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身边的法律顾问
服务热线:400-668-6166
手机站

扫描二维码

进入手机站

马力宏律师

2025年寻衅滋事属于刑事犯罪吗?

发布时间:2025.02.09 11:49:21
2025年寻衅滋事属于刑事犯罪,并受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条的明确界定和处罚。公民应当遵守法律,不得从事寻衅滋事等违法犯罪行为,以维护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法头条小编整理了相关资料,将在下文中告诉大家“寻衅滋事”的相关问题。

2025年寻衅滋事属于刑事犯罪吗?

  2025年寻衅滋事属于刑事犯罪。以下是关于寻衅滋事罪及其相关的详细法律条款:

  一、寻衅滋事罪的定义

  寻衅滋事罪是指行为人肆意挑衅,随意殴打、骚扰他人或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或者在公共场所起哄闹事,从而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行为。

  二、相关的法律条款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条的规定,明确界定了寻衅滋事罪及其处罚标准:

  基本条款:

  有下列寻衅滋事行为之一,破坏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随意殴打他人,情节恶劣的;

  追逐、拦截、辱骂、恐吓他人,情节恶劣的;

  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情节严重的;

  在公共场所起哄闹事,造成公共场所秩序严重混乱的。

  加重处罚条款:

  纠集他人多次实施前款行为,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可以并处罚金。这里的“多次”通常指三次以上,且每次行为均构成犯罪。

  三、量刑时的考虑因素

  在量刑时,法院会综合考虑行为人的主观恶性、社会危害性、悔罪表现以及是否积极赔偿被害人损失或取得谅解等因素。若行为人表现出认罪、悔罪态度,并积极赔偿被害人损失或取得谅解,法院可能会考虑从轻处罚。

  四、与其他犯罪的竞合处理

  寻衅滋事行为有时可能与其他犯罪如故意杀人、故意伤害、抢劫等并存。在此情况下,应依法选择一重罪论处,即根据行为人所触犯的数个罪名中法定刑较重的罪名定罪处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条

  有下列寻衅滋事行为之一,破坏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1、随意殴打他人,情节恶劣的;

  2、追逐、拦截、辱骂、恐吓他人,情节恶劣的;

  3、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情节严重的;

  4、在公共场所起哄闹事,造成公共场所秩序严重混乱的。

  纠集他人多次实施前款行为,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可以并处罚金。

寻衅滋事致人死亡会受到什么处罚?

  寻衅滋事致人死亡是一种极其严重的犯罪行为,将受到法律的严厉制裁。以下是对该行为处罚及其相关详细法律条款的阐述:

  一、处罚概述

  寻衅滋事致人死亡通常不再按照寻衅滋事罪处罚,而是会转化为故意伤害或故意杀人罪进行定罪量刑。这是因为寻衅滋事是一个行为,而出现死亡是一个严重后果,会按照《刑法》中关于故意伤害致人死亡或故意杀人的规定进行处罚。

  二、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的法律条款及处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的规定,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因此,寻衅滋事致人死亡的,若构成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将受到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的处罚。

  三、故意杀人的法律条款及处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的规定,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若行为人以寻衅滋事为手段,故意地非法剥夺他人生命,那么该行为可能构成故意杀人罪,将按照上述规定进行处罚。

  四、量刑时的考虑因素

  在量刑时,法院会综合考虑行为人的犯罪情节、手段、后果以及行为人的主观恶性等因素。若行为人具有自首、立功等法定从轻或减轻处罚情节,法院在量刑时会予以考虑。同时,对于寻衅滋事致人死亡的情况,由于后果严重,通常会给予较重的刑罚。

  五、民事赔偿

  此外,寻衅滋事致人死亡还可能涉及民事赔偿部分,包括死者家属的丧葬费、抚养费、精神损害抚慰金等赔偿的合理计算。这部分赔偿由法院在附带民事诉讼部分进行审理和判决。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条

  有下列寻衅滋事行为之一,破坏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1、随意殴打他人,情节恶劣的;

  2、追逐、拦截、辱骂、恐吓他人,情节恶劣的;

  3、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情节严重的;

  4、在公共场所起哄闹事,造成公共场所秩序严重混乱的。

  纠集他人多次实施前款行为,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可以并处罚金。

  以上则是关于“寻衅滋事”的详细内容,法头条小编已经在上文中进行了讲解,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对您有所帮助。要是您在这方面还有疑问的话,可以直接来电咨询我们法头条的在线律师。

