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身边的法律顾问
服务热线:400-668-6166
手机站

扫描二维码

进入手机站

2024年酒驾和醉驾的区别是什么?

发布时间:2024.07.11 16:41:33
酒驾和醉驾在认定标准、处罚标准和法律后果方面都存在显著差异。因此,驾驶人员在饮酒后应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切勿抱有侥幸心理驾车出行。同时,社会各界也应加强对酒驾、醉驾行为的监督和打击力度,共同维护道路交通安全。法头条小编整理了相关资料,将在下文中告诉大家“酒驾和醉驾”的相关问题。

2024年酒驾和醉驾的区别是什么?

  2024年酒驾和醉驾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认定标准不同

  酒驾:根据《车辆驾驶人员血液、呼气酒精含量阈值与检验》的相关规定,以及最新的法规调整,酒驾是指车辆驾驶人员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大于或者等于20mg/100ml,但小于80mg/100ml的驾驶行为。这意味着,只要驾驶员体内的酒精含量超过这一标准,无论其是否出现明显的醉酒症状,都将被认定为酒驾。

  醉驾:醉驾的认定标准是车辆驾驶人员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大于或者等于80mg/100ml。这种状态下,驾驶人员往往已经丧失或部分丧失个人意志,无法安全驾驶车辆。

  二、处罚标准不同

  酒驾处罚:

  对于首次酒驾的驾驶员,将处以暂扣驾驶证6个月、罚款1000元至2000元的处罚,并进行交通安全教育。

  如果因饮酒后驾驶机动车被处罚后再次酒驾,将面临10日以下拘留、罚款2000元并吊销机动车驾驶证的严厉处罚。

  对于酒驾营运车辆的驾驶员,处罚更为严重,包括15日的行政拘留、5000元的罚款以及吊销机动车驾驶证,并在5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醉驾处罚:

  醉驾行为一旦认定,将依法吊销机动车驾驶证,并在5年内不得重新取得。同时,醉驾行为还可能构成危险驾驶罪,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如果醉酒驾驶营运机动车,将吊销机动车驾驶证,并在10年内不得重新取得,重新取得后也不得再驾驶营运机动车。此外,还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醉酒驾驶机动车发生重大交通事故并构成犯罪的,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并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终生不得重新取得。

  三、法律后果不同

  酒驾:虽然酒驾也会受到行政处罚,但一般不涉及刑事责任。然而,如果酒驾导致重大交通事故并构成犯罪,则同样需要承担刑事责任。

  醉驾:醉驾行为往往被视为危险驾驶罪,无论是否造成严重后果,都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这意味着醉驾者可能面临拘役、有期徒刑等刑罚。

  法律依据: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一条

  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暂扣一个月以上三个月以下机动车驾驶证,并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醉酒后驾驶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处十五日以下拘留和暂扣三个月以上六个月以下机动车驾驶证,并处五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

  饮酒后驾驶营运机动车的,处暂扣三个月机动车驾驶证,并处五百元罚款;醉酒后驾驶营运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处十五日以下拘留和暂扣六个月机动车驾驶证,并处二千元罚款。

  一年内有前两款规定醉酒后驾驶机动车的行为,被处罚两次以上的,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五年内不得驾驶营运机动车。

酒驾和醉驾的处罚是一样的吗?

  酒驾和醉驾的处罚是不一样的。酒驾和醉驾在认定标准、处罚措施以及法律后果等方面都存在显著差异。

  一、认定标准不同

  酒驾:根据《车辆驾驶人员血液、呼气酒精含量阈值与检验》的规定,酒驾是指车辆驾驶人员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大于或者等于20mg/100ml,但小于80mg/100ml的驾驶行为。

  醉驾:醉驾的认定标准是车辆驾驶人员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大于或者等于80mg/100ml。

  二、处罚措施不同

  首次酒驾:

  酒驾:暂扣6个月机动车驾驶证,并处10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

  醉驾: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5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再次酒驾:

  酒驾:处10日以下拘留,并处10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吊销机动车驾驶证。

  醉驾(此情况通常指再次醉驾,因为首次醉驾后5年内不得重新取得驾驶证):由于5年内无法重新取得驾驶证,因此实际上在5年内无法再次醉驾。但如果之后再次醉驾,将面临更严厉的处罚。

  驾驶营运车辆:

  酒驾营运车辆:处15日拘留,并处5000元罚款,吊销机动车驾驶证,5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醉驾营运车辆: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10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后,不得驾驶营运机动车。

  发生重大交通事故:

  酒驾或醉驾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并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三、法律后果不同

  酒驾:虽然酒驾会受到行政处罚,但一般不涉及刑事责任(除非导致重大交通事故并构成犯罪)。

  醉驾:醉驾行为被视为危险驾驶罪,无论是否造成严重后果,都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这意味着醉驾者可能面临拘役、有期徒刑等刑罚。

