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身边的法律顾问
服务热线:400-668-6166
手机站

扫描二维码

进入手机站

2024年同居期间一方受伤另一方有救助义务吗?

发布时间:2024.04.29 14:34:38
本答复针对“同居期间一方受伤另一方有救助义务吗?”这一问题展开探讨。结论是,根据现行法律法规及道德伦理,同居期间一方对另一方在遭遇突发伤病时具有救助义务。此义务源自民法典中的公平原则、善良风俗以及公序良俗原则,以及侵权责任法中关于先行行为引发的救助义务规定。

同居期间一方受伤另一方有救助义务吗?

1. 公平原则与善良风俗:《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以下简称“民法典”)第6条规定:“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公平原则,合理确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同时,第8条规定:“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不得违反法律,不得违背公序良俗。”同居关系虽未被我国法律明确界定为法定婚姻关系,但双方在同居生活中形成了事实上的共同生活关系,享有共同生活带来的权益,同时也应承担相应的义务。当一方发生突发伤病时,另一方基于公平原则和善良风俗,理应对其提供及时、必要的救助。

2. 公序良俗原则:民法典第10条规定:“处理民事纠纷,应当依照法律;法律没有规定的,可以适用习惯,但是不得违背公序良俗。”同居双方在共同生活中相互依赖、相互照顾,一方在对方遭遇伤病时提供救助,不仅是人之常情,也是社会普遍认可的道德准则,符合公序良俗的要求。

3. 先行行为引发的救助义务:《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以下简称“侵权责任法”)第37条第1款规定:“宾馆、商场、银行、车站、娱乐场所等公共场所的管理人或者群众性活动的组织者,未尽到安全保障义务,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虽然该条款直接适用于特定公共场所或活动组织者,但其背后的法理——先行行为引发救助义务,同样适用于同居关系。同居双方因选择共同生活而形成了一种特殊的生活关联,当一方因共同生活中的行为导致另一方受伤,或因其他原因发现另一方处于危险状态,基于这种先行行为或发现,负有避免损害扩大、采取必要救助措施的义务。

【法律依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6条、第8条、第10条;

2. 《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37条第1款。

同居购房,如何避免产权纠纷?

同居购房是指未办理结婚登记的伴侣共同出资购买房产的行为。由于我国法律规定,婚姻关系以外的同居关系不具有法定权利义务关系,在同居期间购置的房产,一旦双方关系破裂,极易引发产权纠纷。为避免此类纠纷,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防范:

1. 明确权属约定:同居双方应签订书面协议,明确约定购房资金来源、出资比例、产权份额等关键信息,以及在分手或一方去世等情况下的房产处置方式。此协议应遵循公平原则,充分反映双方真实意愿,且不得违反法律法规强制性规定。

2. 合理选择产权登记:根据出资情况和权属约定,可以选择将房产登记为按份共有或共同共有。按份共有明确各共有人所占份额,共同共有则视为双方平均享有权益。在无特殊约定时,登记的产权状况通常被视为确定产权归属的重要依据。

3. 保留出资证据:无论是直接支付房款还是以其他形式(如工资、借款等)出资,都应妥善保存相关凭证,以便在发生争议时证明自己的实际出资情况。

4. 关注地方性法规:部分地区可能对同居购房有特别规定,如承认“事实婚姻”、规定长期同居的财产分割规则等。了解并遵守这些规定,有助于更好地保护自身权益。

【法律依据】

1. 《民法典》:

第三百零八条:“共有人对共有的不动产或者动产没有约定为按份共有或者共同共有,或者约定不明确的,除共有人具有家庭关系等外,视为按份共有。”

第一千零六十三条:“下列财产为夫妻一方的个人财产:(一)一方的婚前财产;(二)一方因受到人身损害获得的赔偿或者补偿;(三)遗嘱或者赠与合同中确定只归一方的财产;(四)一方专用的生活用品;(五)其他应当归一方的财产。”此条款虽针对夫妻财产,但其原则可类推适用于同居关系中的个人财产保护。

2.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的解释(一)》:

第三条第二款:“当事人以结婚为目的而支付的彩礼,其性质属于附解除条件的赠与。……”此条款虽针对彩礼问题,但其确立的“附解除条件的赠与”原则,可以作为处理同居期间财产赠与的一种参考。

3. 地方性法规:如《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分家析产案件若干问题的意见》等,对同居期间购置房产的权属认定和分割提供了具体指引。

