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身边的法律顾问
服务热线:400-668-6166
手机站

扫描二维码

进入手机站

马力宏律师

2024年过失犯罪有哪些罪名名称?

发布时间:2024.08.11 09:20:15
对于过失犯罪的类型文章中仅列举了部分常见的过失犯罪,实际上过失犯罪的罪名远不止这些。在具体案件中,应根据行为人的主观过错、行为方式、危害结果等因素综合判断其是否构成过失犯罪以及构成何种过失犯罪。法头条小编整理了相关资料,将在下文中告诉大家“过失犯罪”的相关问题。

2024年过失犯罪有哪些罪名名称?

  2024年过失犯罪的罪名涵盖了多个领域,主要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类:

  一、危害公共安全类过失犯罪

  失火罪:因过失引起火灾,危害公共安全,致人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

  过失决水罪:过失导致水灾,危害公共安全,致人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

  过失爆炸罪:过失引起爆炸,危害公共安全,致人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

  过失投放危险物质罪:过失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

  过失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过失使用放火、决水、爆炸、投放危险物质以外的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

  过失损坏交通工具罪:过失破坏火车、汽车、电车、船只、航空器,足以使火车、汽车、电车、船只、航空器发生倾覆、毁坏危险的行为。

  过失损坏交通设施罪:过失破坏轨道、桥梁、隧道、公路、机场、航道、灯塔、标志或者进行其他破坏活动,足以使火车、汽车、电车、船只、航空器发生倾覆、毁坏危险的行为。

  过失损坏电力设备罪:过失破坏电力设备,危害公共安全,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

  过失损坏易燃易爆设备罪:过失破坏燃气或者其他易燃易爆设备,危害公共安全,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

  二、交通运输类过失犯罪

  交通肇事罪: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

  三、生产安全类过失犯罪

  重大责任事故罪:在生产、作业中违反有关安全管理的规定,因而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行为。

  强令违章冒险作业罪:强令他人违章冒险作业,或者明知存在重大事故隐患而不排除,仍冒险组织作业,因而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行为。

  重大劳动安全事故罪:安全生产设施或者安全生产条件不符合国家规定,因而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行为。

  大型群众性活动重大安全事故罪:举办大型群众性活动违反安全管理规定,因而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行为。

  四、其他过失犯罪

  过失致人死亡罪:过失致人死亡的行为。

  过失致人重伤罪:过失致人重伤的行为。

  过失损毁文物罪:过失损毁国家保护的珍贵文物或者被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文物的行为。

  过失破坏武器装备、军事设施、军事通信罪:过失破坏武器装备、军事设施、军事通信的行为。

  过失提供不合格武器装备、军事设施罪:将不合格的武器装备、军事设施提供给武装部队的行为。

  过失泄露国家秘密罪:过失泄露国家秘密,情节严重的行为。

  过失泄露军事秘密罪:过失泄露军事秘密,情节严重的行为。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十五条

  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

过失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刑罚吗?

  过失犯罪较轻的情况下,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免除刑罚的,但并非所有过失犯罪情节较轻的情况都可以免除刑罚。这主要取决于具体的法律规定和案件情况。

  一、法律详情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十七条的规定:“对于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的,可以免予刑事处罚,但是可以根据案件的不同情况,予以训诫或者责令具结悔过、赔礼道歉、赔偿损失,或者由主管部门予以行政处罚或者行政处分。” 这是过失犯罪可能免于刑事处罚的主要法律依据。

  二、免除刑罚的条件

  过失犯罪要免除刑罚,通常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犯罪情节轻微:这是免除刑罚的前提条件。如果过失犯罪的情节较为严重,造成了较大的危害后果,则一般不宜免除刑罚。

  不需要判处刑罚:即使犯罪情节轻微,但如果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和法律规定,认为仍然需要判处刑罚以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则也不能免除刑罚。

  三、具体案例分析

  在实际案件中,是否免除刑罚还需要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判断。例如,在交通肇事案件中,如果行为人虽然违反了交通运输管理法规,但主观上并无故意,且事故后果相对较轻,行为人能够积极赔偿损失并取得被害人谅解,那么法院在量刑时可能会考虑免除刑罚。

  四、注意事项

  免于刑事处罚并不等同于无罪判决。免予刑事处罚是认为犯罪嫌疑人有罪,但因法定情况不处罚,即有罪而免罚。

  免于刑事处罚后,法院可以根据案件的不同情况,对犯罪嫌疑人予以训诫或者责令具结悔过、赔礼道歉、赔偿损失等措施。此外,主管部门还可以对其予以行政处罚或者行政处分。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十五条

