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门
- A~G
- H~L
- M~T
- U~Z
母亲嫌女儿未婚产子丢人将婴儿遗弃怎么判?
母亲嫌女儿未婚产子丢人将婴儿遗弃怎么判?
小丽与男友分手后发现怀孕,因联系不上男方,她决定独自生下孩子。然而,小丽的母亲认为“未婚产子丢人”,提议将孩子“送到亲戚家或福利院暂时抚养”。
在多次劝说无果后,小丽的母亲、大姨和表姐合谋,于9月24日凌晨将出生仅1天的男婴用毛毯包裹,丢弃在未施工完毕的人行道树丛中。次日清晨,施工人员发现婴儿并报警,男婴经救治后由小丽及其母亲抚养。
当地人民法院审理认为,三名被告人对无独立生活能力的新生儿负有法定抚养义务,却通过遗弃行为逃避责任,且遗弃地点偏僻、时间在凌晨,导致婴儿面临生命危险,属于“情节恶劣”。
根据《刑法》第二百六十一条,法院判决:小丽的母亲(主犯)犯遗弃罪,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三年;大姨和表姐(从犯)犯遗弃罪,各判处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一年。
根据司法解释,遗弃罪的“情节恶劣”包括:遗弃导致被害人重伤、死亡或生活无着;遗弃手段恶劣(如将婴儿置于危险环境);多次遗弃或经教育拒不改正。
本案中,三名被告人选择凌晨遗弃新生儿于树丛,明显具备主观故意,且遗弃行为直接威胁婴儿生命安全,符合“情节恶劣”的认定标准。
民法典遗弃罪的构成要件有哪些?
遗弃罪的主体必须是对被害人负有法律上扶养义务的自然人,包括:父母对未成年子女;
子女对老年父母;配偶对患病或丧失劳动能力的另一方;其他依法负有扶养义务的人(如养父母与养子女)。
行为人必须明知自己负有扶养义务,却故意不履行。过失遗弃(如因疏忽未及时照顾)不构成犯罪。
遗弃行为侵犯的是被害人在家庭中应享有的平等生存权、受抚养权。
行为表现为对无独立生活能力的人拒绝扶养,如不提供食物、住所、医疗等;且需要情节恶劣,包括遗弃导致被害人重伤/死亡、遗弃手段残忍、遗弃多人或经教育拒不改正等。
-
男子因嫌妻子开车速度过慢,在街头强行拽出妻子并踩踏其胸部,致其4根肋骨骨折、右膝挫伤,构成轻伤二级。这起案件引发公众对“家暴与故意伤害罪如何界定”“两者量刑差异”的关注。本文将从真实案例切入,解析家暴与故意伤害罪的认定标准及量刑逻辑。...时间:2025.07.21
-
近期5名酱板鸭生产企业负责人因使用走私禽流感冻鸭作为原料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该案暴露出部分食品经营者为追逐利益突破法律底线,将未经检验检疫的冻鸭加工成地方特色食品,严重威胁公共卫生安全。下面小编将从法律定性及量刑标准俩个维度,系统分析此类案件的刑事责任边界与司法裁判逻辑。...时间:2025.07.21
-
近日,男子因偷6只大鹅炖食被行政拘留13天的新闻引发热议。而此类情况早有先例,三名男子因嘴馋多次盗窃家禽,最终被法院以盗窃罪判处有期徒刑6个月至拘役5个月不等。这也折射出公众对盗窃罪立案标准与量刑尺度的认知模糊。下面小编将从真实案例切入,解析盗窃罪的立案金额标准与法律责任边界。...时间:2025.07.21
-
一女子在餐馆用餐后,将蚂蚁放入锅中要求免单,店主查看监控发现系其故意为之并报警。该事件经媒体曝光后,迅速引发公众对“恶意索赔”行为的法律性质讨论。近年来,餐饮行业“碰瓷”事件频发,从投放头发、蟑螂到伪造食物变质,部分消费者利用商家“息事宁人”的心理实施敲诈。下面小编将为您带来更多这方面的解析。...时间:2025.07.17
-
男子为搭救朋友遭砍伤致死,嫌疑人经司法鉴定为“案发时存在精神障碍,具有限定刑事责任能力”,引发公众对精神病患者刑事责任认定规则的广泛讨论。下面小编将结合典型案例与法律条文,系统解析精神病患者是否需承担刑事责任,以及刑事责任能力的认定标准。...时间:2025.07.16
-
近年来,部分景区周边出现摩托车违规收费带路、私设路障等乱象,严重扰乱旅游市场秩序,损害游客权益。景区擅自提高门票价格、增设收费项目等行为也屡禁不止。这些行为违反《旅游法》《价格法》等法律法规,更破坏城市形象与旅游生态。下面小编将结合最新案例与法律条文,系统解析景区收费乱象的投诉渠道及违法处罚标准,为游...时间:2025.07.16
-
在全球化背景下,跨境旅行日益频繁,但部分旅客因法律意识淡薄,试图携带濒危活体动物出境,或通过走私手段非法交易珍贵动物及其制品。此类行为会触犯我国《刑法》《海关法》等法律法规。下面小编将结合最新司法解释与海关查获案例,系统解析旅客违规携带濒危活体动物出境的处罚规则,以及走私珍贵动物罪的立案标准,为公众提...时间:2025.07.16
-
近日,湖南丰旭线缆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与前往该公司采访的记者发生争执。期间,涉事男子将记者眼镜、拍摄设备等物品摔毁。后涉事男子被公安机关依法刑事拘留,那么该涉事男子的行为违反了哪些法律法规,其被刑拘的法律依据是什么?接下来本文为大家详细解读。...时间:2025.07.16
-
近期一起醉酒男子当街持头盔暴打拾荒老人的恶性事件,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尽管涉事男子事后被证实为临时聘用人员且已辞职,但事件中醉酒、交警身份质疑、弱势群体侵害等关键词仍触动了公众对法律底线与社会公序良俗的敏感神经。下面小编系统分析此类行为的违法性及司法处理路径,为公众提供清晰的法律认知框架。...时间:2025.07.15
-
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班主任让学生殴打同学的行为是否合法,以及如何认定教师体罚学生,这些都与学生的身心健康和校园秩序密切相关。下面小编将结合法律规定和实际情况进行解析。...时间:2025.07.11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