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门
- A~G
- H~L
- M~T
- U~Z
是否有劳动报酬获取权?
是否有劳动报酬获取权?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3条,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休息休假的权利、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劳动权利。第48条规定,国家实行最低工资制度。用人单位支付劳动者的工资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相关法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等,这些法律都明确规定了劳动者有获取劳动报酬的权利,并对工资支付的标准、方式、时间等进行了详细规定。
未成年人犯罪怎么处理?
未成年人犯罪的处理方式与成年人有所不同,主要基于我国《刑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规定。未成年人,即未满18周岁的公民,由于其心智发展尚未成熟,因此在法律责任上受到特殊保护。对于未成年人犯罪,我国法律采取了教育、感化、挽救的原则,尽可能避免简单地施加刑罚。
1. 教育为主:对于轻微犯罪的未成年人,通常会优先考虑通过教育、矫治等方式,而不是直接刑事处罚。这是为了防止他们进一步走向犯罪道路,帮助他们回归社会。
2. 刑事责任年龄:根据《刑法》第17条,已满16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只有在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等八种严重罪行时,才负刑事责任。不满14周岁的人,无论实施何种犯罪行为,都不负刑事责任。
3. 从轻或减轻处罚:即使未成年人需要承担刑事责任,法律也会从轻或减轻其刑罚。例如,《刑法》第17条第3款规定,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4. 非公开审理: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一般不公开审理,以保护他们的隐私和名誉。
5. 社区矫正:对于一些轻罪,可能会采取社区矫正的方式,让未成年人在社区内接受教育和矫治,同时可以继续学习和生活。
【相关法条】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我国法律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处理注重教育和挽救,旨在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引导他们走上正轨。
未遂犯的刑事责任如何定?
未遂犯是指行为人已经着手实施犯罪行为,但由于其意志以外的原因未能得逞,即犯罪未达到既遂状态的情形。根据我国刑法理论和法律规定,对于未遂犯的刑事责任,主要遵循以下原则:
1. 犯罪构成要件的符合性:未遂犯同样具备犯罪构成的主客观要件,即行为人主观上有犯罪故意或过失,客观上实施了危害社会的行为,只是由于特定原因未能实现预期的犯罪结果。
2. 处罚必要性与适度性:虽然未遂犯未造成实际危害后果,但其行为对法益已构成威胁,且体现出行为人的主观恶性及人身危险性,因此应当追究刑事责任。同时,考虑到其犯罪未遂的实际情况,相较于既遂犯,其社会危害性较小,应适当减轻处罚。
3. 与既遂犯的区别对待:我国刑法规定,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这意味着在确定未遂犯的法定刑幅度时,应以对应的既遂犯刑罚为基准,根据未遂犯的具体情况予以从轻或减轻裁量。
【相关法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以下简称《刑法》)对未遂犯的刑事责任有明确规定:
《刑法》第二十三条:【犯罪未遂】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根据上述规定,未遂犯的刑事责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定罪依据:只要行为人已经着手实施犯罪行为,无论是否得逞,均符合犯罪构成要件,应当认定为犯罪。