  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十七条

  对于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的,可以免予刑事处罚,但是可以根据案件的不同情况,予以训诫或者责令具结悔过、赔礼道歉、赔偿损失,或者由主管部门予以行政处罚或者行政处分。

  以上则是关于“过失犯罪”的详细内容,法头条小编已经在上文中进行了讲解,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对您有所帮助。要是您在这方面还有疑问的话,可以直接来电咨询我们法头条的在线律师。

相关阅读更多>>
  • 男子被判3次死刑才执行法律依据是什么?
    近日,湖南娄底一男子因三次被判死刑方被执行的事件引发社会对死刑制度的广泛讨论。下面小编将从法律条文与司法实践出发,系统解析死刑判决的复核机制与执行标准,揭示这一特殊案件背后的法律逻辑。...
    时间:2025.09.02
  • 四川南充一村庄疑挖出珍贵乌木,私挖滥采乌木会怎么处罚?
    四川南充南部县东坝镇大地坝村一桩疑似乌木事件引发社会关注。村民发现疑似乌木后,有人试图运走被及时拦下,当地政府已介入调查并采样送检。乌木作为不可再生的珍贵自然资源,其法律属性、开采规范及交易规则均受到严格规制。下面小编为您具体解答相关问题。...
    时间:2025.09.02
  • 银行卡异地冻结算不算有案底?
    银行卡异地冻结是账户所有者可能遭遇的突发状况,涉及司法程序、银行风控等多重因素。许多人担忧冻结是否意味着留下案底,或对冻结原因感到困惑。法头条小编整理了相关资料,将在下文中告诉大家“银行卡异地冻结”的相关问题。...
    时间:2025.09.02
  • 2025行政处罚决定书几日内送达?
    行政处罚决定书的送达与撤销是行政执法程序中的关键环节,直接关系到当事人权益保障与行政行为的合法性。法头条小编整理了相关资料,将在下文中告诉大家“行政处罚”的相关问题。...
    时间:2025.09.02
  • 非法入侵他人住宅罪怎么认定?
    住宅是公民生活安宁的私密空间,非法侵入行为不仅侵犯居住权,更可能触犯刑法。法律对住宅安宁权的保护涵盖“未经同意闯入”与“拒不退出”两种情形,且需结合行为手段、主观故意及后果综合判断。法头条小编整理了相关资料,将在下文中告诉大家“强闯民宅”的相关问题。...
    时间:2025.09.02
  • 非法限制他人自由怎么处罚?死人会坐牢吗?
    非法限制他人自由是侵害公民基本权利的违法行为,其法律后果与行为严重程度直接相关。从行政处罚到刑事追责,法律对人身自由的保护形成多层次规制体系。法头条小编整理了相关资料,将在下文中告诉大家“非法拘禁他人”的相关问题。...
    时间:2025.09.02
  • 非法限制他人自由属于什么罪?
    非法限制他人自由是侵害公民基本权利的违法行为,其法律定性需结合行为手段、持续时间及后果综合判断。从刑事犯罪到治安违法,法律对人身自由的保护形成多层次规制体系。法头条小编整理了相关资料,将在下文中告诉大家“非法拘禁他人”的相关问题。...
    时间:2025.09.02
  • 2025年非法限制他人自由认定标准
    非法限制他人自由是侵害公民基本权利的违法行为,其认定标准与处罚规则直接关系到公民权益保障与司法公正。法头条小编整理了相关资料,将在下文中告诉大家“非法拘禁他人”的相关问题。...
    时间:2025.09.02
  • 潜逃通缉犯落网后判几年?
    潜逃通缉犯的追捕与审判是司法实践中的关键环节,其刑期判定需综合考量犯罪性质、追诉时效及逃亡期间行为。法头条小编整理了相关资料,将在下文中告诉大家“通缉犯”的相关问题。...
    时间:2025.09.02
  • 网络逃犯怎么查询?
    网络逃犯指公安机关通过内部协作系统发布通缉令的在逃人员,其信息仅限司法机关内部共享,但公众可通过合法途径查询自身是否涉案;而网逃人员的拘留期限则取决于案件性质与证据收集进度,需结合刑事诉讼程序综合判断。法头条小编整理了相关资料,将在下文中告诉大家“通缉犯”的相关问题。...
    时间:2025.09.02
遇到法律问题,上法头条在线咨询律师!快速提问,分分钟帮你解答法律咨询!

Copyright © 2025 法头条 厦门大搜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闽ICP备2021008539号

全国律师咨询热线电话:400-668-6166 网站地图

法头条
手机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