综上,同居购房要避免产权纠纷,需通过签订明确的权属协议、合理选择产权登记方式、保留出资证据,并关注适用的地方性法规,确保双方权益得到充分保障。如有必要,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更为详尽的财产规划方案。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公平原则、善良风俗及公序良俗原则,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关于先行行为引发救助义务的规定,同居期间一方对另一方在遭遇突发伤病时具有救助义务。这既是法律的要求,也是道德伦理的体现。在实际生活中,同居双方应秉持互相尊重、互相扶持的原则,积极履行救助义务,保障彼此的生命健康安全。如有涉及具体法律责任的问题,建议咨询专业律师以获取针对性的法律意见。

〖温馨提示〗想要解决棘手的法律问题?法头条是您的得力助手!在这里,您可以找到3万+注册律师,他们会日常科普法律干货,帮助您更好地了解法律。同时,您还可以通过一对一快速咨询律师,获得专业的解决方案。

相关阅读更多>>
  • 一男三女同居法律允许吗?
    在多元价值观并存的现代社会,个人生活方式的多样性日益受到尊重。然而,当这种多样性触及法律边界时,便需要明确的法律指导。本文旨在探讨一男三女同居行为的合法性,并深入分析此类同居关系是否可能构成重婚罪。...
    时间:2025.08.09
  • 丁克夫妻发现丈夫在外有孩子能报警吗?
    在丁克家庭中,若一方违反约定在外生育子女,可能引发婚姻危机与法律纠纷。我国对婚外生育行为有明确的民事规范,但对是否构成刑事犯罪需严格依据事实与证据。...
    时间:2025.08.08
  • 与他人同居离婚时的赔偿标准是多少?
    在婚姻关系中,忠诚是基石,而与他人同居的行为无疑是对这一基石的严重冲击。当这种行为导致离婚时,无过错方有权依法获得赔偿。那么,赔偿标准究竟如何确定呢?这一问题不仅关乎法律规定,更影响着无过错方的切身利益。...
    时间:2025.08.07
  • 一男三女同居算聚众淫乱罪吗?
    一男三女的自愿同居行为本身并不直接违反法律规定,但也不受法律保护。在同居关系中,双方应充分了解法律规定,并通过合法方式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在判断同居行为是否构成聚众淫乱罪时,我们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综合判断,确保法律的公正实施。...
    时间:2025.08.05
  • 一男二女同居违法吗?
    一男二女同居的合法性判定,本质是法律对个人自由与社会秩序的权衡。法律尊重成年人的自主选择权,但通过重婚罪、性犯罪等条款划定行为红线。我国以《民法典》和《刑法》为核心,对同居行为的合法性判定需结合婚姻状态、行为性质及社会公序良俗综合判断。...
    时间:2025.08.05
  • 非婚同居最新法律法规民法典2025年
    在现代社会,非婚同居现象愈发普遍,随之而来的法律问题也备受关注。2025年施行的《民法典》及其相关司法解释,为非婚同居涉及的诸多事项提供了明确规范,让人们在处理相关问题时有法可依。...
    时间:2025.07.22
  • 非婚同居期间财产归属纠纷怎么办?
    随着社会观念的转变,非婚同居现象日益普遍,但相关法律规范相对滞后,导致同居期间财产归属纠纷频发。如何界定财产性质、分配共有财产,成为当事人关注的焦点。下面小编将结合现行法律规定,系统梳理非婚同居财产纠纷的解决路径及同居期间财产处理的法律依据,为当事人提供法律指引。...
    时间:2025.06.30
  • 离婚时未成年子女抚养权归谁?
    在离婚案件中,未成年子女的抚养权归属是一个重要议题。根据现行法律,法院在处理此类问题时会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以确保未成年子女的最大利益得到保障。...
    时间:2025.05.23
  • 2025年遗产继承中配偶份额是多少?
    在我国法律体系下,遗产继承中配偶的份额根据具体情况有所不同。如果存在遗嘱,则按照遗嘱执行;若无遗嘱,则依照法定继承处理。在法定继承情况下,配偶与其他第一顺序继承人共同享有均等的遗产份额。...
    时间:2025.05.20
  • 2025年如何更改已登记的结婚信息?
    已登记的结婚信息如需更改,通常涉及婚姻状况、个人信息等变更。此类变更需遵循特定程序,并向原婚姻登记机关或户籍所在地的相关机构提出申请。根据具体情况的不同(比如更正错误信息或是因个人情况变化而需更新信息),所需提交的材料及流程可能有所差异。...
    时间:2025.05.19
遇到法律问题,上法头条在线咨询律师!快速提问,分分钟帮你解答法律咨询!

Copyright © 2025 法头条 厦门大搜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闽ICP备2021008539号

全国律师咨询热线电话:400-668-6166 网站地图

法头条
手机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