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身边的法律顾问
服务热线:400-668-6166
手机站

扫描二维码

进入手机站

马力宏律师

母亲嫌女儿未婚产子丢人将婴儿遗弃怎么判?

发布时间:2025.07.21 14:28:24
近日一起案件审理引发热烈讨论。小丽未婚产子后,其母亲、大姨和表姐合谋将新生儿遗弃在树丛中,最终三人因犯遗弃罪分别被判刑。该案件不仅折射出传统观念对未婚生育的偏见,更引发了公众对“遗弃罪”法律边界的讨论。下面小编将从真实案例切入,解析“母亲遗弃未婚产子婴儿”的法律后果,并系统梳理民法典视角下遗弃罪的构成要件。

母亲嫌女儿未婚产子丢人将婴儿遗弃怎么判?

  小丽与男友分手后发现怀孕,因联系不上男方,她决定独自生下孩子。然而,小丽的母亲认为“未婚产子丢人”,提议将孩子“送到亲戚家或福利院暂时抚养”。

  在多次劝说无果后,小丽的母亲、大姨和表姐合谋,于9月24日凌晨将出生仅1天的男婴用毛毯包裹,丢弃在未施工完毕的人行道树丛中。次日清晨,施工人员发现婴儿并报警,男婴经救治后由小丽及其母亲抚养。

  当地人民法院审理认为,三名被告人对无独立生活能力的新生儿负有法定抚养义务,却通过遗弃行为逃避责任,且遗弃地点偏僻、时间在凌晨,导致婴儿面临生命危险,属于“情节恶劣”。

  根据《刑法》第二百六十一条,法院判决:小丽的母亲(主犯)犯遗弃罪,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三年;大姨和表姐(从犯)犯遗弃罪,各判处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一年。

  根据司法解释,遗弃罪的“情节恶劣”包括:遗弃导致被害人重伤、死亡或生活无着;遗弃手段恶劣(如将婴儿置于危险环境);多次遗弃或经教育拒不改正。

  本案中,三名被告人选择凌晨遗弃新生儿于树丛,明显具备主观故意,且遗弃行为直接威胁婴儿生命安全,符合“情节恶劣”的认定标准。

民法典遗弃罪的构成要件有哪些?

  遗弃罪的主体必须是对被害人负有法律上扶养义务的自然人,包括:父母对未成年子女;

  子女对老年父母;配偶对患病或丧失劳动能力的另一方;其他依法负有扶养义务的人(如养父母与养子女)。

  行为人必须明知自己负有扶养义务,却故意不履行。过失遗弃(如因疏忽未及时照顾)不构成犯罪。

  遗弃行为侵犯的是被害人在家庭中应享有的平等生存权、受抚养权。

  行为表现为对无独立生活能力的人拒绝扶养,如不提供食物、住所、医疗等;且需要情节恶劣,包括遗弃导致被害人重伤/死亡、遗弃手段残忍、遗弃多人或经教育拒不改正等。

相关阅读更多>>
  • 寻衅滋事罪立案标准与量刑标准有那些?
    在日常生活中,寻衅滋事的行为时有发生,严重影响社会秩序。寻衅滋事罪的立案标准与量刑标准关乎法律的公正执行,以及对违法者的恰当惩处,同时也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障。了解这些标准,能让我们更好地认识法律的界限,保护自身权益。...
    时间:2025.09.04
  • 缓刑申请外出打工条件是什么?
    缓刑制度作为刑罚执行的人性化设计,既给予犯罪者改过自新的机会,也对其行为自由设定了严格边界。下面小编将从法律规范与现实影响两个维度,系统解析缓刑申请外出打工的条件及三代人影响问题。...
    时间:2025.09.04
  • 缓刑三年是什么意思还要坐牢吗?
    缓刑制度是现代刑事司法中兼顾惩罚与改造的重要措施,其核心在于通过附条件的暂缓执行刑罚,为犯罪分子提供自我修正的机会。公众对缓刑的法律性质、执行方式及社会影响存在诸多误解。下面小编将系统解析缓刑三年的法律内涵,帮助公众正确理解这一制度。...
    时间:2025.09.04
  • 免于刑事处罚的条件是什么?
    在刑事司法实践中,免于刑事处罚是司法机关对特定犯罪行为人作出的特殊处理方式。避免对轻微犯罪者过度追责,又确保社会秩序的稳定。下面小编将围绕免于刑事处罚的条件及免于刑事处罚是否有案底两大核心问题展开分析,为公众提供清晰的法律认知框架。...
    时间:2025.09.03
  • 诽谤他人名誉如何追究刑事责任?
    在信息传播高度发达的今天,名誉权作为公民人格权的核心内容,其保护面临新挑战。诽谤行为不仅损害个人社会评价,更可能引发网络暴力、群体对立等社会问题。下面小编将从刑事责任追究路径与立案标准两个维度,系统解析诽谤行为的法律边界。...
    时间:2025.09.02
  • 缓刑多久可以开无犯罪记录证明?
    在司法实践中,缓刑作为刑罚执行的特殊方式,常引发公众对犯罪记录认定的误解。部分人认为缓刑考验期满后即可消除犯罪记录。下面小编结合最新司法解释与实务操作,系统梳理缓刑与无犯罪记录证明的开具问题,为公众提供权威指引。...
    时间:2025.09.02
  • 民间集资1000万判几年?
    民间集资行为若触及法律红线,可能构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或集资诈骗罪。法头条小编整理了相关资料,将在下文中告诉大家“民间集资”的相关问题。...
    时间:2025.09.01
  • 2025年民事案件追诉期限与追诉时效?
    民事案件的追诉期限与时效规则是法律程序中的核心问题,直接影响权利人能否通过司法途径获得救济。法头条小编整理了相关资料,将在下文中告诉大家“追诉期”的相关问题。...
    时间:2025.09.01
  • 女子花4万多元找黄牛加价买到假门票,黄牛行为会判刑吗?
    近日,人民法院审结一起演唱会门票诈骗案,被告人梁某以代购刀郎演唱会门票为名,骗取六名受害人六万余元,最终因诈骗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两个月。下面小编将从刑事责任与行政处罚双维度,解析黄牛行为的法律定性及消费者维权路径。...
    时间:2025.09.01
  • 台球女运动员和女裁判被人用AI造黄谣,造谣者会怎么处罚?
    近日,台球女运动员与女裁判先后遭遇AI伪造淫秽视频传播,事件直指法律对技术犯罪的规制空白。下面小编将从多方面入手,解析AI造黄谣的定罪逻辑与处罚标准。...
    时间:2025.09.01
遇到法律问题,上法头条在线咨询律师!快速提问,分分钟帮你解答法律咨询!

Copyright © 2025 法头条 厦门大搜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闽ICP备2021008539号

全国律师咨询热线电话:400-668-6166 网站地图

法头条
手机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