相关阅读更多>>
  • 2025年寻衅滋事的判定条件是什么?
    2025年寻衅滋事的判定条件及相关法律条款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条的规定。若行为人实施寻衅滋事行为,同时符合寻衅滋事罪和故意杀人罪、故意伤害罪、故意毁坏财物罪、敲诈勒索罪、抢夺罪、抢劫罪等罪的构成要件,应依照处罚较重的犯罪定罪处罚。法头条小编整理了相关资料,将在下文中告诉大家“寻衅滋事...
    时间:2025.02.05
  • 2025年怎么处理寻衅滋事案件?
    2025年处理寻衅滋事案件的方式主要包括行政处罚、刑事处罚和民事赔偿等。在处理过程中,将依法进行报案与立案、调查取证、审查起诉、审判与执行等程序。相关的详细法律条款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相关规定。法头条小编整理了相关资料,将在下文中告诉大家“寻衅滋事”的相关问题...
    时间:2025.01.26
  • 2025年寻衅滋事的行为有哪些?
    寻衅滋事行为严重破坏了社会秩序和他人正常生活,法律对此类行为有明确的处罚规定。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当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尊重他人的权利和尊严,远离任何形式的寻衅滋事行为。法头条小编整理了相关资料,将在下文中告诉大家“寻衅滋事”的相关问题。...
    时间:2025.01.25
  • 轻微冲突是否构成寻衅滋事行为?
    轻微冲突是否构成寻衅滋事行为需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判断如果行为人出于挑衅、发泄情绪等目的,在公共场所无故殴打他人或者追逐、拦截、辱骂、恐吓他人,情节较轻但仍造成一定社会影响的,则可能被认定为寻衅滋事。但若只是日常生活中因误会或小摩擦引发的口角争执且未达到扰乱公共秩序的程度,则不构成该罪。...
    时间:2025.01.14
  • 2024年被寻衅滋事方可以要求赔偿吗?
    2024年,被寻衅滋事方在遭受不法侵害后,有权要求赔偿。在要求赔偿时,被寻衅滋事方应依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合理确定赔偿数额,并及时收集证据以支持自己的赔偿请求。同时,也需要注意诉讼时效的限制,确保在法定的诉讼时效期间内提起诉讼或仲裁要求赔偿。法头条小编整理了相关资料,将在下文中告诉大家“寻衅滋事”的相关...
    时间:2024.12.05
  • 2024年寻衅滋事该怎么处理?
    2024年寻衅滋事的处理方式包括行政处罚和刑事处罚两种。具体采取哪种处理方式取决于行为的性质、严重程度以及对社会秩序的破坏程度。在处理寻衅滋事案件时,应严格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公正、公平的处理,以维护社会秩序和公民合法权益。法头条小编整理了相关资料,将在下文中告诉大家“寻衅滋事”的相关问题。...
    时间:2024.12.05
  • 2024年被寻衅滋事方致人受伤的会受到处罚吗?
    被寻衅滋事方在自卫或反击过程中致人受伤,是否会受到处罚以及处罚的轻重,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判断。如果行为构成正当防卫,则不需要承担刑事责任;如果构成防卫过当或故意伤害罪,则需要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因此,在面对寻衅滋事行为时,应保持冷静和克制,尽量通过合法途径来维护自己的权益。法头条小编整理了相关资料,将...
    时间:2024.12.05
  • 2024年寻衅滋事量刑情节是怎么样的?
    寻衅滋事罪的量刑情节和法律条款都是根据行为的恶劣程度和对社会秩序的破坏程度来确定的。在司法实践中,法院将全面权衡各方面因素,并结合具体案情及相关法律法规来做出最终的判决。法头条小编整理了相关资料,将在下文中告诉大家“寻衅滋事”的相关问题。...
    时间:2024.12.05
  • 寻衅滋事该怎么处理?
    寻衅滋事属于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的一种,其法律条款明确规定了具体的行为表现和相应的处罚措施。在处理寻衅滋事案件时,应依法进行定性和量刑,以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法头条小编整理了相关资料,将在下文中告诉大家“寻衅滋事”的相关问题。...
    时间:2024.11.21
  • 2024年打架斗殴属于寻衅滋事罪吗?
    这个事件定性不是一定就是寻衅滋事罪,要综合情况来看。要是斗殴有故意伤人、追着别人打、侮辱恐吓别人这些明显的寻衅意图,而且情节严重,那就可能构成寻衅滋事罪。反过来,一般性的斗殴,没有很恶劣的情节,大多数是治安违法,不一定会涉及到刑事犯罪。关于“2024年打架斗殴属于寻衅滋事罪吗”的问题,下面法头条法务为您进...
    时间:2024.10.10
遇到法律问题,上法头条在线咨询律师!快速提问,分分钟帮你解答法律咨询!

Copyright © 2025 法头条 厦门大搜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闽ICP备2021008539号

全国律师咨询热线电话:400-668-6166 网站地图

法头条
手机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