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门
- A~G
- H~L
- M~T
- U~Z
2024年公司隐匿转移财产会否导致破产程序中止或终结?
公司隐匿转移财产会否导致破产程序中止或终结?
在破产程序中,公司的所有财产应当用于清偿债务。如果公司隐匿、转移财产,将导致可供分配给债权人的财产减少,直接影响到破产清算或者重整的效果,进而损害全体债权人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的相关规定,此种行为属于妨碍破产程序正常进行的行为。
相关法条:
1.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第三十一条和第三十二条明确规定,人民法院受理破产申请前一年内,涉及债务人无偿转让财产、以明显不合理的价格进行交易、对没有财产担保的债务提供财产担保、对未到期的债务提前清偿或者放弃债权等行为,管理人有权请求人民法院予以撤销;另外,对于恶意通过赠与、隐藏、低价转让等方式处分财产,损害债权人利益的行为,管理人也有权请求撤销。
2. 同样,《企业破产法》第一百二十七条指出,债务人的有关人员在破产程序中有欺诈、隐瞒行为,严重影响破产程序进行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情节轻重依法给予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法律对规避债务的财产转移有何处罚规定?
规避债务的财产转移行为,通常是指债务人在明知自己对债权人负有偿还义务的情况下,通过无偿转让、低价出售、虚构债务等方式非法转移其名下的财产,以达到逃避履行债务的目的。这种行为严重损害了债权人的合法权益,破坏了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诚信体系,因此在法律上是被严格禁止并会受到严厉处罚的。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对于规避债务的财产转移行为,法院有权撤销此类交易,使被转移的财产恢复到债务人名下,以便用于清偿债务。同时,如果涉及恶意串通、欺诈等情节,不仅转移行为无效,行为人还可能需要承担赔偿责任,甚至触犯刑法,构成犯罪。
相关法条: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三十八条至五百四十一条规定了“债权人的撤销权”,明确指出:债务人以放弃其债权、无偿转让财产、以明显不合理的低价转让财产等方式处分财产权益,影响债权人的债权实现,债权人在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撤销债务人的行为。
2.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有关担保制度的解释第34条也明确规定,债务人通过放弃其债权、无偿转让财产等方式恶意延长其财产负担期间或者逃避债务,影响债权实现的,债权人可以依法请求人民法院撤销债务人的行为。
3. 若债务人转移财产的行为涉嫌构成犯罪,如诈骗罪、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第三百一十三条分别对此类行为作出了相应的刑事处罚规定。
公司在破产程序中隐匿、转移财产的行为将受到法律严惩,可能导致破产程序中止以便于查清和追回相关财产,甚至在特定情况下可能导致破产程序直接终结,同时相关人员还将面临行政乃至刑事责任。在破产程序中,确保财产的公正、公平分配是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和保障债权人权益的重要原则,任何试图规避这一原则的行为都将受到法律的严肃对待。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让您感到困惑?法头条是您的法律顾问!我们汇聚了数万名专业律师,为您解答各种法律疑难。无论是文字、电话还是视频咨询,我们都能满足您的需求。点击咨询,让我们为您提供专业、高效的法律服务。
-
债权转让时利息的计算主要依据原债权债务关系中的约定,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相关规定。当债权被合法转让后,受让人享有与原债权人相同的权利,包括要求债务人支付本金及按照原合同约定或法律规定计算的利息的权利。...时间:2025.04.25
-
当债权逾期且债务人失踪时,债权人可以通过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方式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即便债务人下落不明,只要能够提供足够的证据证明债权关系存在以及债务人确实无法联系上,法院仍然可以受理该案件,并依法作出判决。...时间:2025.03.22
-
本回答旨在概述在法律框架下,为确保债务履行而采取的主要法律措施。这些措施包括但不限于保证、抵押、质押等方式,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等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具体分析。...时间:2025.03.18
-
在债权转让的情况下,原债权人对于已转让的债权原则上不再承担责任。但根据具体情况,如果债权转让过程中存在欺诈、重大误解等情形,则原债权人可能仍需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时间:2025.03.08
-
确保债务免除协议合法有效,需要满足几个关键条件,包括但不限于双方当事人的真实意思表示、不违反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以及符合合同法的相关要求。此外,对于特定类型的债务免除,还需遵守相关法律的具体规定。...时间:2025.02.25
-
本文旨在探讨在企业破产程序中,如何有效保护债权人的权益。通过分析相关法律条文,明确债权人在企业破产过程中的权利及其行使方式,以期为债权人提供实际操作指导。...时间:2025.02.15
-
-
在法律体系下,债务违约利息的计算通常依据双方合同约定、中国人民银行的相关规定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如果合同中没有明确约定,则可以参考国家规定的利率标准来确定违约金或利息。...时间:2025.02.13
-
-
在法律体系下,口头协议在特定条件下具有法律效力。但为了保障双方权益,书面形式的合同更被推荐使用。具体情况需根据实际案例和相关法律规定进行判断。...时间:2025.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