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门
- A~G
- H~L
- M~T
- U~Z
离婚了结婚彩礼钱可以要回吗?
发布时间:2023.03.13 09:41:03
离婚时彩礼一般是不能要回的。但是如果双方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但确未共同生活的;婚前给付并导致给付人生活困难的情形时,当事人请求返还按照习俗给付的彩礼的。法头条法务整理了相关资料,将在下文中告诉大家“离婚了结婚彩礼钱可以要回吗?”的相关问题。
离婚了结婚彩礼钱可以要回吗?
结婚彩礼钱是作为礼物送给新人的,不能要回。在中国传统文化里,接受别人的彩礼钱意味着表达对方的心意和真诚的问候,这是一个很重要的仪式。如果你要求退回彩礼钱,就会打击对方的情感,并有可能引起不必要的误会或冲突。此外,由于彩礼钱一般都是用于支付婚宴、装修房子、购买家具、买衣服或其他用途,所以不可能退还来原来的样子。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条
规定:当事人请求返还按照习俗给付的彩礼的,如果查明属于以下情形,人民法院应当予以支持:
(一)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的;
(二)双方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但确未共同生活的;
(三)婚前给付并导致给付人生活困难的。适用前款第(二)、(三)项的规定,应当以双方离婚为条件。
结婚时给的彩礼离婚还需要退回吗?
彩礼是中国古代婚嫁习俗之一,又称订亲财礼、聘礼、聘财等。中国旧时婚姻的缔结,有在婚姻约定初步达成时互相赠送聘金、聘礼的习俗,这种聘金、聘礼俗称“彩礼”。彩礼是男方诚心求娶女方,所表示出的一种尊重的态度。然而近年来,“天价彩礼”现象层出不穷,使得彩礼习俗日渐变味,甚至演化成不正当的攀比之风。天价彩礼让人望而生畏,让许多有情人不能“终成眷属”,甚至有些家庭为此债台高筑。
以上所述是关于离婚了结婚彩礼钱可以要回吗的相关法律知识,想了解更多法律知识,请关注法头条。
相关阅读更多>>
-
在离婚纠纷中,净身出户常引发争议。法律未明确净身出户的直接定义,但特定证据可能影响财产分割结果。法头条小编整理了相关资料,将在下文中告诉大家“净身出户”的相关问题。...时间:2025.08.31
-
在婚姻关系中,忠诚是维系夫妻情感与家庭稳定的核心基础。当一方因婚内出轨导致婚姻破裂时,需面对法律层面的离婚程序与财产分割问题。下面小编将围绕女方婚内出轨离婚如何处理及财产如何分配两大核心问题,系统梳理处理原则与操作路径,为当事人提供法律指引。...时间:2025.08.31
-
近日,00后情侣结婚同居后女方拒领证,男方起诉返还彩礼的消息引发热议。彩礼返还问题涉及财产权益,更考验法律对婚姻本质的界定。下面小编为您带来更多相关法律问题的解答。...时间:2025.08.26
-
离婚后,户口迁移与分户涉及法律程序与户籍管理规定,而子女教育权益保障则需结合入学政策综合判断。法头条小编整理了相关资料,将在下文中告诉大家“离婚”的相关问题。...时间:2025.08.23
-
随着社会观念的转变与法律制度的完善,离婚程序已形成协议优先、诉讼兜底的明确框架。无论是追求效率的协议离婚,还是因争议需通过司法途径解决的诉讼离婚,均需严格遵循法定程序。...时间:2025.08.21
-
近日,一男子被儿子打后做鉴定,俩儿子非亲生的消息引发热议。下面小编将从法律视角解析亲子鉴定否定血缘关系后的裁判规则及离婚后发现出轨能否主张财产重新分割两大核心问题,结合法律及相关司法解释,剖析裁判逻辑与权利救济路径,为公众提供法律认知参考。...时间:2025.08.21
-
近日,人民法院对一起男子发现儿子非亲生起诉前妻索赔25万的案件作出一审判决,引发公众对婚姻中欺诈性抚养法律责任的广泛讨论。下面小编将从法律条文与司法实践出发,系统解析非亲生子女案件的裁判逻辑与抚养费支付规则。...时间:2025.08.20
-
随着社会流动性的增强,跨地域婚姻数量逐年攀升。我国法律体系在离婚程序上进一步优化,既保留了传统线下办理的严谨性,又通过信息化手段提升了线上办理的便捷性。下面小编将系统梳理外地离婚与线上离婚的办理流程,帮助当事人高效、合法地解除婚姻关系。...时间:2025.08.18
-
婚姻关系中,过错行为的法律后果常引发争议,其中净身出户与赔偿协议是公众关注的焦点。我国法律未强制规定过错方必须净身出户,财产分割需综合考量过错程度、财产贡献等因素;而赔偿协议需明确赔偿范围、支付方式及法律效力,避免因条款模糊引发纠纷。法头条小编整理了相关资料,将在下文中告诉大家“离婚”的相关问题。...时间:2025.08.17
-
数字化时代,离婚流程逐步向线上延伸,但法律程序的刚性要求仍需严格遵循。2025年,线上离婚申请主要分为协议离婚与诉讼离婚两种路径:协议离婚受限于冷静期制度,无法实现“当天拿证”;诉讼离婚则可通过线上立案、调解或判决缩短周期,但需满足特定条件。法头条小编整理了相关资料,将在下文中告诉大家“离婚”的相关问题。...时间:2025.08.17
免费咨询在线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