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门
- A~G
- H~L
- M~T
- U~Z
债权逾期债务人失踪咋办,能起诉吗?
债权逾期债务人失踪咋办,能起诉吗?
当债务人逃避履行其债务义务,从而损害债权人的权益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债权人有权向具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即使债务人暂时或长期失去联系,也不会妨碍案件按照正常程序进行审理。依据相关法律,在某些特定情形下,法院可以采取公告送达等方法来通知被告。一旦法院作出的判决生效后,若债务人依然拒绝履行判决内容,债权人可以通过申请启动强制执行程序,以实现其债权。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九十二条:受送达人下落不明,或者用本节规定的其他方式无法送达的,公告送达。自发出公告之日起,经过六十日,即视为送达。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三十八条:对发生法律效力的调解书、裁决书,一方拒绝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也可以由审判员移送执行员执行。
债务人破产债权如何申报?
当债务人进入破产程序时,债权人需遵循法定程序申报其债权,以确保能在破产财产的分配中得到偿还。这一过程主要包括提交债权证明材料和填写债权申报表等步骤,并且必须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所规定的时限要求。通常,破产管理人会发布公告,指定一个特定的时间段供债权人进行债权申报。在此期间内,债权人应当向管理人提交他们的债权申请。若未能在指定时间内完成申报,债权人仍可在破产财产最终分配前补充申报其债权,但将无法参与之前已经完成的任何分配活动。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第四十八条:债权人应当在人民法院确定的债权申报期限内向管理人申报债权。未到期的债权,在破产申请受理时视为到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第五十六条:在人民法院确定的债权申报期限内,债权人未申报债权的,可以在破产财产最后分配前补充申报;但是,此前已进行的分配,不再对其补充分配。为审查和确认补充申报债权的费用,由补充申报人承担。债权人未依照本法规定申报债权的,不得依照本法规定的程序行使权利。
超过诉讼时效的债权还能追吗?
诉讼时效是指权利人在法律规定的时间内未行使请求权时,义务人有权以此为理由拒绝履行相应义务的一种制度。即使超过了这一期限,债权本身并不会因此而消失或变得无效,但债权人将失去通过司法途径强制执行其权利的可能性在某些特定条件下,即便已经超过了诉讼时效,债权人依然有机会追回债务。比如,当债务人在明知自己可以根据诉讼时效已过作为抗辩理由来拒绝偿还的情况下,仍然选择自愿地全部或部分清偿债务,则此后不能再以诉讼时效期满为借口来进行任何抗辩。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九十二条 诉讼时效期间届满的,义务人可以提出不履行义务的抗辩。
诉讼时效期间届满后,义务人同意履行的,不得以诉讼时效期间届满为由抗辩;义务人已经自愿履行的,不得请求返还。
面对债务人失踪的情形,债权人不必过于担忧,通过合法途径如提起诉讼等方法是完全可以追讨欠款并保护自身利益的。同时提醒各位,在日常借贷活动中应尽量保留好相关证据材料,以便于日后可能出现纠纷时作为维权依据使用。
温馨提示:以上是法头条法务对“债权逾期债务人失踪咋办,能起诉吗”问题的解答,如果您需要更多法律帮助,请到法头条进行咨询。
-
债权转让时利息的计算主要依据原债权债务关系中的约定,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相关规定。当债权被合法转让后,受让人享有与原债权人相同的权利,包括要求债务人支付本金及按照原合同约定或法律规定计算的利息的权利。...时间:2025.04.25
-
本回答旨在概述在法律框架下,为确保债务履行而采取的主要法律措施。这些措施包括但不限于保证、抵押、质押等方式,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等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具体分析。...时间:2025.03.18
-
在债权转让的情况下,原债权人对于已转让的债权原则上不再承担责任。但根据具体情况,如果债权转让过程中存在欺诈、重大误解等情形,则原债权人可能仍需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时间:2025.03.08
-
确保债务免除协议合法有效,需要满足几个关键条件,包括但不限于双方当事人的真实意思表示、不违反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以及符合合同法的相关要求。此外,对于特定类型的债务免除,还需遵守相关法律的具体规定。...时间:2025.02.25
-
本文旨在探讨在企业破产程序中,如何有效保护债权人的权益。通过分析相关法律条文,明确债权人在企业破产过程中的权利及其行使方式,以期为债权人提供实际操作指导。...时间:2025.02.15
-
-
在法律体系下,债务违约利息的计算通常依据双方合同约定、中国人民银行的相关规定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如果合同中没有明确约定,则可以参考国家规定的利率标准来确定违约金或利息。...时间:2025.02.13
-
-
在法律体系下,口头协议在特定条件下具有法律效力。但为了保障双方权益,书面形式的合同更被推荐使用。具体情况需根据实际案例和相关法律规定进行判断。...时间:2025.02.08
-
债权转让后,新债权人取得原债权人的权利,包括但不限于请求债务人履行债务、收取利息等。但新债权人所享有的权利范围受到一定限制,例如不得超越原债权范围。...时间:2025.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