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门
- A~G
- H~L
- M~T
- U~Z
2024年父母赠予的财产算共同财产吗?
父母赠予的财产算共同财产吗?
根据《婚姻法》第十八条的规定,“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下列财产,为夫妻的共同财产,归夫妻共同所有:(一)工资、奖金;(二)生产、经营的收益;(三)知识产权的收益;(四)继承或赠与所得的财产,但本法第十八条第三项规定的除外;(五)其他应当归共同所有的财产。”这里的“第十八条第三项”指的是“遗嘱或赠与合同中确定只归夫或妻一方的财产”如果父母在赠予时没有明确指定只赠予给其中一方,那么该财产通常会被视为夫妻共同财产。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十七条:“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下列财产,归夫妻共同所有:……”;第十八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夫妻一方的财产:……(三)遗嘱或赠与合同中确定只归夫或妻一方的财产;……”。
非婚生子女有财产权益吗?
非婚生子女的权益受到法律的充分保护,包括财产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规定,非婚生子女与婚生子女享有同等的权利和义务。这意味着,非婚生子女有权继承其父母的财产,无论是从父亲还是母亲方面,只要他们被确认为亲生子女。
【法律依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七十一条规定:“非婚生子女享有与婚生子女同等的权利,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加以危害和歧视。不直接抚养非婚生子女的生父或者生母,应当负担子女的生活费和教育费,直至子女能独立生活为止。”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七条规定:“遗产按照下列顺序继承:(一)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养子女和有扶养关系的继子女。”
这些法律规定清楚地表明,非婚生子女在财产继承权上与婚生子女享有同等地位,他们有权继承父母的遗产,且这种权利不受其父母婚姻状况的影响。法律制度充分保障了非婚生子女的合法权益,体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
无过错方如何举证自身清白?
"无过错方"的概念可能出现在不同的法律场景中,例如离婚诉讼中的无过错方,或者在合同纠纷中的一方等。无过错方需要证明自己的清白,主要是通过提供证据来反驳对方的指控或主张。这涉及到证据法和相关具体法律领域的规定。
首先,无过错方需要理解的是,民事诉讼法实行"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即提出某种主张的一方有责任提供支持其主张的证据。如果无过错方被指控有过错,那么他们需要提供证据证明自己没有过错,或者对方的指控是不成立的。
其次,证据的种类包括但不限于书证、物证、证人证言、鉴定意见、视听资料、电子数据等。无过错方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证据形式,以最有效的方式证明自身的清白。
最后,证据的真实性和合法性是关键。所有提供的证据必须是真实的,不能伪造或篡改,否则将面临法律责任。同时,证据的收集和提供也需要符合法律规定,不能侵犯他人合法权益,如隐私权。
【法律依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六十四条规定:“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
2.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明确了证据的种类、收集、审查判断和证明力等问题。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三条规定,诬告陷害他人,意图使他人受刑事追究,情节严重的,构成诬告陷害罪。这强调了证明自身清白的重要性,同时也对恶意指控他人设定了法律责任。无过错方证明自身清白的过程需要严谨、合法,并且有充分的证据支持。如有必要,建议寻求专业律师的帮助。
对于父母赠予的财产,如果没有特别的遗嘱或赠与合同明确规定,一般会视为夫妻共同财产具体的情况可能会因个案的细节而有所不同,例如赠予的时间、方式、目的等,因此在处理此类问题时,建议寻求专业法律咨询以获取准确的法律意见。
〖温馨提示〗当前回复仅为大多数情况下的参考答案。如仍无法解决您的法律问题,请咨询律师以获取个性化的法律解决方案。我们承诺5分钟快速响应,并致力于提高问题解决率。
-
赠与行为是一种单务、无偿的民事法律行为,赠与人将自己的财产无偿转让给受赠人,受赠人则接受该赠与。赠与行为在法律上具有一定的约束力,一旦赠与合同成立并生效,赠与人就应当按照约定履行赠与义务,不得随意撤销或变更。...时间:2025.08.21
-
房产作为家庭核心资产,其权属划分常因出资时间、登记主体及婚姻状态产生争议。婚前父母出资购房涉及个人财产与赠与关系的界定,婚后一方出资购房则需考量共同财产原则与特殊约定。法头条小编整理了相关资料,将在下文中告诉大家“共同财产”的相关问题。...时间:2025.08.14
-
房产赠与作为家庭财产转移的重要方式,其再出售规则及过户费用直接影响交易成本与风险。2025年,我国法律体系对赠与房产的流转环节进一步细化,从个人所得税的征收标准到契税、印花税的计费规则,均形成明确规范。法头条小编整理了相关资料,将在下文中告诉大家“房产赠与”的相关问题。...时间:2025.08.14
-
婚姻中的财产归属与习俗规范常引发争议,陪嫁钱是否属于夫妻共同财产、陪嫁金额是否需高于彩礼,成为婚前协商的焦点。法律对陪嫁财产的认定以时间节点和赠与意图为核心,而陪嫁与彩礼的金额关系则属于习俗范畴,无强制约束。法头条小编整理了相关资料,将在下文中告诉大家“夫妻共同财产”的相关问题。...时间:2025.08.08
-
丈夫在整理亡妻遗物时发现,其妻生前向已婚男子陈某转账93万余元。法院判决陈某全额返还该款项,并支付利息及财产保全费。此案不仅引发公众对婚姻忠诚与财产权益的讨论,更凸显法律对违背公序良俗行为的规制,以及配偶一方转移财产时如何有效取证的核心问题。...时间:2025.08.04
-
房屋出售后户籍无处迁移是常见难题,2025年各地政策提供了多样化解决方案。例如,合肥市允许符合条件的居民将户籍迁入社区公共户,需提供无房证明;上海市则支持投靠直系亲属或申请社区托管户籍。法头条小编整理了相关资料,将在下文中告诉大家“迁移户籍”的相关问题。...时间:2025.07.27
-
近年来婚姻与债务的交叉纠纷频发,从男子6次结婚6次离婚且5任前妻均为债主的极端案例,到普通民众对与债主结婚是否免除债务的困惑,折射出公众对婚姻关系中债务归属的认知模糊。婚姻作为民事法律关系,与债权债务关系分属不同法律体系,其核心在于厘清债务性质、形成时间及用途等关键要素。...时间:2025.07.25
-
近日,“房产被抵押”事件引发热议,妻子在未告知的情况下,将夫妻共同房产抵押给银行,为弟弟贷款234万元。张先生接到银行催收电话时才发现,自己居住了近30年的房子已处于法拍边缘。这一案例暴露出夫妻共同财产处置中的核心法律问题:一方擅自抵押共有房产是否合法?共同财产处置是否必须经对方同意?本文将结合《民法典》...时间:2025.07.23
-
直播打赏引发的婚姻纠纷频发,婚内打赏主播此类案件暴露出法律对“非家庭生活消费”的界定边界。下面小编将结合《民法典》及司法解释,从“能否追回打赏款”与“离婚财产分割规则”两个维度,为公众提供实操指南。...时间:2025.07.15
-
在婚姻关系中,财产分割问题一直是引发纠纷的焦点之一。结婚仅1年便面临离婚,此时价值40万的陪嫁被判为共同财产,这一判决结果往往令人困惑。陪嫁彩礼是否算作共同财产也备受关注。下面小编将围绕这两个问题,依据相关法律进行深入剖析,为读者解开疑惑。...时间:2025.07.14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