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门
- A~G
- H~L
- M~T
- U~Z
高利贷行为是否受法律保护?
高利贷行为是否受法律保护?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规定,对于民间借贷中的利率上限有着明确的界定,任何超过这一规定的利息约定将不被法律所认可。同时,《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对此进行了更具体的阐述,指出一旦借贷双方约定的利息超出了法定范围,则超出部分将得不到法院的支持。这意味着,在实际操作中如果出现了高利贷的情况,那么债权人不能依靠司法力量来迫使债务人支付超出法律规定限额之外的利息。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六百八十条:“禁止高利放贷,借款的利率不得违反国家有关规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二十六条:“出借人请求借款人按照合同约定利率支付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但是双方约定的利率超过合同成立时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四倍的部分除外。”
利息超出法律范围咋办?
根据现行法律,当借贷双方约定的利息超过法定限额时,超出部分将不受法律保护。这意味着债权人无权要求债务人支付超过法律规定上限的利息。同时,如果债务人已经支付了超出法定利率部分的利息,有权请求返还这部分超额支付的金额,或者用以抵扣尚未偿还的本金及合法利息。在实际操作中遇到这种情况时,首先推荐尝试通过友好协商的方式解决问题;若协商无法达成一致意见,则可以通过提起诉讼的方式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二十六条 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未超过年利率24%,出借人请求借款人按照约定的利率支付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超过年利率36%,超过部分的利息约定无效。借款人请求出借人返还已支付的超过年利率36%部分的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借款合同有效性如何判断?
评估借款合同的有效性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关键点:确认合同双方是否都具备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检查双方的意思表示是否真实无误;确保合同内容不违反法律法规中的强制性规定,并且没有违背公共秩序和良好风俗。特别是对于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协议,还需要特别注意的一点是,根据相关法律的规定,这类合同只有在贷款方实际提供了约定的资金后才被视为正式成立。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条 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
(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二)意思表示真实;
(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六百七十九条 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自贷款人提供借款时成立。
根据我国现行法律法规,高利贷行为是不被认可也不受保护的。对于超出法律规定范围内的高额利息部分,债务人可以依法拒绝偿还。同时提醒广大民众,在进行资金借贷活动时务必遵守法律法规,合理确定利率水平,避免陷入非法高利贷陷阱。
-
追回欠薪需以合法程序为基石,以证据链为核心,以专业支持为保障。劳动者应摒弃“私力救济”的冲动,通过行政投诉、劳动仲裁、刑事追责、民事诉讼等分级程序实现权益救济。同时,需强化证据意识、时效意识与程序意识,避免因操作不当导致维权失败。...时间:2025.04.27
-
在收入确认准则变革背景下,合同负债与预收账款的会计处理成为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议题。根据2025年最新会计准则及司法实践,两者在定义、核算范围、税务处理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下面我们从法律与会计交叉视角,系统解析两者的本质区别及合同负债的税务处理规则。...时间:2025.04.25
-
在司法实践中,执行难问题一直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当被执行人没有财产可执行时,申请人往往会感到无助和困惑。对于申请强制执行是否需要本人到场,也是许多当事人关心的问题。下面小编将围绕这两个问题,从法律角度进行深入解析。...时间:2025.04.19
-
在日常生活中,债务纠纷是常见的法律问题之一。当债务人未能按时偿还债务时,债权人往往会感到焦虑和无助,尤其是当债务人声称自己无力偿还时。那么,欠钱不还会被抓去坐牢吗?老赖说没钱,法院就真的没办法了吗?本文将对此进行详细解答。...时间:2025.04.14
-
在司法实践中,当一方当事人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时,另一方当事人可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那么,申请强制执行是否需要缴纳费用?法院强制执行的流程又是怎样的呢?下面小编将结合当前的法律法规,对这两个问题进行详细解答。...时间:2025.04.12
-
网贷逾期是指借款人未按照约定的还款日期或还款计划按时足额偿还网贷本息的行为。当借款人未能按时还款时,就会构成网贷逾期。关于“网贷逾期了是否会影响孩子上学?”的相关问题,法头条法务整理了相关资料,听听法头条法务给出了哪些意见吧。...时间:2025.03.31
-
2025年,我国强制执行制度迎来了一系列重要的更新与调整,旨在进一步提升执行效率,维护法律权威,同时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在实际执行过程中,被执行人无力偿还债务的情况时有发生。本文将详细解读2025年强制执行新规的最新标准,并就强制执行后仍然无力偿还的处理策略进行探讨。...时间:2025.03.08
-
关于借款利息的计算起始时间,即从借款日开始还是次日起算,通常取决于双方的具体约定。若无明确约定,则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相关规定处理。...时间:2025.03.06
-
债务违约是市场经济活动中常见的法律现象,其处理方式直接影响债权人权益保障与债务人基本生活。我国法律体系对债务清偿问题已建立完整的规范框架,既强调契约精神又体现人文关怀。本文针对大额债务清偿困境,解析民事责任的法定边界与债务重组的具体路径,为妥善解决债务问题提供法律指引。...时间:2025.03.01
-
债务确认书在特定情况下可以导致诉讼时效中断,从而重新计算诉讼时效期间。这对于债权人来说是一种有效维护自身权益的方式之一。通过债务人对债务的认可或承诺偿还,能够使得原本可能已经或将要届满的诉讼时效得到延长。...时间:2025.02.28