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门
- A~G
- H~L
- M~T
- U~Z
女子在上海白吃白喝两个月被刑拘,薅羊毛有什么法律风险?
女子在上海白吃白喝两个月被刑拘,薅羊毛有什么法律风险?
“薅羊毛”行为可能触犯诈骗罪、寻衅滋事罪等罪名。当行为人通过虚构事实(如伪造过敏症状、诬陷商品质量问题)或隐瞒真相(如利用系统漏洞批量注册账号)手段,使商家或平台陷入错误认识并处分财产时,符合诈骗罪构成要件。若行为超出财产侵夺范畴,直接扰乱市场交易秩序,则可能构成寻衅滋事罪。司法实践中,系统化欺诈手段(如使用多个手机号注册平台、自备道具伪造证据)、高频次实施(如两个月内恶意索赔30余次)、造成严重社会影响(如导致行业退货率异常增高)是认定刑事犯罪的关键指标。
根据《民法典》第九百八十五条,行为人通过欺诈手段获取的优惠利益属于不当得利,商家有权要求返还。若行为人将商品转售获利,商家还可主张赔偿实际损失与市场价的差额。例如,利用“7天无理由退货”规则频繁更换高价服装未支付费用,商家可要求返还商品或赔偿货款。
电商平台用户协议普遍规定,利用漏洞、虚假交易等行为将触发账号封禁、限制使用等处罚。部分平台已建立“羊毛党”信用档案,将违规行为与个人征信挂钩。某外卖平台对恶意退款用户实施“阶梯式处罚”,首次违规警告,三次违规永久封号。
薅羊毛犯法吗怎样算违法?
合法“薅羊毛”需满足三个条件:一是遵守平台规则,如使用真实身份参与新人优惠活动;二是未损害他人权益,如不抢占他人应享补贴;三是未利用技术漏洞,如不通过黑客软件篡改数据。
违法“薅羊毛”则表现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用虚构事实、隐瞒真相、技术入侵等手段,突破规则限制获取利益。如利用AI换脸技术伪造身份证注册账号骗取补贴,构成伪造证件罪与诈骗罪数罪并罚。
司法实践中,“薅羊毛”违法类型主要包括:
1. 诈骗型:通过虚假注册、恶意投诉等手段骗取财物,如批量购买低价商品后以“质量问题”要求退款不退货;
2. 技术型:利用系统漏洞或黑客工具非法获取数据,如通过“抓包”技术拦截优惠券代码;
3. 数据型: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批量注册账号,如购买身份证号、手机号用于虚假交易;
4. 秩序破坏型:通过高频次、规模化操作扰乱市场秩序,如短时间内大量下单后拒付货款导致商家资金链断裂。
诈骗罪量刑以数额为基准:数额较大(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数额巨大(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数额特别巨大(五十万元以上)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非法获取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罪根据情节严重程度,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
70岁以上老人犯罪后,虽然可能被判刑,但在量刑上会给予一定的宽宥。子女一般无需为老人的犯罪行为承担民事责任,除非存在继承遗产等特殊情形。这些规定体现了我国法律对老年人犯罪的特殊考量,以及对“罪责自负”原则的坚持。...时间:2025.08.17
-
5岁女童在车内调节座椅时,意外挤压致后排2岁弟弟窒息身亡。事件引发社会的广泛讨论。家长以车辆设计缺陷为由起诉车企索赔200万元,最终法院驳回诉求。下面小编详细分析家长责任及索赔依据,厘清监护义务与产品责任的边界。...时间:2025.08.15
-
在现代社会,高铁以其便捷、快速的特点,成为人们出行的重要选择。但对于老赖,也就是失信被执行人而言,乘坐高铁并非一项理所当然的“特权”,而是受到法律的严格规制。老赖们若想恢复正常出行权利,唯有积极履行法律义务。...时间:2025.08.14
-
110报警电话作为紧急求助的生命线,其畅通性直接关系到公民人身财产安全。但近年来恶意拨打110事件频发,部分行为人因多次占用公共资源、干扰公安机关正常工作秩序,最终被追究刑事责任。下面小编为您带来更加细致的内容解读。...时间:2025.08.14
-
入室盗窃严重扰乱社会秩序,侵害公民权益。2025年对入室盗窃的判刑标准,依据盗窃数额及情节严重程度而定。大家应增强法律意识,遵守法律法规,共同维护社会安全与稳定。若对相关法律规定有疑问,可咨询当地司法机关或专业法律人士。...时间:2025.08.13
-
亲密关系中一方自杀而另一方未履行救助义务的案件引发社会广泛关注。辽宁女子因情感纠纷跳河,男友未报警、未施救且事后销毁证据,最终被法院判决承担30%民事赔偿责任。当行为人负有法定或先行行为引发的救助义务时,其消极不作为可能构成侵权甚至犯罪。...时间:2025.08.13
-
在网络时代,开设赌场的形式愈发多样,其中网络开设赌场因其隐蔽性、传播广等特点,严重扰乱社会秩序与经济稳定。2025年,关于网络开设赌场在法律层面有着明确且细致的规定,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解读。...时间:2025.08.12
-
随着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和社会公众法律意识的提高,对侵犯个人隐私行为的打击力度也在不断加大。本文详细介绍了2025年侵犯个人隐私的法律判罚标准和投诉途径,希望能够帮助公众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法律权益和维权方式。...时间:2025.08.10
-
取保候审后的法律后果及坐牢几率取决于案件的具体情况和法院的最终判决。而取保候审期间手机是否会被监控,则取决于案件的性质和司法机关的判断。在面临取保候审的情况时,犯罪嫌疑人应充分了解自己的权利和义务,严格遵守相关规定,积极配合司法机关的调查和审判工作。...时间:2025.08.09
-
近日,江苏扬州一三甲医院医生在小区内持弓箭射杀流浪猫的事件引发社会热议。下面小编将从法律视角解析射杀流浪猫与持有弩箭的合法性边界,结合现行法规与司法实践,探讨行为定性及法律后果。...时间:2025.08.08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