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身边的法律顾问
服务热线:400-668-6166
手机站

扫描二维码

进入手机站

马力宏律师

2024年诈骗罪中“数额较大”的具体标准是什么?

发布时间:2024.02.26 19:04:36
在处理诈骗罪案件时,“数额较大”是确定犯罪情节和量刑幅度的重要因素。根据刑法及相关司法解释,诈骗罪中“数额较大”的具体标准因地区经济发展状况而有所不同。

诈骗罪中“数额较大”的具体标准是什么?

诈骗罪的构成要件中,除了行为人实施了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等欺诈行为,使对方陷入错误认识并处分财产外,还要求骗取的财物数额达到一定标准。对于“数额较大”,《刑法》并未明确规定统一数额,而是授权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根据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制定具体标准。

【相关法条】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关于诈骗罪的规定,虽未明确指出“数额较大”的具体数额,但明确了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2.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对诈骗罪“数额较大”的标准进行了详细规定:“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

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的欺骗行为是诈骗吗?

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的欺骗行为通常构成诈骗罪。诈骗罪的核心要素包括:主观上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客观上实施了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欺骗行为,并使对方陷入错误认识进而处分财产,导致对方财产受到损失。

"非法占有为目的"是指行为人在主观上有将他人的财物据为己有,不予归还的意图;"欺骗行为"则涵盖了编造虚假情况、歪曲事实真相、隐瞒重要事实等多种方式,使得被害人基于错误的认识而自愿交付财物。

【相关法条】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明确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2.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也指出:“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同时,该条文还明确,诈骗罪的行为人主观上必须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

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进行的欺骗行为,在满足相关条件时,可以被认定为诈骗罪。

隐瞒真相获取他人财产算不算诈骗?

隐瞒真相获取他人财产的行为,在我国刑法中一般被认为是诈骗罪的一种表现形式。诈骗罪的核心特征在于行为人通过虚构事实、隐瞒真相,使被害人陷入错误认识,并基于这种错误认识而自愿处分自己的财产,最终使得行为人非法占有被害人的财产。

如果一个人故意隐瞒重要的事实真相,诱使对方在不了解实情的情况下交付财产,其行为满足了诈骗罪的构成要件:主观上有非法占有的目的,客观上实施了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行为,并且因此造成了他人的财产损失。此种情况下的隐瞒真相获取他人财产行为,确实可以认定为诈骗。

【相关法条】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明确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2.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也指出:“诈骗罪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用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

隐瞒真相获取他人财产符合诈骗罪的构成要件,应依法认定为诈骗行为并追究相应的刑事责任。

在判断诈骗罪是否属于“数额较大”时,需要参照各地高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根据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所确定的具体数额标准。例如,某些地区的“数额较大”可能设定为人民币3000元以上,而在其他经济较发达地区则可能设定为5000元以上。在实际案例中,还需结合具体案情综合判断。

『温馨提示』在现实生活中,了解相关法律知识是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基础。遇到法律问题时,点击#律师电话咨询#,我们将为您提供全国范围内的专业律师支持,助您解决困扰!

相关阅读更多>>
  • 和未满十八岁自愿发关系要负法律责任?
    与未满十八岁未成年人发生自愿性关系是否需要承担法律责任,取决于多种因素的综合考量。法律对于未成年人的保护是尤为严格的,任何利用未成年人弱势地位进行不正当性行为的行为都将受到法律的制裁。同时,即使是成年人之间的自愿性关系,如果违反了法律法规或社会公德,也可能面临法律的制裁或道德上的谴责。...
    时间:2025.07.28
  • 故意伤害他人罪怎么判?
    故意伤害他人判刑依伤害后果和情节定,轻伤处三年以下,重伤处三到十年,致人死亡等处十年以上至死刑。司法实践会综合多因素量刑,包括嫌疑人情节及案件相关情况。...
    时间:2025.07.14
  •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立案标准和量刑标准2025最新?
    在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的当下,个人信息已成为数字经济时代的关键生产要素。然而,非法获取、出售或提供公民个人信息的行为屡禁不止,严重威胁公民人身财产安全与社会秩序。为应对这一挑战,我国法律体系通过《刑法》《个人信息保护法》及《治安管理处罚法》等构建起多层次保护网络。法头条小编整理了相关资料,将在下文中告诉...
    时间:2025.07.09
  • 游戏找回多少钱够立案?
    游戏找回的立案金额需根据当地标准和具体情况来判断。在遭遇游戏账号被盗时,应及时采取合适的措施来维护自己的权益。关于“游戏找回多少钱够立案?”的相关问题,法头条法务整理了相关资料,听听法头条法务给出了哪些意见吧。...
    时间:2025.07.09
  • 租户飞线充电引火灾致邻居1死2伤2025年处罚新规定
    随着电动车的广泛普及,因违规飞线充电而引发的火灾事故频繁发生,其发生频率之高令人忧心。这些火灾往往在瞬间爆发,火势迅猛,严重威胁着公共安全,让整栋居民楼甚至周边区域都陷入危险境地,居民的生命和财产也时刻遭受着巨大损失的威胁。此类行为不仅暴露出部分租户安全意识淡薄,更反映出法律规制与执行层面的现实挑战。...
    时间:2025.07.02
  • 网暴致人死亡犯什么罪,需要承担什么责任?
    在互联网时代,网络暴力现象日益凸显,其带来的危害不容小觑,甚至可能导致受害者死亡。当网暴致人死亡这一悲剧发生时,法律如何界定相关人员的罪责、他们需要承担何种责任以及直接责任人员可能面临的刑期,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深入探讨这些问题,有助于明确网络行为的法律边界,维护网络空间的法治秩序,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时间:2025.06.25
  • 职场欺凌是否构成违法行为?
    职场欺凌是指在工作场所中,个人或群体持续地对他人实施负面行为,导致受害者身心健康受损或工作环境恶化的现象。关于“职场欺凌是否构成违法行为?”的相关问题,法头条法务整理了相关资料,听听法头条法务给出了哪些意见吧。...
    时间:2025.06.24
  • 骂人犯法吗,有法律责任吗?
    在人际交往中,言语冲突难以完全避免,而骂人作为一种激烈的语言表达,其法律性质及后果常引发争议。了解骂人行为是否违法、是否需承担法律责任,以及在有证据时报警后的处理流程,对维护个人权益、促进社会文明至关重要。下面小编将深入剖析这些问题,结合法律条文,为读者提供清晰指引。...
    时间:2025.06.18
  • 公安机关如何确保高考安全?
    高考作为国家教育体系中的关键环节,关乎万千学子的前途命运,其安全保障工作至关重要。公安机关作为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安全的重要力量,在高考安全保障中承担着不可替代的职责。下面小编将深入探讨公安机关确保高考安全的具体举措,以及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的详细流程,增进公众对公安机关在高考保障和行政执法领域...
    时间:2025.06.12
  • 国补商品骗补套补行为是否构成犯罪?
    国补商品骗补套补行为是指商家在参与国家补贴政策时,通过虚假宣传、价格欺诈、虚开发票、虚构交易等手段,骗取或套取国家补贴资金的行为。这种行为不仅违反了国家法律法规,也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破坏了市场秩序。关于“国补商品骗补套补行为是否构成犯罪?”的相关问题,法头条法务整理了相关资料,听听法头条法务给出...
    时间:2025.06.11
遇到法律问题,上法头条在线咨询律师!快速提问,分分钟帮你解答法律咨询!

Copyright © 2025 法头条 厦门大搜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闽ICP备2021008539号

全国律师咨询热线电话:400-668-6166 网站地图

法头条
手机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