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门
- A~G
- H~L
- M~T
- U~Z
2024年医疗事故责任认定不服,能否寻求司法救济?
医疗事故责任认定不服,能否寻求司法救济?
1.民事诉讼权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及《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患者或其法定代理人对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委员会的鉴定结论有异议时,有权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这意味着,即便在行政程序中已有责任认定,法律仍赋予当事人诉诸法院、请求重新评判的权利。
2.举证责任分配:在医疗损害赔偿纠纷中,《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了过错责任原则,通常情况下,患者需初步证明损害事实与医疗机构的行为之间存在因果关系。而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医疗损害责任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在特定情形下,医疗机构需承担更多的举证责任,比如证明自己无过错或者损害是由不可抗力等法定免责事由造成的。
3.专家鉴定与法庭审查:在诉讼过程中,法院可以根据需要委托具有资质的医疗损害鉴定机构进行再次鉴定,以专业意见作为判决依据。同时,法院将综合考量所有证据,包括但不限于病历资料、鉴定意见、专家证言等,最终做出裁判。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七编“侵权责任”,特别是第1218条至第1224条,规定了医疗损害责任的基本原则和规则。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二十二条,明确了对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结论不服的,可以申请再次鉴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医疗损害责任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细化了医疗损害责任纠纷的法律适用和举证责任分配规则。
医疗过错和医疗事故区别在哪?
1.定义差异:
医疗过错:指的是医务人员在诊疗护理过程中,未尽到应有职责,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但未造成《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所界定的“事故”后果的行为。医疗过错强调的是行为的不当性,可能并未导致严重的损害结果。
医疗事故: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故。医疗事故不仅要求存在医疗行为的违法或不当,还必须导致了患者明确的人身伤害后果。
2.责任判定:
医疗过错的责任判定更多依赖于一般医疗过失责任原则,即判断医务人员是否达到了同类专业人士在相同情况下应达到的合理注意义务。
医疗事故则需要经过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委员会的鉴定,确认符合医疗事故的构成要件,包括医疗行为违法或不当、损害结果、因果关系等。
3.法律后果:
医疗过错可能导致民事赔偿责任,严重时也可能涉及行政责任,但通常不构成刑事责任,除非过错行为同时触犯刑法规定。
医疗事故除承担民事赔偿外,根据情节轻重,医疗机构及其责任人还可能面临行政处罚,甚至在极端情况下,如果构成医疗事故罪,则需承担刑事责任。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其中对医疗损害责任进行了规定,是处理医疗过错引发民事赔偿的主要法律依据。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详细界定了医疗事故的概念、处理程序、赔偿等内容,是专门针对医疗事故处理的行政法规。
《侵权责任法》(已由民法典替代):原为处理医疗损害赔偿的重要法律依据,现相关条款已整合进《民法典》中。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医疗损害责任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进一步细化了医疗损害责任的法律适用问题,为司法实践提供了指导。医疗过错与医疗事故的主要区别在于损害后果的严重程度、责任认定的程序以及可能面临的法律后果。在实际案例中,准确区分两者对于确定法律责任、赔偿范围及处理流程至关重要。
对于医疗事故责任认定不服的情况,法律为患者提供了明确的司法救济途径。通过民事诉讼,不仅可以重新审视医疗行为的责任归属,还能确保患者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护当患者或其家属对既有责任认定存疑时,应当积极寻求法律帮助,依法维护自身权益。
〖温馨提示〗需要专业律师的建议?法头条是您的最佳选择!我们拥有3万+高效专业的律师团队,随时在线为您解答疑惑,让您省时省心。
-
随着医疗保障体系的不断完善,大病救助制度已成为缓解困难群众医疗负担的重要法律保障。大病救助通过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制度衔接,为符合条件的群体提供梯度化救助。下面小编详细梳理大病救助的核心规则,帮助公众明确权利边界与程序规范。...时间:2025.08.06
-
妇产科主任邵某某因长期遭受网络暴力跳楼身亡,其丈夫透露,网暴源于三起医疗纠纷,家属在多家平台持续发布不实信息,甚至雇佣水军攻击,最终导致这位57岁的医生在绝望中结束生命。下面小编将从“网暴者需承担的法律责任”与“网暴立案的核心标准”两大维度,结合真实案例与法律条文,解析这场悲剧背后的法律逻辑。...时间:2025.08.05
-
大病救助二次报销制度作为我国医疗保障体系的重要补充,为患者家庭提供了关键的经济支撑。该制度通过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的三重保障机制,有效缓解了因病致贫、返贫问题。但公众对二次报销的申请条件与救助标准仍存在认知盲区。...时间:2025.08.04
-
近日,一女律师在一机构10年体检未被检出患癌风险,后在其他机构确诊时已是肾癌晚期并伴骨转移,此事引发了公众的讨论,下面小编将从法律视角拆解体检机构责任边界,并梳理医疗事故赔偿的完整流程,为患者提供实用维权指南。...时间:2025.07.17
-
近日,江苏省正式实施孕产妇住院分娩“零自付”政策,成为全国首个实现该政策全域覆盖的省份。政策方面,生育津贴直发个人账户、营养补助标准上调、托育消费券发放等配套措施同步落地,形成覆盖生育全周期的保障体系。下面小编将从政策核心内容、补贴类型及申领方式维度,为公众提供权威解读与实操指南。...时间:2025.07.15
-
近年来,医疗纠纷中“过度医疗”的争议频发,患者对诊疗必要性的质疑与日俱增。其中,手部外伤患者被要求检查前列腺等与病情无关的项目,成为典型争议场景。过度医疗不仅加重患者经济负担,更可能因不当检查引发身体损害。与此同时,法律层面缺乏明确统一的判定标准,导致维权困难。本文聚焦两大核心问题:一是手部外伤患者被...时间:2025.07.01
-
随着社会老龄化加剧及医疗护理需求多样化,免陪照护服务作为新型护理模式逐渐进入公众视野。该服务旨在解决患者住院期间家属陪护困难问题,由专业人员提供全天候照护支持。其收费是否纳入医保报销范围、适用人群如何界定等问题,直接关系到患者权益保障及医疗资源合理分配。...时间:2025.06.25
-
医疗纠纷中,误诊与手术失误常引发患者权益受损争议。八旬老人胃炎误诊为癌症并被切除全胃的事件,暴露了医疗行为中的重大过失。下面小编将围绕“医院对误诊癌症并切除全胃的八旬老人应如何赔偿”及“医院误诊是否构成医疗事故及如何处理”两个问题展开分析,为公众提供法律层面的应对策略与权益保障建议。...时间:2025.06.18
-
医疗保险是每个人劳动者需要缴纳的保险金,有不少人因为辞职的原因导致医疗保险断交了,那么会不会造成之前交的白交了?不必担心,医保断交之前的当然不会是白交了,但会带来一定的影响,例如缴费年限和报销额度会相对减少。...时间:2025.06.04
-
医保即时结算作为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重要举措,旨在通过缩短医保基金拨付周期,减轻定点医药机构资金压力,提升参保人员就医体验。随着国家医保局明确提出分阶段推进即时结算改革,明确改革范围与实施路径,参保人员与定点医药机构应主动适应即时结算流程,及时了解属地报销政策与结算时限。...时间:2025.05.26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