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身边的法律顾问
服务热线:400-668-6166
手机站

扫描二维码

进入手机站

马力宏律师

2024年取保候审后串供后果有哪些?

发布时间:2024.07.29 15:19:19
取保候审后的串供行为将带来严重的法律后果和司法程序后果,对个人声誉和未来也将产生深远影响。因此,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应严格遵守相关规定,不得实施串供等违法行为。法头条小编整理了相关资料,将在下文中告诉大家“取保候审”的相关问题。

2024年取保候审后串供后果有哪些?

  2024年取保候审后串供的后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法律后果

  构成伪证罪:

  取保候审后的串供行为,若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零五条规定的“故意作虚假证明、鉴定、记录、翻译,意图陷害他人或者隐匿罪证”的情形,将构成伪证罪。

  根据该条款,情节严重者将面临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刑罚;情节较轻者,则可能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加重判决:

  在刑事审判过程中,法院若发现被告人在取保候审期间有串供行为,可能会将此作为从重处罚的情节,在判决时加重刑罚。

  二、司法程序后果

  没收保证金:

  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若违反取保候审规定,包括串供行为,已交纳的保证金将被没收部分或全部。

  变更强制措施:

  对于违反取保候审规定的嫌疑人,司法机关可能会变更强制措施,如责令其重新交纳保证金、提出新的保证人,或者采取监视居住、逮捕等措施。

  终止取保候审:

  严重的串供行为可能导致取保候审被终止,嫌疑人将重新被拘留或逮捕。

  三、社会与个人影响

  损害司法公信力:

  串供行为破坏了司法公正和案件的真实性,损害了刑事司法的公信力,削弱了公众对法律的信任感。

  影响个人声誉与未来:

  被定罪并受到刑罚的被告人,其个人声誉将受到严重影响,未来的就业、社交等方面也可能因此受到限制。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一条

  【被取保候审人的义务及违反义务的法律后果】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应当遵守以下规定:

  (一)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离开所居住的市、县;

  (二)住址、工作单位和联系方式发生变动的,在二十四小时以内向执行机关报告;

  (三)在传讯的时候及时到案;

  (四)不得以任何形式干扰证人作证;

  (五)不得毁灭、伪造证据或者串供。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可以根据案件情况,责令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遵守以下一项或者多项规定:

  (一)不得进入特定的场所;

  (二)不得与特定的人员会见或者通信;

  (三)不得从事特定的活动;

  (四)将护照等出入境证件、驾驶证件交执行机关保存。

  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违反前两款规定,已交纳保证金的,没收部分或者全部保证金,并且区别情形,责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具结悔过,重新交纳保证金、提出保证人,或者监视居住、予以逮捕。

  对违反取保候审规定,需要予以逮捕的,可以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先行拘留。

取保候审后和受害者和解并撤诉的情况下还要被处罚吗?

  取保候审后和受害者和解并撤诉的情况下,是否还要被处罚,取决于多个因素,包括案件性质、和解协议的内容、司法机关的裁量以及法律规定等。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取保候审是一种刑事强制措施,旨在保障刑事诉讼的顺利进行,而非对案件的最终处理结果。因此,取保候审后案件的处理仍需按照法定程序进行。

  在受害者和解并撤诉的情况下,如果案件属于自诉案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二条的规定,自诉人在宣告判决前,可以同被告人自行和解或者撤回自诉。此时,如果受害人选择撤诉,并且和解协议得到司法机关的认可,那么案件可能会因此结案,被告人可能不再面临刑事处罚。

  然而,如果案件属于公诉案件,情况则较为复杂。虽然受害者和解并撤诉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司法机关的量刑决策,但并不意味着被告人一定会免于处罚。公诉案件由检察院代表国家提起公诉,其处理结果不仅关乎受害人的利益,也关乎社会的公共利益和法律的尊严。因此,即使受害人和解并撤诉,检察院仍可能根据案件事实和法律规定,决定是否继续追究被告人的刑事责任。

  在司法实践中,如果受害者和解并撤诉,且被告人积极赔偿、认罪悔罪、社会危险性较低,检察院可能会考虑作出不起诉决定或者向法院提出从轻、减轻处罚的量刑建议。但这并不意味着被告人一定会免于处罚,因为最终的处理结果还需由法院根据案件事实和法律规定作出判决。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撤诉并不意味着案件完全结束。如果司法机关在审查起诉或审判过程中发现新的证据或线索,认为有必要继续追究被告人的刑事责任,仍然可以重新启动诉讼程序。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一条

  【被取保候审人的义务及违反义务的法律后果】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应当遵守以下规定:

  (一)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离开所居住的市、县;

  (二)住址、工作单位和联系方式发生变动的,在二十四小时以内向执行机关报告;

  (三)在传讯的时候及时到案;

  (四)不得以任何形式干扰证人作证;

  (五)不得毁灭、伪造证据或者串供。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可以根据案件情况,责令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遵守以下一项或者多项规定:

  (一)不得进入特定的场所;

  (二)不得与特定的人员会见或者通信;

  (三)不得从事特定的活动;

  (四)将护照等出入境证件、驾驶证件交执行机关保存。

  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违反前两款规定,已交纳保证金的,没收部分或者全部保证金,并且区别情形,责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具结悔过,重新交纳保证金、提出保证人,或者监视居住、予以逮捕。

