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门
- A~G
- H~L
- M~T
- U~Z
工程量清单出现错误由哪方负责?
工程量清单出现错误由哪方负责?
在工程量清单中出现错误时,通常由发包人承担责任。发包人需承担工程量的风险,而承包人则承担价格风险。当工程量清单存在错误或遗漏时,承包人有权向招标代理机构或招标人提出疑问,并要求他们进行更正。如果招标代理机构拒绝更正,承包人可以向造价管理机构反映此问题。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一)》第二十条
当事人对工程量有争议的,按照施工过程中形成的签证等书面文件确认。承包人能够证明发包人同意其施工,但未能提供签证文件证明工程量发生的,可以按照当事人提供的其他证据确认实际发生的工程量。
工程量清单出现错误怎么处理?
在处理单价合同和总价合同时,对于漏项的增补有不同的规定。在单价合同中,通常允许增补漏项,但如果是总价合同,一般不允许增补。此外,合同通常会约定漏项的综合考虑,视为让利。如果合同中有约定漏项金额达到某个标准就可以增补,则按照合同约定处理。如果合同没有约定,则需要双方协商处理。如果漏项是由于招标人提供的信息不全或存在错误造成的,可以申请增补。如果是投标人的失误导致的漏项,则需要考虑漏项清单的造价。如果漏项金额超出了投标人能够承担的范围,则认为合同存在重大误解,双方可以协商解除合同。
法律依据:
《工程建设项目施工招标投标办法》第二十四条
招标人根据施工招标项目的特点和需要编制招标文件。招标文件一般包括下列内容:
(一)招标公告或投标邀请书;
(二)投标人须知;
(三)合同主要条款;
(四)投标文件格式;
(五)采用工程量清单招标的,应当提供工程量清单;
(六)技术条款;
(七)设计图纸;
(八)评标标准和方法;
(九)投标辅助材料。
招标人应当在招标文件中规定实质性要求和条件,并用醒目的方式标明。
以上则是关于“工程量清单”的详细内容,法头条小编已经在上文中进行了讲解,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对您有所帮助。要是您在这方面还有疑问的话,可以直接来电咨询我们法头条的在线律师。
-
在信息泄露事件中,企业可能面临多方面的法律责任。这些责任包括但不限于民事赔偿、行政处罚等,具体取决于信息泄露的性质、范围以及所造成的后果等因素。对于个人信息保护不力的企业,还可能需要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时间:2025.03.08
-
当合同条款模糊导致争议时,双方首先应尝试通过协商解决。若协商不成,则可以依据相关法律规定请求法院或仲裁机构对合同条款进行解释,并据此作出裁决。《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为处理此类问题提供了法律依据。...时间:2025.03.05
-
按工程造价的一定比例收取:通常在2%-3%左右,但具体比例可能因工程规模、复杂程度、审计难度等因素而有所差异。例如,小型工程可能收取2%,大型复杂工程可能收取3%或更高。接下来就让法头条的小编来带你们了解一下吧。...时间:2025.02.27
-
工程承包合同的有效期通常取决于合同的具体约定和工程完成情况。合同具有法律约束力,双方需严格遵守。合同明确了质量标准、进度等要素,并在完成各自权利义务后达到有效期限。此外,还可能规定质量保证期。接下来就让法头条的小编来带你们了解一下吧。...时间:2025.02.17
-
工程合同特征及法律标准:主体特定,发包方多为建设单位,承包方要有资质;标的特殊,是特定工程项目;履行期限长,有不确定因素;内容复杂,含多方面条款。且要符合民法典及建筑法等相关规定。接下来就让法头条的小编来带你们了解一下吧。...时间:2025.02.17
-
室内装修工程不能承包给个人。根据我国法律规定,从事室内装饰活动的设计单位和施工企业必须申请办理资质等级证书,并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注册登记,领取营业执照,在资质等级许可的范围内承接室内装饰工程。个人没有资格成为承包方,必须具备企业法人资格和相应的资质证书。接下来就让法头条的小编来带你们了解一下吧。...时间:2025.02.17
-
个人承包工程,尤其是建筑工程,违反了《民法典》及建筑行业法规。个人不具备相应资质,因此不得直接承包建筑工程,这是法律明确禁止的。接下来就让法头条的小编来带你们了解一下吧。...时间:2025.02.15
-
个人签承包合同因不具备施工资质常被视为无效。个人签订此类合同也往往缺乏法律效力,易引发纠纷。法律禁止个人承包工程,以保障市场秩序和工程质量安全。接下来就让法头条的小编来带你们了解一下吧。...时间:2025.02.15
-
劳务公司不可以直接承包工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的规定,劳务公司需要具备一定资质才能承接工程。通常,有资质的建筑承包公司在承接项目后,会将劳务作业进行分包,这时劳务公司才有机会承接这些分包任务。接下来就让法头条的小编来带你们了解一下吧。...时间:2025.02.15
-
当遇到工程量纠纷时,首先可以通过双方协商来解决。双方应坦诚地交流各自的观点和依据,试图达成一致意见。在协商过程中,要保持冷静和理性,避免情绪化的表达。接下来就让法头条的小编来带你们了解一下吧。...时间:2025.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