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门
- A~G
- H~L
- M~T
- U~Z
男子租冥币厂印假美金能过验钞机,伪造美金构成什么犯罪?
男子租冥币厂印假美金能过验钞机,伪造美金构成什么犯罪?
根据《刑法》第一百七十条,伪造货币罪的犯罪对象包括人民币和外币。外币指境外正在流通的法定货币,涵盖可兑换货币(如美元、欧元)及不可兑换货币。本案中,犯罪分子制造的假美元若属于流通中的法定货币,无论其仿真度高低,均构成伪造货币罪。司法实践中,行为人通过租赁冥币厂、购买特种油墨等手段提升假币仿真度,属于伪造行为的组成部分,不影响罪名成立。
伪造货币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仿照真货币的图案、形状、色彩等特征制造假币”。犯罪分子采用激光扫描、电子分色制版等高新技术,甚至使用带有国企标识的防伪纸基,本质仍是通过技术手段复制真币特征。司法解释明确,伪造货币包括“机器印制、石印、影印、手描”等多种方法,技术复杂程度不影响犯罪构成。本案中,假币能通过验钞机检测,仅能作为量刑时“情节严重”的考量因素,不改变罪名性质。
伪造货币罪要求行为人具有“以置于流通为目的”的主观故意。本案中,犯罪团伙通过网约车司机跨省运输假币,并打通缅甸、泰国等东南亚国家销售渠道,明显具有将假币投入市场的目的。即使部分假币未实际流通,只要行为人完成制造行为并具备流通可能性,即构成犯罪既遂。司法实践中,伪造货币罪属于行为犯,无需以实际造成危害结果为要件。
伪造外币构成伪造货币罪吗?
1979年《刑法》仅将伪造国家货币罪的犯罪对象限定为人民币。1995年《关于惩治破坏金融秩序犯罪的决定》将罪名修改为伪造货币罪,并明确“货币”包括人民币和外币。这一修订适应了跨国金融犯罪增多的现实需求,使伪造外币行为首次纳入刑事打击范围。现行《刑法》第一百七十条延续这一规定,为打击伪造外币犯罪提供了直接法律依据。
伪造货币罪的犯罪对象必须是“流通中的货币”。司法解释明确,伪造停止流通的货币或使用伪造的停止流通货币的,以诈骗罪定罪处罚。判断外币是否属于流通货币,需结合其是否为境外法定货币、是否在国际金融市场广泛使用、是否可通过银行兑换等因素综合认定。例如,伪造已退出流通的德国马克不构成犯罪,但伪造仍在使用的日元、港币等则构成伪造货币罪。
伪造货币罪保护的法益包括国家货币发行权和货币公共信用。对于外币而言,由于我国不享有发行权,法律重点保护其公共信用。即使伪造行为未直接侵犯我国货币发行权,但若假币流入市场,可能通过兑换、支付等环节损害我国公民财产权益,破坏金融秩序稳定性。司法实践中,只要伪造的外币足以使一般人误认为是真币,即构成对公共信用的侵害,无需以实际流通或造成损失为前提。
伪造外币犯罪往往涉及跨国生产、运输、销售链条。我国通过《刑法》第九条确立保护管辖原则,对境外犯罪分子在我国领域外针对中国公民或国家实施的犯罪行使管辖权。同时,我国积极参与国际反假币合作,与多国签订刑事司法协助条约,在证据交换、引渡、罪犯移管等方面建立协作机制。
-
5岁女童在车内调节座椅时,意外挤压致后排2岁弟弟窒息身亡。事件引发社会的广泛讨论。家长以车辆设计缺陷为由起诉车企索赔200万元,最终法院驳回诉求。下面小编详细分析家长责任及索赔依据,厘清监护义务与产品责任的边界。...时间:2025.08.15
-
在现代社会,高铁以其便捷、快速的特点,成为人们出行的重要选择。但对于老赖,也就是失信被执行人而言,乘坐高铁并非一项理所当然的“特权”,而是受到法律的严格规制。老赖们若想恢复正常出行权利,唯有积极履行法律义务。...时间:2025.08.14
-
110报警电话作为紧急求助的生命线,其畅通性直接关系到公民人身财产安全。但近年来恶意拨打110事件频发,部分行为人因多次占用公共资源、干扰公安机关正常工作秩序,最终被追究刑事责任。下面小编为您带来更加细致的内容解读。...时间:2025.08.14
-
入室盗窃严重扰乱社会秩序,侵害公民权益。2025年对入室盗窃的判刑标准,依据盗窃数额及情节严重程度而定。大家应增强法律意识,遵守法律法规,共同维护社会安全与稳定。若对相关法律规定有疑问,可咨询当地司法机关或专业法律人士。...时间:2025.08.13
-
亲密关系中一方自杀而另一方未履行救助义务的案件引发社会广泛关注。辽宁女子因情感纠纷跳河,男友未报警、未施救且事后销毁证据,最终被法院判决承担30%民事赔偿责任。当行为人负有法定或先行行为引发的救助义务时,其消极不作为可能构成侵权甚至犯罪。...时间:2025.08.13
-
在网络时代,开设赌场的形式愈发多样,其中网络开设赌场因其隐蔽性、传播广等特点,严重扰乱社会秩序与经济稳定。2025年,关于网络开设赌场在法律层面有着明确且细致的规定,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解读。...时间:2025.08.12
-
随着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和社会公众法律意识的提高,对侵犯个人隐私行为的打击力度也在不断加大。本文详细介绍了2025年侵犯个人隐私的法律判罚标准和投诉途径,希望能够帮助公众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法律权益和维权方式。...时间:2025.08.10
-
取保候审后的法律后果及坐牢几率取决于案件的具体情况和法院的最终判决。而取保候审期间手机是否会被监控,则取决于案件的性质和司法机关的判断。在面临取保候审的情况时,犯罪嫌疑人应充分了解自己的权利和义务,严格遵守相关规定,积极配合司法机关的调查和审判工作。...时间:2025.08.09
-
近日,江苏扬州一三甲医院医生在小区内持弓箭射杀流浪猫的事件引发社会热议。下面小编将从法律视角解析射杀流浪猫与持有弩箭的合法性边界,结合现行法规与司法实践,探讨行为定性及法律后果。...时间:2025.08.08
-
在网络犯罪日益猖獗的当下,帮信罪成为司法领域的高频词汇。其中,不知情情况下涉及帮信行为的处罚标准备受关注,这不仅关乎个人权益,也考验着法律的公正与严谨。下面,我们将依据2025年相关法律规定进行深入剖析。...时间:2025.08.07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