  法律依据: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一条

  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暂扣一个月以上三个月以下机动车驾驶证,并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醉酒后驾驶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处十五日以下拘留和暂扣三个月以上六个月以下机动车驾驶证,并处五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

  饮酒后驾驶营运机动车的,处暂扣三个月机动车驾驶证,并处五百元罚款;醉酒后驾驶营运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处十五日以下拘留和暂扣六个月机动车驾驶证,并处二千元罚款。

  一年内有前两款规定醉酒后驾驶机动车的行为,被处罚两次以上的,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五年内不得驾驶营运机动车。

  以上则是关于“酒驾和醉驾”的详细内容,法头条小编已经在上文中进行了讲解,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对您有所帮助。要是您在这方面还有疑问的话,可以直接来电咨询我们法头条的在线律师。

相关阅读更多>>
  • 公职人员酒驾怎么处理?
    酒驾,这一严重违反交通法规的行为,不仅危及公共安全,对于公职人员而言,更可能带来职业生涯的终结。那么,公职人员酒驾会面临怎样的处理?如果被开除公职,是否还能享受退休金待遇?...
    时间:2025.04.22
  • 2025年酒后驾车与醉酒驾车区别何在?
    酒后驾车与醉酒驾车是两种不同的违法行为,主要依据驾驶者血液中的酒精含量来区分。酒后驾车指的是饮酒后驾车但未达到醉酒标准的行为;而醉酒驾车则是指饮酒后驾车且达到了法定的醉酒标准。...
    时间:2025.04.01
  • 2025年酒驾处罚标准是什么样的规定?
    法律对于酒后驾驶行为有明确的处罚规定,旨在通过严厉的法律制裁来减少因酒驾引发的道路交通事故,保护公众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的相关条款,酒驾不仅面临罚款、扣分等行政处罚,情节严重者还将承担刑事责任。...
    时间:2025.03.21
  • 醉驾与酒驾区别在哪?
    醉驾与酒驾是根据驾驶者血液中酒精含量的不同而区分的两种违法行为。对于这两种行为有着明确的法律规定,并且对它们的处罚也存在差异。...
    时间:2025.03.18
  • 酒驾能否凭监控定罪吗?
    酒驾可以凭借监控录像作为证据进行定罪,但监控录像本身并不能直接定罪,需要与其他证据相互印证。监控录像作为一种客观证据形式,具有较高的可信度和证明力,如果监控清晰地记录了驾驶员在驾驶过程中饮酒的行为,包括饮酒的时间、地点、动作等细节,并且能够与其他相关证据相互印证,如呼气酒精检测结果等,那么就可以作为认...
    时间:2025.03.17
  • 2025年酒驾记录是否会影响未来就业?
    酒驾记录可能会影响个人未来的就业机会,特别是在一些对员工道德品质和遵纪守 law 行为有较高要求的职业领域。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存在特定情况下酒驾行为不仅会导致行政处罚或刑事责任,还可能对其职业生涯产生负面影响。...
    时间:2025.03.07
  • 最新二次酒驾处理结果2025
    近年来,随着交通安全意识的提升,我国对酒驾行为的打击力度不断加强。二次酒驾,即因酒驾被处罚后再次酒驾的行为,更是被视为严重威胁道路交通安全的行为。2025年,我国对于二次酒驾的处理结果愈发严格,旨在通过法律手段遏制此类违法行为的发生。在特定条件下,二次酒驾者也有可能免于拘留。本文将从法律角度出发,对2025年...
    时间:2025.02.28
  • 酒驾和醉驾有哪些区别?
    酒驾和醉驾的主要区别在于法律定义、处罚力度、对驾驶行为的影响以及社会危害程度等方面,接下来就让法头条的小编来带你们了解一下吧。...
    时间:2025.02.27
  • 醉酒驾驶怎么判刑2025的最新标准?
    醉酒驾驶是一种严重的违法行为,不仅威胁道路交通安全,还会对驾驶员本人及其家庭带来深远的法律和社会后果。下面小编将详细探讨醉酒驾驶的法律判刑标准,以及这种违法行为对子女下一代可能产生的影响。...
    时间:2025.01.13
  • 酒驾记录会影响就业机会吗?
    酒驾记录可能会对个人的就业机会产生影响,特别是在应聘某些特定行业或岗位时。这是因为雇主在招聘过程中会考虑员工的职业道德和个人品行,而酒驾行为通常被视为不遵守法律法规的表现。此外,对于一些特殊职业(如公共交通驾驶员),存在明确的法律规定禁止有酒驾前科的人从事相关工作。...
    时间:2025.01.08
遇到法律问题,上法头条在线咨询律师!快速提问,分分钟帮你解答法律咨询!

Copyright © 2025 法头条 厦门大搜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闽ICP备2021008539号

全国律师咨询热线电话:400-668-6166 网站地图

法头条
手机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