2. 量刑原则:对于未遂犯,法律并未规定独立的法定刑,而是采用“比照既遂犯”的方式确定刑罚。法官在量刑时,首先应确定对应既遂犯的法定刑,然后在此基础上根据未遂犯的具体情节(如犯罪动机、手段、过程、造成的实际危害程度、悔罪态度等)以及犯罪未遂的原因,决定是否从轻或减轻处罚,以及具体的刑罚幅度。未遂犯的刑事责任应根据其犯罪构成要件的符合性、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和行为人的主观恶性,参照既遂犯的法定刑,依法从轻或减轻处罚。具体刑罚的确定需综合考虑案件事实、相关证据以及法律规定,确保公正、合理地评价未遂犯的刑事责任。
无论是从法律原则还是具体法律规定来看,劳动者均有获取劳动报酬的权利,这是其基本的劳动权益,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侵犯。如果劳动者认为自己的劳动报酬权益受到侵害,可以通过法律途径进行维权。
-
近年来,随着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加强,非法捕捞行为受到严格规制。田螺作为淡水水域常见底栖动物,其过度捕捞可能破坏水生生态平衡。本文依据渔业法、刑法及相关司法解释,系统梳理非法捕捞田螺的法律责任界定与监管主体职责。...时间:2025.08.01
-
一女子因忘带钥匙网约60元开锁服务,却遭遇师傅坐地起价至820元,拒绝付款后被反锁家中。从“60元到820元”的价格跳涨,暴露了部分从业者的道德缺失,也涉及多重法律责任。下面小编将从刑事、民事、行政三个维度,解析“反锁行为如何处罚”及“坐地起价违反哪些法律”,为公众提供法律应对指南。...时间:2025.07.30
-
近期,网民张某为蹭演唱会热度,在社交平台编造“隧道着火”的虚假信息,并配发移花接木的视频,引发公众恐慌。当地警方迅速介入,证实隧道未发生任何事故,并依法对张某处以行政拘留。下面小编将从法律实务角度,结合法律及典型案例,解析“造谣是否构成犯罪”与“传谣在何种情况下不违法”两大核心问题,为公众厘清法律红线...时间:2025.07.30
-
近日,某酒企在啤酒中添加类似伟哥物质导致消费者饮用后出现心血管异常、视觉障碍等不良反应。该企业因销售67箱问题啤酒被罚款15万元,并因涉嫌刑事犯罪被移送公安机关。此案暴露了食品非法添加的严重危害,也引发公众对法律责任的关注:酒企在食品中添加有毒有害物质,需承担哪些法律责任?司法解释如何界定此类犯罪?下面小...时间:2025.07.30
-
男子宋某因给女网友转账500元后反悔,虚构聊天记录报警称自己被骗,最终被公安机关处以行政拘留8日、罚款400元的处罚。下面小编将从宋某案切入,结合法律及相关司法解释,解析谎报警情的处罚规则与刑事立案标准。...时间:2025.07.30
-
近日,法院审结了一起“网购退货私吞赠品”案,快递员孙某通过虚构交易、拒收主货品的方式非法截留800余件赠品,转售获利38万余元,最终因诈骗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二年十个月,并处罚金2万元。下面小编将从案件事实出发,结合法律及相关司法解释,解析非法获利行为的定罪逻辑与取保候审的适用规则。...时间:2025.07.30
-
湖南株洲一肠粉店因在米浆中非法添加硼砂被查,店主黄某被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硼砂作为国家明令禁止的非食品原料,为何仍被不法商家用于食品加工?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的立案标准是什么?非法添加行为将面临怎样的法律制裁?下面小编将结合最新司法案例与《刑法》《食品安全法》等相关法规,从法律定性、立案标准、量刑...时间:2025.07.30
-
湖南一肠粉店因在米浆中非法添加硼砂被查,引发社会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广泛关注。店主黄某为提升肠粉口感、增加销量,明知硼砂为禁用物质仍长期添加,其行为已涉嫌严重刑事犯罪。下面小编将从法律层面解析该案的犯罪定性及量刑标准,为公众理解食品安全法律边界提供参考。...时间:2025.07.30
-
在性犯罪领域,强制猥亵罪与强奸罪的界限及法律责任划分是司法实践中的核心问题。若行为人同时实施两类行为,是否需数罪并罚?而猥亵儿童案件中,受害人的民事赔偿标准又如何确定?...时间:2025.07.28
-
近期,一名女性旅客将4条活体球蟒用棉袜包裹后藏于内衣中,试图逃避海关监管入境。经鉴定,这些球蟒属于《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Ⅱ保护物种,涉案女子因涉嫌走私珍贵动物罪被刑事拘留。下面小编为您带来更多细节介绍。...时间:2025.07.28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