品或者接受服务,其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可以向销售者或者服务者要求赔偿。网络交易平台提供者不能提供销售者或者服务者的真是名称、地址和有效联系方式的,消费者也可以向网络交易平台提供者要求赔偿;网络交易平台提供者作出更有利于消费者的承诺的,应当履行承诺。网络交易平台提供者赔偿后,有权向销售者或者服务者追偿。
2.《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第三十八条 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平台内经营者销售的商品或者提供的服务不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的要求,或者有其他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行为,未采取必要措施的,依法与该平台内经营者承担连带责任。对关系消费者生命健康的商品或者服务,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对平台内经营者的资质资格未尽到审核义务,或者对消费者未尽到安全保障义务,造成消费者损害的,依法承担相应的责任。
法律咨询商标被侵权,法律追责步骤是?
当遭遇商标侵权时,权利人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一是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二是向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原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进行投诉。在决定采取法律行动前,建议首先做好证据的收集与固定工作,这包括但不限于能够证明侵权行为存在的材料、以及侵权商品的具体样本等。此外,还可以考虑通过律师向侵权方发送正式函件,要求对方立即停止侵权行为,并对造成的损失给予相应赔偿。这样的步骤有助于有效维护自身权益。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第六十条规定,“有本法第五十七条所列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行为之一,引起纠纷的,由当事人协商解决;不愿协商或者协商不成的,商标注册人或者利害关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也可以请求市场监管部门处理。”
签订购房合同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在签订购房合同时,为了确保合同的合法性和有效性,并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1.核实卖方身份与资格:首先确认卖方是否为房产的所有权人或具有处分该房产的权利。如果卖方是代理人,则需检查其代理权限的有效性。
2.详细了解房屋状况:包括但不限于房屋的确切位置、建筑面积、结构类型等基本信息。此外,还需查明该房产是否存在抵押贷款、被查封等情况。
3.明确付款方式及时间安排:双方应对房款支付的方式(如一次性付清、分期支付)、总金额以及每期付款的具体时间做出明确规定。
4.确定交房日期及相关条件:合同中应具体说明房屋交付使用的预期时间点以及交房时房屋应有的状态标准。
5.设定违约责任条款:对于任何一方违反合同规定的行为,都应在合同内事先约定相应的法律责任和赔偿机制。
6. 指定争议解决途径:建议在合同中明确一旦出现分歧将采取何种方式来解决,例如通过协商、第三方调解或是法院诉讼等方式。
7. 考虑添加特殊要求或补充说明:根据个人需求,在合同中加入关于装修规格、物业管理费用承担等方面的额外条款。
8. 签署正式文件并妥善保存副本:确保所有达成一致的意见都被准确无误地记录下来,并由买卖双方签字盖章予以确认;同时保留好相关文件的复印件作为日后可能需要的法律依据。
遵循上述指南可以帮助您更安全有效地完成房产交易过程。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零一条:“当事人订立合同,可以采用书面形式、口头形式或者其他形式。”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第三十八条:“商品房预售实行许可制度。未取得商品房预售许可证的,不得进行商品房预售活动。”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零五条:“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
面对网络购物中的欺诈行为,消费者应该积极利用法律赋予的权利维护自身利益。同时,加强自我防范意识,选择信誉良好的商家进行交易,也是减少风险的有效方式之一。
【温馨提示】想要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了解法律知识是必不可少的。当您需要委托专业律师时,欢迎访问法头条平台,我们将为您找到经验丰富、擅长处理类似案件的本地律师,为您提供全方位的法律服务!
-
在暴力冲突中,持刀刺伤他人的行为可能构成故意伤害罪或故意杀人罪,二者虽同属暴力犯罪,但主观故意和法律后果存在本质差异。司法实践中,区分二者需综合行为时的工具选择、打击部位、力度及行为后的态度等多重因素。...时间:2025.05.15
-
属地原则是指法律效力通常仅限于其颁布地的地域范围内,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司法实践的需求,异地执行法律效力的问题日益凸显。本文将围绕此问题展开讨论,分析在属地原则框架下,我国现行法律规定对于异地执行的具体要求及其合法性基础。...时间:2025.05.15
-
随着城市人口流动加速,行人间的碰撞纠纷与工伤事故引发的赔偿争议日益增多。法律对行人安全距离未作强制性规定,但十级伤残赔偿标准已形成明确的法律框架。下面小编将解析行人安全距离的归责原则,并系统梳理十级伤残赔偿的法律依据与计算方式,为公众提供清晰的法律指引。...时间:2025.05.15
-
在法律体系下,民事法律的变更通常不会对已经结案的案件产生影响。这一原则主要基于法不溯及既往的原则,旨在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不受新法实施前行为的影响。...时间:2025.05.15
-
在我国刑法中死刑是最为严厉的刑罚,但是死刑是有最小年龄的限制,在我国被判处死刑的最低年龄是18周岁。未满18周岁以及孕妇是不适用死刑的,同时审判时已满75周岁的人,一般不适用死刑,但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死亡的除外。...时间:2025.05.14
-
教师没收学生物品与体罚行为的合法性判断,需以法律授权与行为目的为基准。学生及家长应增强维权意识,通过合法途径主张权益;教育部门与学校则需完善监管机制,强化教师法治培训,杜绝侵害学生权益的行为。...时间:2025.05.14
-
伪造人民币是严重破坏国家金融秩序与公共信用的犯罪行为,我国法律对此类行为始终保持高压打击态势。从刑法条文到司法解释,均对伪造货币的构成要件、量刑标准及关联犯罪作出明确规定。...时间:2025.05.14
-
冤假错案的纠正与国家补偿机制是维护司法公正、保障公民权利的重要法律制度。我国的法律法规及相关司法解释进一步细化了冤假错案的补偿标准与投诉路径。下面小编将系统梳理国家补偿的具体标准,并明确受害者可通过哪些渠道依法维权。...时间:2025.05.14
-
非法同居作为法律与社会议题长期存在,其法律定性随社会观念与立法完善持续演变。随着我国法律体系明确区分了不同类型同居行为的法律后果,既保持对婚姻制度的刚性保护,又为个人生活选择留出空间。下面小编将解析非法同居的存续状态,并系统梳理婚内非法同居的法律处理路径。...时间:2025.05.14
-
直播打赏作为新兴消费模式,在法律层面涉及网络服务合同、赠与行为效力及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等多重争议。近年来,随着未成年人打赏纠纷频发,相关法律规定逐步完善,明确区分了未成年人打赏与成年人自愿消费的法律后果。...时间:2025.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