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门
- A~G
- H~L
- M~T
- U~Z
2024年对行政拘留不服,申请复议期限是多久?
2024年对行政拘留不服,申请复议期限是多久?
2024年对行政拘留不服,申请复议的期限是六十日。这一规定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第九条,该条款明确指出,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可以自知道该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六十日内提出行政复议申请;但是法律规定的申请期限超过六十日的除外。
对于行政拘留这一具体行政行为,如果被处罚人认为该决定侵犯了其合法权益,可以在收到行政拘留决定书以后的六十日之内向行政复议机关提出复议申请。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正当理由耽误了法定申请期限,申请期限可以从障碍消除之日起继续计算。
此外,如果被处罚人在申请行政复议期间提出了暂缓执行行政拘留的申请,并且公安机关认为暂缓执行行政拘留不致发生社会危险,那么行政拘留的处罚决定可以暂缓执行。暂缓执行的申请需要由被处罚人或者其近亲属提出符合法定条件的担保人,或者按照每日行政拘留二百元的标准交纳保证金。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第九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可以自知道该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六十日内提出行政复议申请;但是法律规定的申请期限超过六十日的除外。
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正当理由耽误法定申请期限的,申请期限自障碍消除之日起继续计算。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第十九条
法律、法规规定应当先向行政复议机关申请行政复议、对行政复议决定不服再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的,行政复议机关决定不予受理或者受理后超过行政复议期限不作答复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自收到不予受理决定书之日起或者行政复议期满之日起十五日内,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拘留属于什么类型处罚,有什么规定?
拘留属于不同类型的处罚,具体取决于拘留的性质。一般来说,拘留可以分为行政拘留、刑事拘留和司法拘留三种类型,每种类型都有其特定的规定和目的。
一、行政拘留
性质与定义:
行政拘留是公安机关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的一种惩罚措施,属于行政处罚措施的一种。
它是对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等行政法律法规,但尚不构成犯罪的行为人,由公安机关依法采取的强制性措施。
法律规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十条,治安管理处罚的种类包括警告、罚款、行政拘留以及吊销公安机关发放的许可证等。
行政拘留的期限一般为1日以上,15日以下;对于有两种以上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分别决定,合并执行,但最长不超过20日。
二、刑事拘留
性质与定义:
刑事拘留不属于行政处罚,而是属于刑事强制措施的一种。
它是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在侦查过程中,对于现行犯或者重大嫌疑分子,在法定的紧急情况下,依法临时剥夺其人身自由的一种强制措施。
法律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八十二条规定了公安机关可以先行拘留的情形,包括正在预备犯罪、实行犯罪或者在犯罪后即时被发觉的,被害人或者在场亲眼看见的人指认他犯罪的等七种情形。
刑事拘留的期限根据案件情况有所不同,一般为3日至37日不等。
三、司法拘留
性质与定义:
司法拘留也是一种强制措施,但它是由人民法院对于严重妨碍诉讼程序的行为人依法采取的。
它同样不属于行政处罚,而是属于司法制裁措施的一种。
法律规定:
司法拘留的目的在于维护法庭秩序,保障诉讼活动的正常进行。
其期限和适用条件由相关诉讼法规定,一般为15日以下。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第九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可以自知道该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六十日内提出行政复议申请;但是法律规定的申请期限超过六十日的除外。