  对违反取保候审规定,需要予以逮捕的,可以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先行拘留。

  以上则是关于“取保候审”的详细内容,法头条小编已经在上文中进行了讲解,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对您有所帮助。要是您在这方面还有疑问的话,可以直接来电咨询我们法头条的在线律师。

相关阅读更多>>
  • 判3年缓刑2年是什么意思?
    在众多的案件中,我们都能听到一个词叫“缓刑”,缓刑指对被判处一定刑罚的罪犯,在一定期限内附条件地不执行所判刑罚的制度,是对刑罚的暂缓执行。但这不意味着不受罚,只是先行宣告定罪,暂不执行所判处的刑罚。缓刑不是一种刑罚,而是一种刑罚的执行方式。...
    时间:2025.07.01
  • 公职人员微信办公有什么规定?
    2025年6月,多地密集通报公职人员因微信办公违规被处理的典型案例,涉及紧急文件转发、工作秘密泄露、涉密信息识别等场景。这些事件暴露出部分机关单位在数字化办公转型中存在保密管理漏洞,部分公职人员对微信办公的合规边界认知模糊。法头条小编整理了相关资料,将在下文中告诉大家“公职人员微信办公”的相关问题。...
    时间:2025.07.01
  • 女子在微信群里骂人怎么处理,可以拘留吗?
    在网络社交日益普及的当下,微信群成为人们交流的重要场所。个别不文明现象也随之滋生,女子在微信群里骂人的情况时有发生。该行为破坏群内和谐氛围,还可能引发法律问题。那么,从法律视角出发,女子在微信群里骂人究竟该如何处理,是否会面临拘留?在群里骂别人又要承担哪些法律责任?下面小编将为您详细剖析。...
    时间:2025.07.01
  • 区委书记自费下馆子是否违反中央八项规定?
    2025年6月29日,重庆市荣昌区委书记高洪波在当地餐馆自费宴请两桌客人,消费1100元,并公开表示“我来买单,不准抢单”。此举引发舆论对“领导干部下馆子是否合规”的广泛讨论。在中央严查违规吃喝的背景下,高洪波的行为既被视为提振消费的示范,也引发对“正常消费”与“违规吃喝”界限的法律探讨。法头条小编整理了相关资...
    时间:2025.07.01
  • 骂人立案必须满足哪三个条件2025最新司法解释
    在人际交往日益复杂的当下,言语冲突引发的法律问题逐渐增多。骂人行为是否构成违法犯罪以及能否作为起诉证据,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下面小编将依据最新司法解释,深入剖析骂人立案需满足的三个条件,并探讨骂人录音能否用于起诉,帮助读者在面对此类问题时,清晰了解法律边界与维权途径。...
    时间:2025.07.01
  • 实践中应如何认定假冒注册商标罪?
    假冒注册商标罪严重扰乱市场经济秩序,损害消费者权益与商标权人利益。实践中,该罪的认定需综合考量行为特征、主观故意及危害后果,而量刑标准则依据犯罪情节的严重程度划分。本文将系统梳理假冒注册商标罪的认定要点与量刑规则,为公众提供清晰的法律指引。...
    时间:2025.06.29
  • 公职人员被查涉及哪些法律责任?
    国家安全机关领导干部因涉嫌严重违纪违法被查,凸显国家对公职人员权力监督与廉洁从政的坚定立场。高以忱曾任国安部副部长,其接受审查调查事件不仅涉及个人职务行为合规性,更关乎国家安全领域权力运行的法治化进程。此类案件中,公职人员利用职务便利谋取私利、泄露国家秘密等行为,严重损害国家安全与公共利益。法头条小编...
    时间:2025.06.28
  • 高管合谋提成如何定罪?
    商业合作中的利益输送与职务侵占行为严重破坏市场秩序与公平竞争环境。两公司高管合谋收取5.6亿提成事件,暴露出企业内控失效与高管权力滥用问题。此类案件往往涉及虚构交易、截留收益等手段,不仅损害股东及合作伙伴利益,更可能触犯刑法中职务侵占、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等条款。过往司法实践中,多家企业因高管合谋侵占资产...
    时间:2025.06.28
  • 博物馆沦为仓库是否违法?
    博物馆作为文化传承与公共教育的重要载体,其展陈功能与资源利用效率关乎社会公共利益。江西某博物馆被指沦为展品仓库事件,暴露出文化资源管理中的深层次问题,如展陈规划不合理、公共文化服务缺位等。此类现象不仅削弱博物馆的社会价值,更可能违反文物保护与公共文化服务相关法律法规。过往案例中,部分博物馆因展陈不足或...
    时间:2025.06.28
  • 2025年未成年人行拘执行条件最新调整
    此次未成年人行拘执行条件的调整旨在更全面地保护社会治安,同时针对未成年人的违法行为给予相应的法律制裁。这有助于促进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通过明确具体的执行条件,也可以为执法部门提供更具操作性的指导,确保法律的公正实施。关于“2025年未成年人行拘执行条件最新调整?”的相关问题,法头条法务...
    时间:2025.06.27
遇到法律问题,上法头条在线咨询律师!快速提问,分分钟帮你解答法律咨询!

Copyright © 2025 法头条 厦门大搜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闽ICP备2021008539号

全国律师咨询热线电话:400-668-6166 网站地图

法头条
手机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