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正当理由耽误法定申请期限的,申请期限自障碍消除之日起继续计算。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第十九条
法律、法规规定应当先向行政复议机关申请行政复议、对行政复议决定不服再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的,行政复议机关决定不予受理或者受理后超过行政复议期限不作答复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自收到不予受理决定书之日起或者行政复议期满之日起十五日内,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以上则是关于“行政处罚”的详细内容,法头条小编已经在上文中进行了讲解,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对您有所帮助。要是您在这方面还有疑问的话,可以直接来电咨询我们法头条的在线律师。
-
随着社会治理的精细化,寻衅滋事行为的法律规制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无论是因纠纷引发的冲突,还是无端滋扰他人的行为,均可能触犯法律。下面小编将围绕寻衅滋事拘留期限与开庭时间及治安管理处罚标准与最新规定两大核心问题展开分析,帮助读者厘清法律边界,明确行为后果。...时间:2025.07.08
-
拘留分行政拘留、刑事拘留和司法拘留,是否留案底要分情况。行政拘留记录在公安机关有留存,但一般不留案底;刑事拘留若无罪释放不留案底,有罪判刑则留案底;司法拘留不属于刑事处罚,一般不留案底。接下来小编将为您介绍相关内容。...时间:2025.07.07
-
公务员的直系亲属犯罪通常不会导致公务员被辞退,但在特定情况下可能会对其录用、晋升等产生影响。公务员应加强对直系亲属的教育和监督,确保自己的职务行为合法合规,并积极配合单位的调查和处理工作。关于“公务员的直系亲属犯罪公务员会被辞退吗?”的相关问题,法头条法务整理了相关资料,听听法头条法务给出了哪些意见吧...时间:2025.07.06
-
买卖学历是违法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相关规定,伪造、变造、买卖国家机关、人民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或者其他组织的公文、证件、证明文件的行为,将受到法律的制裁。学历证书正是由国家相关事业单位经核实后发布给个人的证明文件,因此,买卖学历犯伪造事业单位印章罪。同时,根据我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时间:2025.07.05
-
依法服兵役是宪法和法律赋予公民的神圣职责,是捍卫国家主权、安全与发展利益的重要基石,更是维护社会稳定、保障人民安宁的坚实后盾。部分公民因法律认知不足或个人私利考量拒服兵役,此举不仅直接削弱国防力量、损害国家核心利益,更违反法定义务,须依法承担行政处罚、信用惩戒等法律责任。...时间:2025.07.03
-
网红验资PK中粉丝的高额打赏行为是否受法律保护取决于多种因素,包括打赏行为是否自主、是否存在非法情形以及平台和主播是否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等。关于“网红验资PK中粉丝的高额打赏行为是否受法律保护?”的相关问题,法头条法务整理了相关资料,听听法头条法务给出了哪些意见吧。...时间:2025.07.02
-
2025年6月28日14时40分许,石家庄地铁1号线列车内发生一起引发公众关注的公共秩序事件:史某某(男,26岁)与赵某某(男,18岁)为博取网络流量,身着病号服与绿巨人连体衣在车厢内拍摄视频,期间大声喧闹、蹦跳走动,导致乘客恐慌躲避,列车秩序严重混乱。公安机关调查后认定,二人行为构成“扰乱公共交通工具上的秩序”,依法予...时间:2025.07.01
-
在法治社会中,盗窃行为因其侵犯他人财产权而受到法律严格规制。盗窃金额的差异直接影响量刑标准,而犯罪记录的消除规则则关乎行为人社会评价的修复。下面小编将围绕盗窃金额1-200元量刑标准及盗窃百元以内犯罪记录的消除期限两个问题展开分析,帮助公众理解小额盗窃的法律后果及社会信用修复机制。...时间:2025.07.01
-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空间治理已成为国家法治建设的重要环节。为规范网信部门行政处罚行为,保障执法公平性与公民合法权益,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近日发布最新网信部门行政处罚规定。该规定通过细化裁量标准、明确处罚阶次、强化监督机制,为网信领域行政执法提供了系统性规范。...时间:2025.06.30
-
在旅游过程中,个别游客的不文明行为不仅破坏公共秩序与生态环境,还可能对动物造成伤害。此前某动物园发生游客薅虎毛镇宅避邪事件,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园方虽及时回应,但此类行为背后涉及的法律问题不容忽视。游客的不当举动可能违反相关规定,需承担相应责任。法头条小编整理了相关资料,将在下文中告诉大家“游客不良行为...时间:2025.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